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不過郭龍雲對此沒有什麼反感,反而還很慶幸自己為之效忠的陛下不是一個滿嘴仁義道德的偽君子,而是一個手段凌厲的梟雄,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率領自己等一群中華軍將士、幕僚們開創出帝國這等偉大的基業。

而且林哲雖然對待外敵心狠手辣,不過對待開國功臣們卻是還算不錯,文官這邊不說,除了畢余同早年犯了林哲的忌諱外,其他的基本都在仕途上得到了圓滿,就連江道泉這個老頑固,都能夠以協理大臣的位置上干到七十六歲高齡致仕。

而武將那邊,雖然通過統帥部委員會的名義,收掉了軍方最為權重的幾位大佬們的軍權,也通過轉為預備役等方式對大量高級將領進行更新換代,但是林哲到底是沒有和很多開國君主那樣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他雖然收攏了軍方高級將領的軍權,但是也沒有說挨個清洗殺一遍,在這方面,林哲和朱棣的做法比較類似。

那就是林哲有把握壓住這些軍方將領,同時也想要把這些軍事貴族階層保留下來,和文官系統形成一種平衡。

文武相互爭鬥,並達成一種平衡的態勢,這是林哲這二十年來一直努力的結果,當早年軍方太強勢的時候,他就打壓軍方,扶持內閣。

當這些年內閣強勢起來,軍方反而弱勢了後,他又是刻意扶持軍方的聲音。

如果縱觀林哲這些年在國內事務上的處理方法和手段,那麼就會發現他從始至終遵循着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平衡’。

他讓軍方和內閣保持平衡,他讓軍方的諸多大佬保持平衡,讓海陸兩軍保持平衡,讓內閣的多個大佬保持平衡。

比如西伯利亞戰爭的時候,如果林哲願意的話,他完全可以早就決定給陸軍撥付臨時戰費,但是他沒有,反而是讓陸軍自行解決,為此陸軍是付出了不菲的代價,而陸軍付出的這種代價能夠稍微平衡西伯利亞戰爭後陸軍的強勢。

也就是說,在西伯利亞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林哲就考慮到戰爭勝利後陸軍會太過強勢,所以想要進行壓制了,不然就難以保持以往的平衡。

平衡乃是目前帝國的政治基礎,也是林哲掌控整個帝國權力的核心要素。

林哲所做的這些,郭龍雲自然是能夠看得出來的,能夠當上總理大臣的人自然不是笨蛋,甚至某種程度上而言郭龍雲、薛煥、江道泉這種人玩弄權術的手段比林哲還要高明,不至於看不出來林哲的這些心思。

但是明白又能如何,他們照例得乖乖按照林哲的安排去做,因為他們非常清楚,林哲是皇帝,他們只是臣子。

林哲的性格,從多個方面來分析,都是相當複雜的,不能簡單的用好或者壞去形容,但是有一點郭龍雲卻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自己的這位陛下,從來都不是什麼猶豫不決的人,遇事果斷堅決,一旦決定去做了,就直到成功為之。

這種氣勢是絕大部分人都沒有的。

一場規模龐大的西伯利亞戰爭,林哲說大就大了,而他前後做出的決定頂多只有幾天時間而已,甚至郭龍雲都懷疑自己的這位陛下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前後因果,而是看到俄土戰爭的機會後,就是毫不猶豫的準備發動戰爭,然後狠狠的咬下了俄羅斯的一大塊肉下來。

帝國的崛起,不就是靠着一次次陛下的果斷堅決嘛!

當年中華帝國初立,偏安蘇南和浙北的時候,林哲就是親自率領大軍傾巢而出西征,然後一路殺到南京,從而徹底奠定了帝國的龐大基礎。

如果說1857年的西征失敗了,恐怕造成的後果絕對是災難性的,但是當年陛下畏懼了嗎?猶豫了嗎?

沒有!

要分析林哲的性格,不用天天待在林哲身邊,去看他的喜怒或者是說了什麼話,甚至他具體做一些什麼事都是不用去看。

只需要看看帝國的崛起歷史,基本上就可以把林哲的性格給完整的分析出來了,1853年到1878年,這二十五年里從餘姚縣勇營再到如今已經躋身列強之一的中華帝國,帝國的崛起歷史,就是林哲最好的寫照。

而這樣的一個皇帝,一個開國之君,他對繼承人的要求會是什麼樣的呢?

難道說只會滿足一個有着傳統仁德的儒家君主?

郭龍雲不信!

不僅僅郭龍雲猜測着誰會是太子,其他人大多也如此,不過受限於前二十年來林哲對立儲問題的高壓政策,一時間還是沒有人敢公開上書討論立儲問題,不過他們都已經能夠猜測得到,現在陛下已經是決定要立儲,而且太子的人選恐怕短時間內就要見分曉了。

而這些人的猜測也沒有錯,八月中旬,林哲宣布將會對近年來對帝國有着重大貢獻的臣子進行封爵,而這一次封爵的規模將會是六十年代的大封功臣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

不少消息靈通的人已經是探知,這一次新晉的貴族就至少有三十人,另外有相當多一部分的貴族將會獲得更高的爵位。

這個時候,大量在外地的重要軍政要員也是陸續返回南京。

不少有心人也是在猜測,興許陛下會趁着這個機會正式立儲!

八月十九號,大量臣子開始入宮參加授爵大典,這一天里,林哲一口氣新封了三十五名貴族,另外有不少原本的低階貴族獲得了加爵,從男爵提升到子爵,或從子爵提升到伯爵的,又或者是從普通伯爵提升到封號伯爵,侯爵等。

其中最讓人矚目的就是原第十二軍第一騎兵支隊的指揮官蘇晉瑥,其在西伯利亞戰爭里因為戰功顯赫,戰爭還沒結束的時候,就被授予男爵頭銜,戰爭結束後,就被晉陞為陸軍中將,並擔任騎兵總監一職。

而這一次的授爵大典里,他被特地晉陞為北海伯爵,這個北海乃是貝爾加湖的古稱,因為蘇晉瑥在貝爾加湖畔的連續作戰,所以特此以此地作為其封號。

除蘇晉瑥外,還有原第五軍軍長司先功,他原本乃是陸軍資深中將,男爵。因為攻克尼布楚,最後一路殺到了赤塔,為帝國拿下西伯利亞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戰後被晉陞為陸軍上將,並調任參謀部作戰次長一職。

而這一次的授爵,其被授予西伯侯,成為帝國最近數年來唯一晉陞的侯爵。

授爵大典的進行,引起了諸多人的關注,有人歡喜有人哭,不過這些人都知道,這一次的授爵大典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因為林哲並沒有在授爵大典後就讓這些臣子們離開南京。

一時間,南京城內甚至整個帝國內部都市議論紛紛,不少膽大的人已經是迫不及待的站出來,開始上書請求立太子,穩固國本。

而讓很多人意外的是,這些請求立太子的大臣們沒有受到革職、貶職之類的懲罰,這些摺子都是被留中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