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和記在草原上的力量太過龐大,朝廷已經努力在恢復九邊軍鎮的實力,但與和記相比肯定還差着好多個段落。

甘肅榆林陝西山西加上宣府大同薊鎮,加起來可用之兵也就十來萬人,連同遼西的十餘萬駐軍和山東鎮河南加北直等處駐軍,朝廷可動用三十萬軍隊,再加上京營現在有四衛營和勇士營的兵力,帳面上的百萬大軍,動起來在半年內朝廷能調度的有三十多萬。

看起來是不少了,可這三十多萬兵裡頭最多只有不到十萬人堪稱精兵,更關鍵的是朝廷的錢糧儲備根本支撐不起三十萬人以上規模的會戰。

從一場場戰事的記錄來看就知道了,薩爾滸十四萬人,遼陽和瀋陽之戰十四萬人,廣寧之戰六萬多人,洪承疇統帥的松錦之戰十四萬人。

並不是明軍只能出動十四萬人,而是國家財賦的支撐點最高點就是十來萬人。

兵馬一動,大量的錢糧就得先供給上,崇禎二年時宣大甘肅兵援助京師勤王,京師兵部的人沒有及時供給錢糧,飯令都保障不上,結果來勤王的邊軍餓着肚子打個屁,一轉身就有不少邊軍嘩變,更有一些直接成了農民軍里的主力,是農民軍老營兵的基礎所在。

和記的動員能力遠在大明之上,當然這是現代軍事體系和實際情況的結合,和記在這方面已經有相當多的經驗,論大規模會戰和調兵的能力把大明甩開十幾條街。

薩爾滸一役,明軍宣大兵早就在瀋陽駐紮了,川兵才走到河北,還得再多等三個月才能開打。其間的物資供應,軍需供給,後勤保障都是一團糟糕,軍隊的戰鬥意志,士氣,士兵的體能都受到嚴重的挫傷。

和記還經常搞百公里規模的大兵團拉練,沒事就組織幾萬人規模的幾百里路途的的拉練跑着玩,大明這邊實在是相差太遠了。

明軍根本沒有多少車輛,更沒有完整的後勤體系。

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更多的是出現在話本和說書人的嘴巴里。將領們可以開小灶,對士兵們最多提前準備一些乾糧,沿途再指望各州縣的文官提供補給,軍隊沒有自己的補給體系,也完全沒有相應的部門和相關的人員管理,從這一點來說明軍連秦軍都不如,相差的太遠了。

在同時代,一六零二年的荷蘭人都比明軍要強出百倍,在這一年,荷蘭將領莫里斯在布拉班特舉行兩萬人規模的戰爭,在同時代的歐洲這也是相當大規模的會戰。為了這場戰事,除了有專門的後勤文官和軍官來負責外,光是為了運輸糧食莫里斯就準備了三千輛大車,有兩匹馬或四匹馬的四輪馬車組成了龐大的運輸車隊,用來保障兩萬四千名荷蘭士兵的後勤補給。

換了明軍的會戰規模,十四萬人就需要兩萬輛四輪大車來提供補給,荷蘭人的補給線路其實很短,而大明的調兵經常從四川調兵往遼東,兩萬輛四輪大車都是往少了說的,因為大明的道路更差,路途更遠,其實需要更多的車輛,可悲劇的是,往往一支幾千人的明軍最多有幾十輛笨拙的兩輪大車,運輸能力十分的低下。

和記就是完全不同,現在擁有的大車不分軍用和民用加起來肯定超過兩萬輛,估計會在幾年內超過三萬輛。

這其實還算普通,荷蘭人號稱海上馬車夫,人家是有超過兩萬艘的海商船和戰艦,一次陸地戰事也能調動幾千輛四輪馬車,相當輕鬆。

這才是真正的強國底蘊,荷蘭在歐洲大陸還只是普通國家,只是海上勢力強盛,可是人家在一次戰事里也能調動幾千輛四輪大車,這是什麼,這才是國力的體現。

大明朝廷對和記的商團軍戰力肯定有認知,也相當忌憚,可是他們對和記的軍隊組織和訓練強度,還有軍隊的聽話程度和調動的能力應該都是一無所知。

可能到目前為止,大明天子還記得援助十三山時和記出動了千多輛大車,這已經是相當令人驚嘆的實力,如果天啟皇帝知道現在的和記能調度的車輛數以萬計,超過萬輛四輪大車運送軍需物資和軍隊快速轉移,機動能力十倍於明軍,恐怕對皇帝眼下的決斷也會有相當大的困攏。

有敵人不怕,可怕的就是有一個完全沒有辦法抵抗,甚至連抵抗的意志都被摧毀的時候,那才是最絕望和最可怕的。

張瀚當然不會把和記的實力全暴露出來,這一次他的退隱也是在等候機會,在“養望”和避嫌的同時,也是要看看天下大勢的轉變。

在目前的這一兩年內,和記要消化在北方草原上的成果,確定郡縣制,同時加大與俄羅斯人的貿易規模,把各方面的成果消化一番,更進一步的擴大軍隊和更新裝備。新一年的財報要到年尾才能出來,預計天啟六年因為接連幾次的大規模戰事,財政赤字不會小,但到天啟七年之後,一年的盈餘肯定相當可觀。

在這種時候,盈餘是不可能留下來的,一定會用在更新火炮,兵器,造出更多的鎧甲和購買更多的馬匹,建造更多的大車上。

甚至在草原上修路也是重中之重,沒有人會嫌路多,只會希望各處相連的道路越來越多。

軍工司最有雄心的計劃就是打算在天啟七年到八年,利用兩年時間從青城到卻圖南城,一共三千多里的路途修成夯土路,這是一個相當偉大的工程,因為這一段路途雖然不似漠北有沙漠和戈壁區,但更加的地廣人稀,很多地方是幾百里路都見不到人煙,比當時的漠北還要荒涼的多。

如果道路修成,等於深入西部蒙古的腹地,如果十幾二十年後對衛拉特人發生戰事,這條道路和庫倫到卻圖北城的兩條路就是兩條大動脈,足夠支撐起南北兩面的軍事行動。

和記在草原上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潛伏期,甚至在剛剛打完大仗的這個階段,和記要杜絕再有大的動作,畢竟田季堂的壓力和擔子也是很重,連續打仗,修受降城,修路,還要沿着科爾沁人的地盤一路把軍堡墩台修到義州衛,將科爾沁草原和義州衛一帶連接到一起,形成一個穩固的堡壘帶,加上對嫩江和黑龍江還有松花江流域里的那些小部落的有效管制,後金就被牢牢鎖死了,從遼西的寧遠和關門是一道鎖,廣寧十三山到科爾沁又是一道鎖,東江和朝鮮牽制其後,後金的戰略態勢前所未有的惡化起來。

關鍵是和記還在支持那些林中百姓抵抗,女真人減丁也減的厲害,連年征戰沒有不死人的,明軍再廢物也不可能對女真人毫無殺傷,皇太極在內的女真親貴每隔一兩年就會深入北方的密林,抓捕那些魚皮韃子來充實女真八旗的丁口,如果沒有索倫人和鄂倫春人,鄂溫克人對女真八旗的補充,估計此時女真丁口最多不過五萬人左右,清軍入關之後沒有親貴在林中抓捕生女真來補充丁口,到順治年間丁口一度減到五萬出頭,再打下去準保降到四萬,要不是明軍爭先鞏後的投降,剃了頭之後戰鬥力直接增加十倍,捨生忘死的替滿洲人打天下,只有四五萬丁口的女真人想一統全國,幾近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