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當初李彥直才進京時,在徐府與徐階夜話,徐階因問起東南之事,李彥直認為當用剛柔並濟之法:殺雞儆猴,逐頑劣之輩于海外,整治海防,是為剛;開海禁,確立邊關稅務,移內地之民前往海外,既減輕本土的人口壓力,又增強大明在海外的力量,是為柔。

當時李彥直還只是一介舉子,徐階則尚未掌控大權,因此斥責李彥直稚子妄言!

然到得今日,局勢大變,徐階已站到了宦海之巔峰,而李彥直也就得以遂其平生之志!

徐階讓他擬個條陳上來,他基本就按照這個綱要,上疏建議,其大略是:

一,設海軍都督府,立南北海軍,北海海軍轄天津、金州、威海、平壤、濟州五衛。南海海軍設上海、寧波、琉球、澎湖、南海、呂宋、新加坡七衛。每衛除設立海關碉樓水寨之外,更附設巡海艦隊一支。

二,開市舶司,除恢復寧波、泉州之外,更增設上海為市舶司總署所在。

三,請許於市舶司總署所在縣上海試行新商稅。設算科,征有才英俊為商吏。

四,許大員、呂宋、新加坡諸地內附。

五,許日本、安南、朝鮮逐步內附。

六,安置流民於呂宋、南大6開荒。

七,在海外推行雅言教育。\

這條陳的正文乃是蔣逸凡起草。李彥直看了後道:“太急了。”把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都去掉了。道:“這個等我們南下以後再建策不遲。”又把第三條去掉,說:“這個也等南下以後再說。先做,後說。”

這才將條陳呈上,徐階看了後說道:“太急了!”讓他把“每衛設立巡海艦隊”一事刪掉,說:“御史們聽說要設這麼多巡海艦隊,一定要問多少錢,你現在手裡有多少錢?先把南北兩支船隊建立起來再說吧。”

李彥直說:“這個不用太倉地錢,我自會從市舶司處想辦法。”其實他是想手頭有從王直那裡截下來地大筆款項呢!

徐階卻說:“但他們還是要吵鬧的!如果你有辦法做成,就先做成了再說!要是先說後做。那得先和那些言官再解釋個一年半載的。”

一年半載!誰耗得起啊!

李彥直一聽嚇了一跳,想起大明言官的作風,也知徐階所言非虛,就道:“那好,我聽恩相的。”徐階眼下雖是輔,掌握大明最高權力,但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考慮言官們的反應,大明的這幫“級嘴皮子”力量之強大,可見一斑!

徐階又聽李彥直說呂宋、大員、新加坡都已有華人“意欲內附”,卻還是說:“言官們對這兩個地方不熟悉,一定要找茬的。”又刪掉了。

李彥直堅持道:“這幾個地方。\學生擔保,一旨到達就可內附,何必刪除?”

“又糊塗啊你!”徐階笑了起來:“你現在在京城說這些,那些言官不信,回頭就得吵起來!還要派巡按去調查!卻不如等你南下,先讓那地方的士民呈上內附奏表來,再附上你地奏章,我這邊批了,與你不是開疆拓土的大功一件?我事情也好做。言官們也沒話說,何必現在跟他們吵?”

李彥直微覺慚愧,心想徐階畢竟老辣,自己和他一比畢竟還欠了那麼兩分火候,便聽從了。

至於平壤、濟州兩地。徐階反而沒劃掉,他是打算派出使去朝鮮,命朝鮮國王出錢出丁籌建,建好了大明水師再去接收。這個不用花錢,言官們想必不會反對。

在北京辦事,好處就是下面看來天大的事情,在這裡通常只是幾個高層一碰頭。動動嘴皮子。通過了,就能將下面幾百萬人碰得頭破血流也沒法解決的事情解決掉。

但也有個不如意處:一切事情都得走程序。不管是掌控了內閣的徐階也好。還是手握兵權的李哲也好,都必須老老實實地按照既定的文官程序走完,通過了,他們的提案才能合法地成為具有強大威權的政策,要是沒法通過,那便只能胎死腹中。

當初王直沒名沒份地就進了京,因此他在北京城為所欲為都只是胡鬧,他控制了京城各衙門大小官員的性命,卻沒法揮各大小衙門地權力,以至於北京城在他手中成了一部癱瘓的機器。

成熟的文官政治就是如此,你要想充分地揮它的力量,就得依足了它的規則來辦事。既有規矩,便有約束,儘管李彥直已與徐階裡應外合,一將一相,又得到了朱載的充分信任,名分與權勢都很足了,可辦起事情來還是得考慮到各方面的反應。

蔣逸凡擬那個條陳只花了不到半個時辰,經過李彥直與徐階的兩輪修改,然後內閣呈上,朱載命掌印太監蓋印回來,跟着兵部、戶部、禮部三部複議,同時了邸報,由朝廷大臣公論。

幾個來回下來,三天就過去了。

東海的事情雖急,可李彥直也沒辦法。你要享受中央集權政府地好處,就得忍受它的壞處!心急或蠻幹只會讓事情適得其反!在大明,無論是皇帝還是輔都沒法獨裁專斷,更別說李彥直了。這些國家大事,並非李彥直說一句好,徐階支持,朱載贊成就能馬上執行的。複議和公論的這三天里,有大臣上書贊成的,也有大臣上書反對地,最後徐階才召集內閣大臣。並吏部、兵部、戶部、禮部尚書侍郎。以及督察院左都御史,兵科給事中、戶科給事中等,以及這幾日里上書地臣工里言之有物,在朱載面前廷議。

這時兵部、戶部、都察院都和徐階、李彥直同心,吏部尚書李默也算識時務,何況派李彥直南下平寇,卻也是人盡其才!最後徐階強勢拍板,這事就這麼定了!

按大明兵制,軍隊系統設有兵部以下和五軍都督府。^^^^兵部與五軍都督府都聽命於皇帝,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兩大部門相互節制又互不統屬。

此次廷議乃是決定在五軍都督府之外再設立權海軍都督府——在都督府前面再加一個“權”字,那實在還是有些底氣不足。五軍都督府有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銜,都督同知為從一品。這海軍都督府衙門地最高長官則只是從一品,比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矮了半級。

雖然在議定開府之前,群臣就已經知道這個海軍都督是要讓李彥直做的,這時卻還是按規矩來。經過一輪廷推,最後才把李彥直給推了出來,由魏國公徐鵬舉在京為左都督,李彥直出外為右都督,統領南北海軍,迎聖剿匪期間,轄天津、上海、金州、威海、平壤、濟州、寧波、琉球、澎湖、南海等十衛,主管上海、寧波、泉州三市舶司,籌組南北海軍。一切海關事務、海外事務,許便宜行事。

除軍職之外,李彥直又領右都御使銜,負責清點南直隸以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商稅。都御史為監察部門腦,一出京城那就是欽差大人了。原來新任戶部尚書方鈍怕市舶司“那點”收入沒法支撐李彥直的建軍、養軍費用。因此建議把南直隸以及南方三省的商稅也都輸往海軍都督衙門,供李彥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