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我含笑看着眼前這個意氣風發的男子,心中感佩,笑道:“孟郎,鐵山《石頌》中有雲:‘逢劫火而莫燒,對災風而常住’,又雲‘縑竹易銷,金石難滅,托以高山,永留不絕。’郎君想,若能將這《九經》勒刻於諸石之上,風吹日晒經久不衰的流傳下去,那更是澤被萬世之功了。”

“對呀!”保元撫掌大笑道:“我怎麼沒有想到,還是蕊兒聰慧,我這就安排他們去準備刻經的事。”說著,提腳就往外走。走了兩步,忽轉身在我面上啄了一下,看我大窘,他反而開懷大笑而去。

我看着這個歡天喜地好像孩童的男子,心下一片柔軟,隨他去吧,只要他高興!

是歲,門下侍郎母昭裔接詔按雍都舊本《九經》,籌備刻經諸石事宜。

這日午後,保元在我殿中歇息,梁守珍來稟母昭裔為籌刻《九經》之事,在御書房候見。

保元聽聞,賴在床上,有些不耐地嘟喃道:“這老小子,總找我歇息時候來見。”

我在旁噗哧一笑,憶及我初入宮之時,亦是這母昭裔來擾保元新婚。

想他既受命籌刻《九經》,應該是個飽學之士,而不分時候晉見帝王,定是個稟直之人。素日飲宴中倒也遠遠的見過此人,只是礙於宮規並未與之交談,今日他為《九經》而來,倒讓我生出了誠心拜會之意,便央保元一起去瞧瞧。

保元不奈,只得攜了我同往御書房。

進得書房已有三人候見,母昭裔見我同來,先是一驚,復又領了那兩人一同參拜道:“參見皇上,花蕊夫人。”

“平身,丞相此來,有何要事?”保元攜我坐定,眯眼看他。

“啟稟皇上,《九經》刻諸石之事,現已籌備妥當。”母昭裔回稟道。

“此事早朝時朕已知曉。愛卿無事不登三寶殿,此番前來,定是還有他事要奏,但說無妨。”

許是見那母昭裔支吾着一個勁看我,保元又道:“花蕊夫人,於刻經傳世之事頗為熱心,故而今日朕特意攜她前來,你只管據實奏報便是。”

“是”母昭裔躬身啟奏道:“臣此番前來,是有幾個書刻人選待陛下定奪”。

“想必丞相前來,心中書刻人選早已成竹於胸。”保元笑道。

“臣斗膽啟奏。”母昭裔道:“擬由秘書郎張紹文寫《毛詩》、《儀禮》、《禮記》,秘書省校書郎孫朋古寫《周禮》《孝經》、國子博士孫逢吉寫《周易》、校書郎周德政寫《尚書》、簡州平泉令張德昭寫《論語》、《爾雅》。”

“嗯~!丞相所選五人,文墨書法皆精謹,就照丞相之意辦吧。”

“臣遵旨!老臣還想請一旨,請皇上下詔刊印《九經》。”母昭裔又道。

“這……”想來刊印書籍,所耗甚多,故而保元面有遲疑。

“母大人果真是用心良苦。”我笑吟吟地接口道。

“哦?愛妃此話怎講?”保元向我道。

“刊印比之刻石,更能使《九經》便於傳播。”我向保元懇切言道:“雖刻石使之經久不衰,而刊印更能澤被當世。故而刊印、刻石兩者皆不可廢。臣妾請皇上准母大人之請。”

保元聞言,向在場眾人笑道:“朕這愛妃只要沾了文化之事,自是不余遺力的。”遂後下旨,准奏。

母昭裔躬身道:“老臣代天下萬民,謝過皇上、娘娘。”

“聽聞成都學宮是母大人力諫皇上興建的?”我又好奇道。

“回娘娘,蜀中經唐末大亂,學館皆已荒廢,臣不忍看學子流失,才建議皇上營造學宮,恢復教育。老臣不敢邀功,皇上聖明,力主教育乃國之大計,也是蜀人之福。”他的一席言說得不卑不亢,直讓我對眼前這位母大人又多了幾分敬重。

我笑着點頭道:“丞相所言甚是,本宮還聽聞大人有意以私資刊印《文選》、《初學記》?似乎其間還有典故?願聞其詳。”

母昭裔聞言一愣,向我恭敬回道:“娘娘心細如塵。老臣自幼家貧,於艱難中求學苦讀。未出仕之前,嘗向人借書,借書之人常有微色。臣深知愛書而不得之苦,當日曾立誓:‘異日若貴,當板以鏤之,遺學者。’今日我仕為蜀相,自當踐行當日之誓言。”

我當下聽罷心中越加敬服,嘆道:“丞相真乃謙謙君子也,實在令人佩服。刊印之事,若有本宮可效綿力之處,還望丞相不吝相告……”

“娘娘高義,老臣佩服。”我與母昭裔正說著,忽又見另外兩人一直肅立恭聽,便出言相問:“不知這兩位是……?”

母昭裔道:“句中正、孫逢吉,乃老臣門下弟子。句中正現任崇文館校書郎。句中正善書法,篆、隸、行、草皆工。孫逢吉只書刻《周易》,仍能勝任刊印之事,所以老臣今日正想向皇上推薦此二人,協助臣刊印《九經》。”

“刊印《九經》之事已全權交由丞相負責,至於人選自然也由丞相作主。”保元言道,向那二人道:“句中正!”

“臣在!”

保元笑道:“你篆、隸、行、草皆工,皇子玄喆習隸書,朕今日就指了你為玄喆授隸書課,徐妃娘娘習草書也一併由你指導吧。”

句中正面現惶恐之色,推脫道:“臣惶恐,只怕臣的學識淺薄,不足以教授皇子與娘娘。”

原來這便是句可兒的兄長。我朝他頷了頷首笑道:“句校書莫要推辭,本宮習草書不過方入門的水準,先生教授於我乃是大材小用,切望先生收了我這個徒弟才好!”

說著我仔細打量這句校書,他乃是保香句可兒的親兄,可這二人卻不太相像。可兒長得一團和氣,而這句中正卻是正面闊額,身上帶着濃濃的書卷之氣。

保元見句中正似還有推脫之意,出言要我當下便向他行了拜師之禮。句中正無法,只得收下了我這個徒弟,沒想到,御書房一行竟然收穫頗豐。

後來,我聽聞刻《九經》的同時,母昭裔出私資令門人句中正、孫逢吉將《昭明文選》、《初學記》、《白氏六帖》等寫將下來,雕版印刷。我為踐當日之言,便從月例中撥出了些銀兩,襄助此事。

幾年之後這些書便在蜀地廣泛流傳,用今日的話講,母昭裔可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私人書籍出版商了,而我便是第一位贊助商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