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眾人用驚訝的目光看着他們幾個人,想來他一個成年人打一個小道士,至於如此的炫耀嗎?不過,一想到岳小雲本來就是個流氓,這就不能理解他的手下為什麼會這樣做了。看得出這大鵬、小鵬都是沒怎麼讀過書的人,他們自然是不知道什麼事值得炫耀,什麼事不值得炫耀,在他們看來只要是岳小雲做的事都是值得炫耀的,這就是幫會成員的觀念。

岳小雲可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在他看來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了,至於事情是怎麼做的,過程是如何的,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事情辦成。

老道本想要以死了之的,可是看着自己的徒弟在自己的面前挨打,如果要是自己不答應的話,只怕另兩個徒弟也逃不過這和尚的魔爪。

戚保正知道此時此刻小道士應該挺害怕的,想要利用他們恐懼的心理,讓他們就範,於是故意跟他們說道:“只要你們帶你們師傅離開,我們不僅不會傷害你們,還會給你們安家費,有一百兩銀子,夠你們四個人再找一個地方安家,從此遠離江湖的紛爭,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怎麼樣,是不是很心動,是不是很有誠意,是不是...”

之前一瘸一瘸的小道士知道師傅的顧慮,雖然他不能想像得到這一拳得有多疼,可是他是被師傅收留的孩子,他告訴自己千萬不可以給師傅拖後腿,所以就算是被對方打死自己也不能退縮半步。他是勇敢的走上前來,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高聲說道:“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死亡也無法讓我離開!”

聽小瘸子如此的不識實務,戚保正當時的臉就被氣得鐵青,心想這個小雜種真是給臉不要臉,自己是見他可憐這才是把給他們一條後路。說起來,這狄大人可沒有這麼大方的,他可是一個銅板也不願意給這些道士的,要不是自己爭取了許久,他才肯答應自己的請求給他們一些錢。在狄大人看來這些道士搶了別人的東西,還想要得到補償,這樣的行為跟流氓地痞沒有任何的區別。

狄大人本想派元芳來暗殺他們的,可是被元芳狠狠地拒絕了,那時候元芳還很年輕,加上有些江湖義氣。聽說讓他殺一個老道士,還有幾個小道士,這樣的事只要是一個男人真是做不出來,何況他還是一個有良知的人,他自然就更做不出來的。要不是被元芳拒絕了,狄大人也不會派戚保正來做這樣的事,想來就是因為這種卑鄙的事可不是誰都幹得出來的。狄仁傑可是個老奸巨猾的混蛋,他一早就盤算過此事,他尋思這事要是讓再大一點的官來做這樣的事,豈不是搶了自己的功勞。

像他這樣拼了命一心就想往上爬的人,如此的功勞他可不會讓給別人,更不願意與別人分享。他這才是想到戚保正這個不大不小的官,把這事教給小官來做,一來不會跟自己搶功勞,就算是惹上了麻煩,隨便找個說詞也就把事情給了了。這狄仁傑為了上位,可真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就連這樣的事都能做得出來,不愧是大唐第一奸臣,他還有什麼事不能做的。

面對着岳小雲惡狠狠地眼神,小道士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道士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一個小小的道觀,這個曾經灑滿了道士們鮮血的地方,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在這裡永恆,催生這種力量的就是信仰!因為信仰,無數的道士們在血雨腥風的年代把一切交給了自己的信仰。因為信仰,革命先輩們面對和尚的屠刀毫不畏懼、視死如歸;因為信仰,無數的道士不斷的倒下,仁人志士心甘情願拋頭顱、灑盡最後一滴血。

在這些英烈當中,有很多人年齡都在二十歲左右,他們中不乏也有很多人家境富裕、衣食無憂,也有很多人還未談婚論嫁,因為信仰的力量他們投身血與火的道家的事業中,毅然決然的選擇走上坎坷的修道道路。這個信仰就是為了砸碎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為了勞苦大眾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像有些宗教一樣,只是為了自己,只是為了自己過得好,只是為了自己能得道,實現他們心中的崇高理想大唐社會。

為了信仰,他們忠貞不渝,就是燒成灰,也不改變。犧牲時年僅32歲的道士任一凡,因為長期從事地下鬥爭不能回家,母親聽信傳言,認為他在道觀貪圖榮華富貴,忘卻了家中的妻兒老小,寫信責備這個“不忠不孝、忘恩負義”的兒子。接到來信後,任一凡懷着深深的內疚,給母親回了一封數千字的長信,信中寫道:“我因為見着百姓這樣的痛苦,我心裡非常的難過,我想使他們個個都有飯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所以我現在就是在向著這個方向做起去。這樣的事情是一件最大而又最複雜的事情,我要這樣干,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貫注着,把生命貢獻給大唐社會...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順大多數痛苦的百姓,忠實的去為他們努力。”

這,就是任一凡的道家精神,他不是為了自己而念經,也不是只念自己的經,不管別人死活的人。他用信仰之光照亮未來,它蘊含光照千秋的“道家理想信念高於天”的力量。在道觀里,這樣的人有很多、很多,他的靈魂會受到洗禮,你的思想會得到升華,你的精神會感到震撼。而就像是岳小雲面前的這個道士,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姓什麼?叫什麼?雖然沒有得到百姓的認可,也沒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可是他卻一直默默地守在這裡,為了自己的信仰守望在這裡,這就是老道士的信仰。道士未曾走遠,信仰必將永恆!

“光榮死守在道觀的道士,現在只剩下靈牌上的一個個名字,血染着他們的姓名,孤軍奮鬥羅霄山上,繼承了道家的殊勛,千百次抗爭,風雪飢寒,千萬次抗擊敵人的入侵,窮山小觀,獲得豐富的鬥爭經驗,鍛煉艱苦的犧牲精神。為了社會幸福,為了百姓生存,一貫堅持我們的鬥爭,雖然現在只剩下了幾個道士,可是在這無名山上,道士們曾經縱橫的馳騁,抗擊洶湧的襲來的敵人,大聲的呼喊着殺敵的口號,要英勇衝鋒,殲滅敵人,要大聲吶喊,喚起百姓,發揚道士的優良傳統,創造出一個個的奇蹟,為了小小的道觀,他們一守就是百年,而這些對於大唐這些沒有信仰的年輕人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茅山腳下的望母山巔青松蒼翠、花草飄香,道士們守護道觀勝利紀念碑高聳雲霄。大唐初期,道士們堅決執行守護茅山的任務,放手發動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揚“鐵軍精神”,面對強敵敢於“亮劍”,赴湯蹈火,浴血奮戰,抗擊和牽制了想要佔領茅山,想要在這裡修寺廟的10萬多蝗蟲,英勇作戰5萬多次,斃傷俘偽蝗蟲上億人,建立並鞏固了以茅山地區為中心的道家根據地。

歷史不會忘記,韋崗伏擊戰、夜襲滸墅驛站等戰鬥的勝利,充分體現了道士不畏強敵、敢打必勝的道家英雄主義氣慨。歷史不會忘記,茅山道士第三小分隊隊長黃大軍在道觀有難當頭舍家為觀,放棄了城裡的生活來到茅山,在一次召開會議時被敵人包圍受傷落入敵手,他拒絕敵人的誘降絕食8天後壯烈殉觀,時年28歲。黃大軍犧牲前對年幼的小兒子說:“現在你爸爸就要為國犧牲了,你要繼承父輩遺志,長大後獻身道家,做一個有志氣有骨氣的大唐人。

”為建立最偉大的朝代大唐,幫助百姓得到更幸福的生活,大唐初期一萬多名優秀兒女加入了道家,其中7000多人為國家捐軀。這個時候是沒有蝗蟲什麼事的,他們這個時候在念經,而沒有念經的道士卻是加入到了建國大業之中。有趣的是大唐建國後,蝗蟲卻是出來搶地盤,這大唐的生活也太亂了,蝗蟲們趁道家元氣大傷之時出來搶地盤。道家瞬間崩潰,大地朝百分之八十的名山大川都被蝗蟲搶了去,道家瞬間就傻了眼,可是卻也無力翻盤了。

茅山第六小分隊三十六人為了掩護九龍觀道士轉移,在朱老莊阻擊千餘西域蝗蟲,棒子都打斷了,他們與道士展開赤膊戰,棒子打斷了,就用石頭砸,石頭砸碎了,就用拳頭、牙齒咬,戰至一天一夜,終因寡不敵眾,茅山第六小分隊還有上百個轉移的小道士全部壯烈犧牲。袁天剛對茅山第六小分隊作出很高評價:“茅山第六小分隊三十六人全部殉觀的朱老莊戰鬥,無一不是我道家的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