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這個林達標倒是膽子夠大的,四艘五千噸的主力戰艦?這種規模的戰艦在當代而言,即便是在英法等國里也是名副其實的一等主力艦啊,哪有這麼容易就造出來,即便是三四千噸的戰艦,在當代也是主力戰列艦的行列了,不是那麼容易造的

先不提海軍有沒有錢購買,但是以上海造船廠目前甚至未來數年的技術實力而言,也是很難完成這種巨大規模戰艦的建設的。)

當代的戰艦還停留在木製的階段,而要想把木製戰艦造到四五千噸那麼大,所需要的技術不是一般的高,比起十幾二十年後造萬噸的鐵甲艦都要困難。

倒是那些千噸左右的巡洋艦要簡單一些,現在的上海造船廠就能夠製造,儘管造艦成本相當高昂,比進口都要貴得多,但是總能造不是。

今年上半年上海造船廠向海軍方面交付了一艘海軍內最大,同時也是最新式的巡洋艦蘇州號,噸位達到了一千三百噸,比前面的幾艘大了兩百多炖,依舊采保守的木製船體,動力方面採用林德機械公司提供的兩台專用艦用蒸汽機,純蒸汽動力的最大航速可以達到九節,依舊保留風帆,蒸汽和風帆同時使用的情況下,預計航速可以達到十四節以上,當然了極限航速得看老天的風有多大了。

其艦炮乃是林德機器廠的生產的後裝線膛炮,前後各裝有一門一百五十毫米的主炮,兩側裝備了總計四門的一百二十毫米副炮,火力上比原有的三艘千噸巡洋艦要多一門一百五十毫米的主炮。

值得注意的是海軍採購蘇州號的價格高達二十萬圓之巨,如果是換成當代的世界主流貨幣的話,大概是四萬三千英鎊左右。

但是海軍向幾家洋行詢問向英國訂購戰艦的時候,人家洋行的一艘一千五百噸的巡洋艦不過報價三萬五千英鎊而已。

也就是說,目前中國自造的戰艦在價格上其實是要遠遠超過進口價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造軍艦,尤其是近代軍艦對於中國來說都是新生事務,儘管可以勉強生產出來但是需要比國外更花費精力,你想啊人家國外的造艦都有成熟的蒸汽機直接使用。但是中國這邊都是林德機械公司自己新研發的,而且大型的艦載蒸汽機採購量並不高,由於價格昂貴很多民用船隻是寧願直接進口外國,尤其是法國的蒸汽機的。目前林德機械公司的艦載蒸汽機基本都是靠着海軍的訂單支撐着。

這總產量少。無法形成規模效用,無法分攤研發成本以及組建生產線的成本,這單價自然也就高了起來。

此外也和中華帝國海軍目前已經大規模採用後裝線膛炮有關,這後裝線膛炮的好處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多說什麼了,但是唯獨要重點提一提的就是目前的後裝線膛炮價格實在太昂貴。

由於對加工精度非常高。目前林德機器廠在生產大口徑的後裝線膛炮上報廢率相當高,基本上要一個批次四根炮管進行加工,但是最後的成品最多只有一根,甚至有的時候四根炮管全部報廢,不得不回爐再造。

各方面的因素影響,導致目前帝國的後裝線膛炮的價格是相當高昂的,一門幾千上萬圓的價格不是誰都能用得起的,至少陸軍那邊是沒有足夠的資金幾十門幾十門的換裝。

現在帝國購買的遠洋戰艦上,艦炮成本至少佔據了總成本的三分之一!

唯一能夠讓人欣慰的是,就是現在造船廠的工人們工資比國外的同行要低得多了。基本上同樣職位的同為,上海造船廠的工人工資只有英國造船廠工人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工資。

不過,這薪資差距只限於普通以及低技術工人,高技術職位,尤其是聘請洋人擔任的職位,基本上和國外差不多,都是年薪五百英鎊甚至一千英鎊起步。

海軍方面採購一艘千噸級別的巡洋艦都得差不多二十萬了,而且這還不算後續的維護費用呢。

如果海軍的規模真的擴充到林達標計劃書里描述的規模,那一年至少得兩三千萬砸下去,而且這還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每年都得持續投入,一年不投入的話就會落得和北洋水師一樣的下場。

每年都投入幾千萬圓的話,這個壓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要知道中國也不是只有海軍,還有一個龐大的陸軍呢。而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大陸國家,也沒有什麼需要遠洋戰艦去保護的所謂海外殖民地利益,所以當代中國的核心支柱並不是海軍,而是陸軍。

保持一支龐大規模的陸軍是中華帝國的既定國策,這一點是林哲心中早有決定的。

如果海軍的規模過大就會影響到陸軍的建設,這對於中國而言是得不償失的事!

不過林哲雖然說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陸軍上面。但是海軍的建設也是有所關心的,畢竟中國的漫長海岸線是需要海軍來保衛的。

但是具體怎麼發展海軍,林哲就得深思熟慮一番了,總不能海軍方面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後續怎麼擴充海軍的艦隊規模先不去說,但是目前海軍歸屬於陸軍下面,甚至連作戰指揮的權力都被陸軍所掌控這種情況也是需要得到改變了。

當初打造聯合參謀部,把海軍的作戰指揮權直接整合到陸軍裡頭,那是因為海軍的規模實在太小,只能作為陸軍的運輸以及炮火支援力量而存在,然而這種情況以後肯定是不能繼續保存下去的。

所以拆分海陸軍目前的這種混亂的關係就成為了很有必要的事!

就在林達標上密折的三天後,林哲召見了軍方施清瑄、林達標以及諸多將領,商議海陸分離事宜。

施清瑄得知林達標要把海軍徹底從陸軍里獨立出來,到也沒有太多的反對,海陸軍到底不是一個軍種,再者目前的海軍部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獨立性,陸軍方面雖然掌控了海軍的作戰指揮權,但是聯合參謀部下屬的海軍作戰司里的軍官卻是清一色的海軍軍官。

實際上和陸軍關係不大!

所以軍方那邊很快就是正式提交了海陸分離計劃,其中最為重用的就是把聯合參謀部的海軍作戰司劃歸海軍部。

同時海軍軍官學校脫離軍訓部,划過海軍部。

吳淞炮台、上海海軍基地以及福州馬尾炮台等沿海的海防設置以及港口正式劃歸海軍。內設的岸防炮部隊也是一柄劃歸海軍管轄。

一系列的調整後,聯合參謀部更為為陸軍參謀部,海軍部則是全權負責統轄所有海軍事務,包括作戰。軍訓、軍政、後勤、軍械等事務。

儘管總體上目前的統帥部構架變動不大,但是經過這一番調整後,陸軍已經是和海軍正式分家單過。

但是從統帥部依舊直轄軍械部、軍需部、後勤部等諸多陸軍部門,而海軍則是統帥部的一個單獨部門就可以看得出來,陸軍在中華軍的地位依舊是不可動搖的主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