85度c小說網

沈溪取得平倭戰事決定性勝利的消息,很快傳遍大江南北。

開戰前關於沈溪的消息傳播得很慢,但在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倭寇和佛郎機聯軍,取得百年來東亞地區最大規模海戰勝利的消息傳開後,捷報滿天飛,不過兩天時間,消息便傳到京城。

這些日子修身養性不與人爭論的謝遷,突然如芒刺在背。

不聲不響中,沈溪再次對謝遷和朝廷體系造成極大衝擊,讓謝遷不知該如何應對。

“於喬,你別太勉強了。”

謝遷到五軍都督府拜會張懋、夏儒時,張懋直接勸說,讓他看開些。

謝遷顯然有心結。

有關沈溪之事他已千萬般提防,不想依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謝遷倒也沒發怒,只是語氣頗有些無奈:“本以為之厚要在江南停留個兩三年,陛下去了只會製造麻煩,耽誤戰機,得勝的日子會無限期延後……誰曾想他居然把開戰時間提前了,還取得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張懋笑道:“如此說來,於喬你是擔心之厚早一步回京咯?”

謝遷沒回答,因為張懋的話切中他所想。

本來以為至少兩三年內看不到沈溪,朝廷可以將其影響力降低,就算沈溪頭上戴着兩部尚書的烏紗帽,但朝中事務基本都交給屬官去做,在這期間沈溪就是掛着尚書銜當地方官,甚至連地方事務都很難干涉,單純只是領兵作戰的將領。

卻未曾想,沈溪用一年時間,先是平定中原叛亂,繼而又蕩平江南倭寇主力,超額完成任務。

謝遷馬上面對沈溪回朝問政的情況,朝廷局勢再次發生重大變化。

一旁夏儒問道:“如今陛下在江南,沈尚書沒那麼早回來吧?”

這問題,夏儒更多還是在問張懋。

近來夏儒跟謝遷是有了一些走動,算是混了個臉熟,也有一定交情,但涉及沈溪回朝這樣一件對朝廷影響深遠的事情,夏儒的發言權始終不足,而論私下交情,夏儒跟張懋可以到無話不談的地步。

張懋點點頭:“陛下在江南,一時半會兒不急着回來,指不定聖駕還要去西南或者再往南邊走走呢?”

謝遷沒有理會,因為他聽出張懋這話安慰大過實際。

謝遷道:“接下來就該論功行賞了……之厚僅領兵兩萬,便先後取得中原平亂和蕩平倭寇的功績,實在是讓人意想不到……他如今貴為公爵,自己沒法再升了,不過手下有功將士卻不能埋沒……朝廷會大力提拔,將這些人分封各處,鎮守疆土。”

“哦。”

張懋臉上露出會意之色。

謝遷知道沒法從削減沈溪權力入手,就把沈溪身邊精兵良將分別調到他處,逐步瓦解沈溪手裡的權力,尤其是兵權。

謝遷再道:“我會請旨陛下,由陛下頒賞功臣,留守新城的將士先一步調走,然後以江南兵馬換防……畢竟江南地方軍務還要靠本地人馬支應,我會跟南京兵部和守備衙門打招呼,讓他們全力配合!”

張懋問道:“不知老朽能幫於喬你什麼忙?”

謝遷想了想,臉上滿是為難之色,最後幽幽嘆了口氣:“希望國公爺可以幫忙在朝中多走動,尤其是五軍都督府那邊,一定要頂住來自陛下跟兵部的壓力……老夫還有要事,告辭了!”

……

……

“謝於喬這算什麼?鳥盡弓藏么?怎麼一大把年紀了還如此看不開?”

謝遷在前時,張懋說得好好的,會全力配合,可當人離開,張懋便改變態度,跟夏儒敘話時帶着揶揄的意味。

別人對張懋了解不多,夏儒卻很清楚,最近張懋總在說孫子張侖的事,這次張侖出征表現優異,已可順利接班英國公之位,對此張懋非常欣慰。

之前張懋本有意協助謝遷解除沈溪的兵權,但事到臨頭卻要考慮這麼做是否合適。

張懋在軍中地位卓然,跟沈溪交惡並不符合他的利益,尤其是張侖通過沈溪累積資歷,獲得軍功,突然翻臉打壓沈溪,一來有忘恩負義的嫌疑,二則一旦跟沈溪產生直接衝突,失敗的話那以後屬於英國公的話語權就要旁落,這是張懋不願看到的一幕。

夏儒低着頭:“聽於喬之意,對之厚似非常忌憚,急於逼迫其把兵權交出來?”

張懋本已站起來,聞言嗤笑一聲:“想是這麼想的,但關鍵還要看陛下態度如何……現在陛下對之厚的信任到了何種地步?若是換作一般功臣或許會被陛下猜忌,但換作之厚……”

“入朝以來,之厚從不結黨營私,只跟陛下志同道合……陛下在朝中遭到的反對聲音不少,只有之厚力挺……陛下正是以之厚軍功來震懾萬民,怎會於此時輕易便將之厚給拉下馬來?”

夏儒仔細想了想,不由苦笑點頭:“聽你這麼一說,確實如此。”

張懋道:“以往的功臣都怕被皇帝猜忌,唯獨之厚對此最不擔憂,他年紀太輕,再有能耐,要謀逆zàofǎn天下會有幾人景從?這話是有些大不敬,不過道理就是如此,現在他還沒怎樣,朝中便儘是攻訐聲,誰會相信他zàofǎn?”

“若再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等於喬和你我都從朝中退下來,之厚沒有對手,到那時不用我們操心,陛下就會自己動手了。”

夏儒有些疑問:“那意思是要耐心等待?但問題是等於喬退出朝堂,那時之厚豈非羽翼更豐滿?”

張懋搖頭道:“我們能等,這本來就跟我們勛貴關係不大,但有些人卻等不了。現在涉及的已非朝廷權力之爭,而是複雜的pàixìdǒuzhēng……咱倒沒什麼,混吃等死罷了,有些人能等下去嗎?”

夏儒再次想了想,問道:“難道是張氏外戚?”

張懋搖頭:“不單是外戚……聽說南邊正有人圖謀不軌,還是皇族,難道陛下會置之不理?”

“當今天子登基後,四海內紛爭夠多了,先是西北韃靼人,再是中原亂民,還有江南倭寇,接着又是王親貴胄zàofǎn……說到底,太多人覬覦皇位,當今聖上年輕氣盛,不問朝政,讓很多人覺得有機可趁。”

夏儒接連點頭,對張懋推崇備至。

夏儒問道:“那以現在的情況,我們該如何應對?”

“等着吧。”

張懋道,“這場紛爭的矛頭並不指向我們,全是衝著之厚去的,但以之厚的手腕,難道不會做什麼?幾年下來他在朝堂內羽翼漸豐,現在除了戰場上的成就外,不算鋒芒畢露。等他展露稜角時,一場清洗在所難免!”

……

……

紫禁城,永壽宮。

二更鼓敲響。

張太后早早吃過晚飯便睡下,忽然被吵醒有人求見。

張太后換了身衣服出來,見高鳳站在堂下,神情拘謹,似乎有什麼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