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洛陽城北,大河滔滔。

女真人金朝時期,黃河潰堤,奪淮入海,不過主要受到影響的還是下游地區,在中游汴梁和洛陽這裡,黃河尚且還能被人類修築的堤壩束縛,即使是春末夏初由於風雨時至而漲水的時候,也不會輕易成為脫韁野馬。

不過當時北伐之初,考慮到河洛一帶大河堤壩百年來未曾有較好的修繕,而河洛又是大明各個北伐方向主力戰軍的大後方,萬萬不容有失,所以當時的工部對黃河堤岸又進行了一定的加固,就算是黃河真的因為集中的暴雨,也能夠比之前堅持更長的時間,畢竟南北的糧草、器械都囤積在洛陽城附近,一旦真的出現危險,多一點時間就能多保全一些。

這洛陽附近囤積的是前宋到大明多少年來的積蓄,如果因為大河的原因而出現損失,以工部尚書郭守敬的性格,非得上吊自殺不可。

“啟稟相公,上百條渡船,只需要兩個時辰就能夠把軍隊全都送過河。”一名將領大步走到張世傑身邊,拱手說道,“鎮東軍上下已經摩拳擦掌,就等着相公一聲令下。”

張世傑點了點頭,看向等在渡口的軍隊,這些人雖然穿着大明的衣甲,但是無論偏向瘦削矮小的體型,還是隱隱約約能夠聽見的說話聲,都表明這些人不是漢人的身份。

這是大明組建實際上也就只有幾個月的東洋軍,以來自東瀛和高麗的士卒作為主力,而大明漢人只是在其中扮演高級將領的身份。這些人來到此處的主要目的自然也是學習之前的大理軍等軍隊,通過在戰場上浴血拚殺來為博得功績,從而能夠獲得大明百姓的身份,避免淪為奴隸。

在沙場上征戰,用敵人的鮮血證明自己對於大明的忠誠,這是很多東瀛人和高麗人很喜歡的方式,雖然在此之前漢唐從來還沒有過這樣一支新奇的軍隊,但是當葉應武頂着很大的輿論壓力和風險頒布這項徵兵命令之後,東洋這兩個民族爆發出了令人驚訝的積極力量,很快這一支軍隊就滿編,甚至張世傑還在考慮要不要再組建一支新的東洋軍。

畢竟在這之前,華夏人心中,這些東洋落後民族,一直都接受着華夏文明的熏陶和教誨,在殺人作戰上一直並不怎麼出眾,絕對不是優良的戰士,更何況這些蠻夷民族就算是漢化到了相當高的層次上,終歸是蠻夷民族,沒有辦法和大明處於同樣的檔次上。

但是考慮到在此之前針對南洋,大明就已經有了先例,而且大理軍也確實在之前的川蜀之戰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此時如果出爾反爾或者強行解釋反而有損禮儀之邦的威名,更何況在數百年前那個兼容並包的大唐,對於外來民族參軍也一直是支持的態度。

就算是到了前宋,華夏民族強敵環飼,在軍隊編製中實際上還保持着一支人數不多的蕃兵,主要就是包括廣南西路和吐蕃的一些小部落,雖然這些小部落只能算是游兵散勇,投靠前宋的主要目的也是抱上大腿之後可以有效防止其餘較大部落的傾軋。但是無論如何,在前宋,也是有蕃兵制度的。葉應武正是以此為立足點,建立的大理軍,之後也自然而然是以此為立足點創建鎮東軍。

之前一直持有反對意見的人,面對木已成舟,自然也就沒法說什麼,只好等着鎮東軍出征。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這大明顛覆了遺老遺少們認知的蕃兵制度,到底能不能起到有效作用,就要看接下來鎮東軍自己能不能爭口氣了。

對此,葉應武自然是毫不懷疑的,畢竟他很清楚此時的高麗和東瀛出於怎樣的一種狀態下,對於大明百姓的身份有着怎樣的嚮往,而且他更清楚的是,在另外一個時空中,由高麗逐步演變的朝鮮人,在日軍侵華戰爭中扮演着怎樣的角色。

順風仗,對於高麗人來說,絕對是最拿手的。而逆風仗,恰恰是最適合倭人的,將這兩種奇葩民族結合在一起,正好可以進退有據。就算是真的遇到了強大的敵人難以匹敵,在鎮東軍的後面,大明也不是沒有軍隊!

一名騎兵出現在地平線上,一下子吸引了張世傑的注意力,也吸引了所有渡口附近軍隊、商隊的注意力。緊接着眾多的騎兵猶如黑雲壓城,整個大地都在馬蹄聲中不斷顫抖。

而一面象徵大明至高無上統帥的“葉”字大旗,和大明的赤色金龍軍旗交相呼應。大明皇帝陛下駕臨洛陽渡口。

“陛下,前面便是孟津渡。”江鐵揚起馬鞭,指着山坡下的渡口說道。鎮東軍正在準備北上,而大量物資也在着急轉運當中,所以讓此時的孟津渡看上去熱鬧非凡。

葉應武點了點頭,看着眼前的黃河渡口。數千年前,周武王曾經在此雲集八百諸侯討伐商紂,而數千年後,自己也將在這裡跨過大河,帶領大明軍隊走向和蒙古韃子決戰的戰場。

“末將參見陛下!”張世傑已經帶着一群將領和官員趕過來。這些官員大多數都還是第一次見到皇帝陛下,都微微低頭,不敢看向這位一手締造了大明王朝的王者。

葉應武笑着說道:“京城一別,和張愛卿也是有幾個月沒有見面了,甚是想念啊!”

張世傑也流露出一抹笑容,且不說他皇親國戚的身份,單單是兵部尚書的官職,就意味着他和皇帝陛下甚是熟絡。不過這笑容更多是出於禮貌性的,很快張世傑臉上的笑容就被更為凝重的神色所取代:“陛下,剛剛收到的消息,蒙古韃子的中軍已經渡過了岢嵐水,咱們的哨探在軍中發現了蒙古韃子的金帳馬車。”

頓了一下,張世傑的聲音更低沉了幾分:“忽必烈來了。”

周圍的官員和將領們顯然也是第一次知道這個消息,一時間也顧不上打量眼前皇帝陛下,一個個都流露出擔憂的神色。畢竟忽必烈的威名擺在這裡的,甚至年長一些的官員當初都是參見過鄂州之戰的,對於忽必烈在哪一戰中出神入化的指揮和宋軍的大崩潰自然是記憶猶新。

在這之前,所有的蒙古將領實際上都做過大明的手下敗將,但是忽必烈卻是第一次出馬。此戰之前,對於華夏,忽必烈從來沒有失敗過。所以這些將領和官員們自然而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不過好在並不是她們去直面忽必烈,因為在他們的前面,還有大明的帝王。

所有人的或快或慢,最終都抬起頭來看向葉應武。

雖然他們的皇帝陛下年輕的可怕,而且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文弱的書生,但是誰都知道,葉應武的手底下,蒙古人血流成河。這日月大明,還有葉應武的皇帝寶座,是在蒙古人的屍體上建立起來的。

葉應武眯了眯眼,沉聲說道:“忽必烈終於還是按耐不住了了,不過他來也好,大明正好可以在此戰中和忽必烈、和蒙古人把數十年來的恩恩怨怨做一個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