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 南京外務部,維克托拉和諸多西方的外交官們一樣,穿着燕尾服、帶着圓頂禮帽,不過卻是留着具有明顯俄羅斯人特徵的大鬍子。

維克托拉乃是俄羅斯帝國駐南京商會辦事處的領事,由於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帝國一直都沒有和俄羅斯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因此雙方自然也不可能設立光明正大的公使館之類的,不過兩國雖然處於敵對狀態,但是這外交往來卻是不會少的。

因此俄羅斯是接着民間商會辦事處的名義,在南京設立了一個辦事處,以民間團體的名義處理實際上的諸多外交事務。

維克托拉這個商務領事,實際權限就是俄羅斯帝國駐中華帝國公使了。

同樣的,帝國也是在俄羅斯設立了民間名義的辦事處,並派遣了外交官從事私底下的外交活動。

最近的維克托拉很不好過,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在一個星期前,帝國突然對俄羅斯西伯利亞方向發動了大規模的攻勢,而從西伯利亞前線的俄軍將領回報,參與戰鬥的中華軍人數已經是超過了五萬人,而且他們預料還有更多的部隊正在奔赴前線。

俄羅斯雖然在西伯利亞方向駐紮的兵力不算少,這一大區域的兵力加起來也有五六萬之數,但是因為要分散到廣闊的西伯利亞,實際上兵力是比較薄弱的。

如果只是對付四五萬中國部隊的話,那麼不成問題,但是這一次中國人發動這麼大規模的攻勢,誰都知道這只是個開始,後頭肯定還會有更多的部隊加進來,到時候西伯利亞方向的俄羅斯人能夠擋住嗎?

前線的將領已經給了他們答案,那就是很難、很難。

過去的一個星期里,俄軍被中軍的猛烈進攻打了個措手不及,而且他們發現中軍的火力密度比他們預料的還要龐大的多,導致前線部隊損失慘重,求援的電報已經是傳遍了整個俄羅斯。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俄羅斯人的總兵力雖然不少,但是大部分還是駐紮在歐洲,如今能夠調動的機動兵力基本都已經奔赴巴爾幹半島和高加索地區和奧斯曼土耳其作戰。

在中亞方向雖然兵力也還有一些,但是在中亞地區的同樣有着英國人和中國人呢,中國人在中亞地區的兵力雖然也就那麼幾萬,無法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但是牽制同等數量,甚至更多數量的俄軍還是沒有問題的。

此外如果俄羅斯在中亞方向抽調太多兵力的話,下一步英國人估計就會落井下石了。

而且非常關鍵的是,受到距離遙遠的影響,就算是俄軍想要從歐洲或者中亞方向抽調兵力增援西伯利亞方向,那所需要的時間也得好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了。

沒有鐵路運輸,只靠兩條腿行軍的話,速度是怎麼也快不上去的。

也就是說,在短時間內,至少三個月內,西伯利亞方向的俄軍只能是依靠自己,貝爾加湖以東的大約四萬俄軍已經是難以支撐,而駐紮在貝爾加湖以西地區的數萬俄軍接到命令後,已經開始向東推進,但是他們遭到來自中軍第十二軍的頑強攔截。

要想順利打通貝爾加湖南岸那道只有一百公里寬度的通道,從而增援圖恰克甚至尼布楚,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這種情況下,也就導致了俄羅斯的上層極大的恐慌,據正在巴爾幹前線親自率軍作戰的沙皇都已經是暴跳如雷,一方面是發電報嚴令西伯利亞的俄軍守住,另外一方面是籌集其他方向可以籌集的兵力增援。

同時,由於俄羅斯已經是事實上陷入了兩線的大規模作戰,饒是俄羅斯乃是歐洲壓路機,但是也是難以承擔這種龐大的壓力啊。

為了獲得的緩衝時間,更是為了避免貝爾加湖以東地區的四萬俄軍陷入被包圍殲滅的危險,俄羅斯的高層是給了維克托拉命令,要求他立即展開對中華帝國的外交談判,就算無法讓中國人退兵,但是最少也要拖延中國人的進攻步伐,給俄羅斯爭取緩衝時間。

俄羅斯高層方面已經明確表態,偉大的俄羅斯帝國已經開始進行全國範圍的動員,大量的農奴和工人正在被強行徵召,用以組建新部隊,不用多久更多的灰色牲口就能夠拿上槍支奔赴戰場,為雙頭鷹的榮耀而戰。

可惜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而俄羅斯現在缺少的就是這些時間,別說半年,三個月了,按照西伯利亞那邊的狀況,估計一個月都支撐不了。

和俄土戰爭那邊打的不溫不火,還帶有濃厚的普法戰爭痕迹不同,中華軍在西伯利亞方向發起的進攻,其作戰模式和火力之猛烈,讓很多長期和中華軍有着作戰將領的俄軍將領都是非常的不適應。

要說俄軍的對華作戰經驗,尤其是駐紮中亞和西伯利亞方向的俄軍那是非常的豐富的,因為這兩家都相互敵對二十年了,大大小小的戰役打了無數次,儘管大部分都是一些幾十人,幾百人的小規模戰鬥,但是也足以讓俄軍摸清楚中華軍的基本情況了。

對於中華軍裝備的大量鋼製後裝線膛炮和1872年型北方步槍,俄羅斯並不陌生,比如說後裝火炮,自從普法戰爭後,不僅僅是中華帝國緊跟德國普法,開始大規模裝備後裝火炮,其他國家同樣也沒沒有閑着。

俄軍目前同樣也裝備了大量的後裝火炮。

連發步槍的話,由於帝國的1872年型北方步槍的服役,開始幾年還處于軍事保密狀態,但是到了1875年後,這種步槍就是被各國所獲知,各國又是掀起了一陣連發步槍的研發。

俄羅斯人自己也是正在在伯丹步二型的基礎上研發連發步槍,不過一款新型步槍的研發到定型,所需要的時間可不是一年兩年的事。

別以為步槍看上去很簡單,價格也不高,但是一款能夠被軍隊大量裝備,成為制式武器的步槍,其研發歷程往往是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

就算是完成了設計,後續也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試驗,測試等。

比如說各國在帝國服役1864年型林德步槍後,基本上在1865年左右就是開始對金屬子彈的後裝線膛步槍進行研發,英國人最先是現有的1859年型恩菲爾德步槍進行改裝,並在1868年左右開始服役,而後在1870年的時候又服役了馬蒂尼-亨利步槍。

俄羅斯人的伯丹步槍,也是在1870年完成最終的第二個型號後開始大規模服役。

等到了連發步槍時代,由於帝國在服役1872年型北方步槍後,對這種步槍進行了嚴格的保密,最早裝備這種步槍的多是國內駐防的部隊,等到各大兵工廠的生產線成熟後,可以提供大量步槍後,才是逐步進行全軍的換裝。

實際上,到1875年的時候,帝國陸軍才開始全軍範圍的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