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關於這個觀點,其實不難理解:人們平常說的靈驗,必然是世間法上的靈驗,求財來財,求健康得健康,求眷屬得眷屬,求息災得息災……亦即對於現實所求,能夠快速見效的,謂之靈驗。

而諸天護法,其對世間法之加持,本來就是不共且快速的。護法乃事業之根本,本尊乃悉地之根本,上師為加持之根本。故很多人都說泰國的四面佛靈驗,五台山的五爺有求必應,因為諸大天,其職責之所在,常加持眾生滿世間願。

堅牢地神、大吉祥天女等天部加持之迅速,現實的案例非常多。天部對修法的要求、戒律,與無上之佛部,必然不一樣。

其它的佛教本尊法門,必須配合菩提心而修方會有靈應,這妙音母卻不一樣。由於他是印度教及佛教共同的本尊,我們配合菩提心去修固然最好,但若無菩提心的基礎而修持他的法門,一樣會有靈應。這是一種例外的案例。

在漢傳佛教,對辯才天女的弘揚和修持不多,這與漢地的因緣有關。何以見得?

我們漢地眾生,自古般若根機猛利,具大乘氣象,禪宗和凈土宗為主流之教派。禪宗一直提倡教外別傳,不立字,明心見性,立地成佛。即主張見性了脫生死,貴如裴休亦能入道,貧如乞丐,亦能開悟。

凈土宗強調出離心,不耽於人天小果,不攀緣天人境界。故在這麼一個大緣起之下,漢地祖師並不專門供養諸天護法。雖然有齋天之法事,但也是特殊日子才做,非如密宗每日供養,勤而行之。或者供養護法,日日不可間斷。

辯才天女在漢傳的金光明經,有系統的修法。藏地對妙音天女法也極為重視,宗喀巴大師也曾成就了此法,常得到天女的現身相助。如在《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提到:

仁波切眼見如此,更加高興,為了使他{指宗喀巴大師}智慧早日開,特別傳授殊五字明,和妙音天女給他修習。

大師在此一、二年,修妙音天女時,曾感天女現身說法,並講授一切儀軌,因而證得無量不可思議之功德。此後大師所作的各種贊、願、著作等,句和雅莊重,可說都是聲明登峰造極之作。

這段期間,妙音天女也為大師授記說:“你的壽命只能活到五十七歲,所以應及時做些對自己和別人都有實際利益的廣大事業。”大師問她說:“修尊勝佛母等法的儀軌,不就可以延長壽命了嗎”

天女回答說:“一般人修這些密法是可以延長壽命的。但由於你過去世的願力,和深深喜樂觀慧力的緣故,所以修這些密法,只能成為增長你智慧的因緣,對延長壽命恐怕沒有實質的幫助。”

宗喀巴大師不能修密法延壽之因緣,是由於大師的特殊願力,他修尊勝佛母法延壽,轉成了增長智慧的功德。

這也正是世間一些特殊的人,由於轉世之前的願力,有些命運是無法修法改變的。如有的人宿世若常願,世世行清凈梵行,轉世之後,往往是單身族,哪怕是修法,也難以成婚。其他求事業的,反而靈驗,偏偏某一方面無效。

金光明經有辯才天女的系統修法,而島國東密那邊,有不同的造型和修法,二臂辯才天、八臂辯才天、宇賀辯才天。傳說秘傳的辯才天五部,據說為不空三藏之秘傳。上所無,亦不入大藏經。

一部、佛說最勝護國宇賀耶頓得如意寶珠陀羅尼經;

二部、佛說即身貧轉福德圓滿宇賀神將菩薩白蛇示現三日成就經;

三部、佛說宇賀神王福德圓滿陀羅尼經;

四部、佛說大宇賀神功德辯才天經;

五部、佛說大辯才天女秘密陀羅尼經。

島國還有九頭龍辯才天的傳承,其來源是九頭龍辯才天站在他們的開山祖師大西正治朗的枕邊授予他神的囑託:將汝之身化為神社,救度無量眾生,以跡的形式立刻給予守護,神救度人,飛升仙界。

其祖師後來幫棒球隊祈願勝利,幫一些大公司挽救多少年的虧損,度過危機等等行跡。

在《金光明最勝王經》,辯才天有三法:

咒葯洗浴之法。

設壇祈願念誦法。

增長聰慧辯才念誦法。

對於咒葯洗浴之法,是密法的一大特色,藥力結合咒力,清理人的病氣、晦氣,乃至業障,令福德增長。辯才天女說:彼人所有惡星災變,與初生時星屬相違、疫病之苦、斗諍戰陣、惡夢鬼神、蠱毒厭魅、咒術起屍,如是諸惡為障難者,悉令除滅。

具體的修法,需要三十二味香葯,然後護身、結界、咒水等等,過程相對較複雜。

第二個是念誦祈願之法。先是由憍陳如尊者稱嘆祈請:

聰明勇進辯才天,人天供養悉應受,

名聞世間遍充滿,能與一切眾生願。

依高山頂勝住處,葺茅為室在居,

恆結軟草以為衣,在處常翹於一足。

諸天大眾皆來集,咸同一心申贊請,

唯願智慧辯才天,以妙言詞施一切。

祈請完畢,辯才天女開始宣說自己的根本咒。

爾時,辯才天女說是咒已,告婆羅門言:“善哉!大士,能為眾生,求妙辯才及諸珍寶、神通智慧,廣利一切,速證菩提。如是應知,受持法式。”

辯才天女的長咒,能為眾生,求妙辯才。辯才即善說法義的才能,善於辯論的才能。古代很多高僧大德,辯才無礙,擊敗了很多外道的挑釁,護持了佛陀正法。求諸珍寶,求財富和物質受用,求神通、智慧,包括世間和世間智慧,皆能成辦。

接着,辯才天女開始宣說如何成就自己咒語的儀軌。在密法,每一個咒語,其實都有成就的儀軌次第。這裡說的儀軌,不只是先念誦什麼,後念誦什麼的次第,還指要持什麼戒律,如何布置壇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