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readx “發誓吧!”

王鍾看着威廉姆斯一字一頓的說道:

“向你的主鄭重的發誓,如果你違背了誓言,你將會墮入地獄,永世不得救贖!”

“我向萬能的主起誓,不會在阻止道教在韓國的傳播,不會惡意中傷攻擊道教的法師和信眾,如果違背這個誓言,我將會永遠墮落在路西法的世界,永遠得不到主的救贖!”

威廉姆斯牙齒緊咬,一臉屈辱的說道。

王鐘的話正好打在他的七寸,讓他不得不低頭認輸!

威廉姆斯的話音剛落,一股眾人看不到的力量陡然落下,彷彿是一根鎖鏈,將王鍾和威廉姆斯連了起來!

這是誓言的力量,也是因果,只要威廉姆斯違背諾言,馬上就有天地降下懲罰!

普通人很少有重視諾言,但是修行卻不同,他們十分看重誓言,因為隨着他們力量的增強,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有感應。

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因果,如果妄言就會受到天地的懲罰!

這也是佛教說的,菩薩畏因,終生未果!

在新白娘子傳奇中,白娘子也曾經如此告誡小青,“不過是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罷了!”

這句話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又有幾人能夠真的明白?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什麼東西都有前因後果。世上的事就是一個一個串起來的因果,但可嘆的是,人們眼睛裡盯着的全是“果”,卻總是看不到“因”,有些人喜歡請廟裡的和尚或功能人士觀一觀自己的“前世因果”。其實“因果”不用觀,因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看你現在的遭遇,就知道之前種下什麼因,看你現在的所做所為。就知道以後會得什麼果。

老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三歲小孩都會說,但70老漢都不能真正明白。因為“果”是顯而易見的,但“因”卻難以被察覺。但要命的是,恰恰那個“因”是我們可以把控的。而面對“果”,我們只能承受。 佛法里有一句話“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害怕“因”,而沒有智慧的人,只害怕“果”,並不害怕“因”,因為他找不到“因”。世事紛紜,因果之間的關係不是那麼容易被發現,哪個“果”對應哪個“因”,需要一雙智慧之眼才能洞視徹照。

佛法里“因果”是和“緣”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稱為“因緣果報”。如果說“因果”是種子,“緣”就是種子生長所需的陽光、雨露。“因”需要“緣”才能結“果”,就像種子需要陽光、雨露才能發芽。人這一生種下數不盡的善、惡種子,有些已經發芽,有些還埋在“土”里,這個“土”就是你的潛意識,佛法里叫“八識田”。善“緣”能讓善“因”發芽。惡“緣”也能讓惡“因”發芽,而“廣結善緣”,就能催熟“善因”,讓它早發芽。同時能抑制“惡因”,推遲他結“惡果”。

所以,智慧的人會拚命種“善因”,拚命結“善緣”。而糊塗的人。卻分不清哪些是“善因”,哪些是“善緣”。都說現在的人聰明,但實際上,聰明人很多,十個裡面估計五個都算聰明人,《南華經》里說“巧者勞。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聰明者多憂愁、勞碌,因為聰明人時時刻刻都在忙於分別、判斷,其實“諸法無我”,冥冥之中有定數,機關算盡也只是徒增自己的煩惱罷了。所以聰明幫不了你什麼忙,能幫到你的只有智慧。真正能做到洞悉因果,並嚴格依此而做,從“善因”和“善緣”下功夫,才是真正聰明人啊。

以上的世間法,同樣也適合修出世間法的道友們,《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里“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拚命念佛就是在種因,每一句佛號,只要入了你的耳,就在你的“八識田”里撒下一顆將來見佛的種子。拚命撒,拚命撒,將來想不見阿彌陀佛都難啊!

“大主教和宗師兩人的爭鬥誰贏了?”

在場的誰不是人精,雖然兩人說話很少,但是大家都能大致推測出事情的起因和發展。現在他們更加關心的是結果!

“當然是宗師,你沒看大主教都立下誓言了,不再干涉道教的發展!”

“這麼簡單你都沒看明白!”

“真是開眼了,沒有想到,大宗師如此的厲害!”

“是啊!”

“是啊,連紅衣大主教都不是他的對手!”

威廉姆斯聽着眾人的議論,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鑽進去。自己這次本來想要打壓一下道教的氣焰,沒有想到卻成了王鐘的踏腳石!

不過他的尷尬也沒有持續多久,因為總統特使到了,總統請王鍾到青瓦台議事。四周眾人有些羨慕的看着王鍾,在韓國雖然最強大的是氏族,但是總統仍然是國家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擁有別人無法比擬的地位和聲望!

威廉姆斯也趁着這個檔口,帶着教廷的牧師灰溜溜的走了出去!

今天的事情他要向教廷進行彙報,希望教廷不會給他降下太重的懲處!

不過這也要看威廉姆斯的語言功底了,畢竟同樣的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語言描述,獲得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不過精通此道的還是中國人,最有名的就是清末重臣曾國藩的屢敗屢戰!

曾國藩練兵出山,躊躇滿志,以為蕩平天下可期。不料一開始竟接連遭遇岳州、靖港大敗,想想自己堂堂清王朝二品大員,連太平軍小小一個林紹璋都鬥不過,還談什麼掃平太平天國的偉業。不堪受辱,急得跳水自殺,幸被部下救起。後來,好不容易打了些勝狀,不料在九江湖口被石達開殺得幾乎全軍覆沒。結果又一次表演高台跳水,落得個“優秀跳水運動員”的美名,也讓咸豐皇帝對他嗤之以鼻。

既然死不了。就要向朝廷彙報啊。曾國藩有個好習慣,每封奏摺都要親自反覆修改。在這封自請處罰的奏摺當中,在最後曾國藩把自己對太平軍作戰以來的屢戰屢敗改成了屢敗屢戰。就這一字之改,徹底改變了朝廷上下對其的看法。塑造出了一個神奇倔強的曾國藩,成為其執着精神的最好註腳。

屢戰屢敗是客觀事實的描述,突出一個“敗”字,說明戰者無能,戰多少。敗多少,只要開戰,結果總是失敗的,給人傳達一種失敗和痛苦的感覺;屢敗屢戰則是一種頑強的精神和意志的體現,突出一個“戰”字,說明戰者勇猛,面對一次次的失敗,毫不氣餒,認為敗了還可以再戰,百折不撓。永往無前。曾國藩是這麼改的,也是這麼實踐的。

如果威廉姆斯能有曾國藩的智慧,也許壞事能夠變成好事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