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三百三十章 部署徐州

徐州古稱彭城,具有悠久的歷史,為華夏九州之一,迄今已歷6000多年,相傳堯封彭祖於此,稱大彭國,故名彭城;又傳此地為禹時伯益後裔居地,稱“徐方”、“徐國”,為東夷族一支,名徐夷,徐州之名即源於此地。....-..夏禹治水時,把全國疆域分為九州,徐州即為九州之一。據《左傳.成公18年》記載,chun秋戰國時先後屬宋國、楚國,秦時為彭城縣。秦漢之際,楚懷王、西楚霸王項羽都曾建都彭城。西楚霸王項羽代表了吞秦銜漢時期中國的一段歷史。其後期的楚漢相爭,是中國漢文化起源及形成的重要階段。

徐州,東襟黃海、背靠中原、南瀕江淮、北扼齊魯,因地處南北要衝,有“南國重鎮,北mén鎖鑰”之稱,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往往“彭城之得失,輒關南北之盛衰。”據史料記載,從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大彭國彭伯益與西河武觀在彭城兵戎相見開始,到楚漢相爭、三國jiāo兵,再到抗日戰爭中的徐州會戰,發生在徐州規模較大的戰役有400餘起,其較大規模的戰爭也達200多起。真可謂:“自古彭城列九州,龍爭虎鬥幾千秋”。

當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受到日本帝國主義鐵蹄的殘酷蹂躪、面臨亡國滅種的最危急時刻,徐州這個古老而英雄的城市,再次成為軍事家的舞台。當時的徐州位於華北與華中之間的jiāo通樞紐,也是從黃海進入中原地區的通道,津浦鐵路與隴海鐵路在此jiāo會,大運河也在附近穿過,有向四面轉用兵力的jiāo通條件。中隊如果控制徐州,一方面可截斷津浦路,將華北、華中兩地的日軍隔絕;另一方面,可保持中事上的大動脈——隴海路,將日軍阻於津浦路以東,屏障華中,確保鄭州和平漢路,使武漢後方有充分的時間重新部署,有利於抗戰的持久進行。而日軍如果迅速佔領了徐州,就可以將南北兵力會合,沿隴海路西進,直取鄭州,並利用中州平坦的地形,發揮其機械化部隊的威力,沿平漢路南進,一舉而下武漢。南京失守後,中隊在戰略上保衛軍事指揮中心武漢的重要屏障及前進基地,徐州勢在必守。日軍為打通津浦線,溝通南北兩戰場,並進而切斷隴海路,威脅平漢路側方,以作為進攻武漢的準備,對徐州亦勢在必得。

徐州,又一次見證了中華民族的一群優秀兒nv們浴血奮鬥可歌可泣的偉大壯舉。

這是一場以數十萬中華健兒的血rou之軀換來的一次來之不易的勝利,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悲壯、偉大時刻。

1938年4月8日下午5時許,一架xiǎo型客機在七架戰鬥機的掩護下,從漢口機場起飛,向北而去。

是日,浮雲蔽空,驕陽隱去,蒼穹一sè鉛灰。由於飛機自南而來,正在田野里勞作的鄂豫百姓發現後,並未表現驚慌,他們知道,這是中國的飛機。

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那架受戰鬥機群保護的客機上正坐着國民政fu的元首、陸海空三軍最高統帥,更不會知道這位統帥要到哪裡去,去幹什麼。

機群不多時便越過湖北邊界,飛臨河南上空。蔣介石透過舷窗,神情yin郁地俯瞰着戰火尚未燃及的國土,那變xiǎo的山巒、河湖、村莊,使他聯想起制定作戰方案用的地形沙盤。俄頃,他轉過臉來,看了看坐在一側的shi從室第一處主任林蔚和軍令部第一廳廳長劉斐,似自語又似垂詢:“李德鄰這個人很有些剛愎自用,我擔心他是否能執行我的作戰指示。”

“李長官屢經重大戰役,頗善用兵,我想他不會無視戰局的變化而固執己見吧?”林蔚說道。

“但願他能夠如此啊。”蔣介石說道。

“委座,有個問題我很擔心。”與林蔚並排而坐的劉斐說道。

“什麼問題?”蔣介石眉頭一聳,問道。

“李長官也許不會拖延貫徹委座的指示,但魯南兵團在運河一線的防守,能否保持到魯西、隴海兩兵團反包圍作戰的勝利?這是其一;其二是隴海兵團能否迅速擊破淮北之敵,再移兵支援魯南兵團作戰?目前看來,我軍在這兩個方面都無很大的把握。望委座做下一步的考慮。”

劉斐對國民黨軍隊的作戰能力一向持保留態度,所以他趁與委員長同赴鄭州之機,婉轉提醒最高統帥做好徐州失守後的打算。

蔣介石微微頷首,沉思片刻,又轉臉問坐在後排的新任第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薛岳說道:“伯陵啊,劉廳長的擔心自有道理,不過,魯南、隴海兵團能否完成作戰任務,責任在孫仿魯和湯克勤,而能不能殲滅自魯西南下之敵,就要靠你了。”

一直保持沉默的薛岳自信地說道:“自魯西南下之敵,只不過一個師團,而我軍於蘭封—歸德一線現有兵力就有數師之眾,即使不能將敵全殲,也可予敵以重創。委員長大可放心。”

蔣介石聽罷欣慰地一笑,說道:“這就好,這就好啊。只要能確保隴海鐵路和豫東各要道的暢通,徐州戰局萬一惡化,我數十萬大軍就可以迅速向平漢路以西撤退。到那時,日寇就等於獅子搏兔,大包圍將以徒然撲空結束。”

蔣介石言畢,復又凝望舷窗之外,思緒飄然飛向他兩月前親往視察過的徐州。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北線日軍佔領了北平、天津、太原、張家口等大城市,將中隊壓迫至黃河南岸,南線日軍佔領了滬、寧、杭長江三角洲,又調集重兵於津浦線南段,企圖攻佔徐州,打通津浦線。

徐州地處津浦與隴海鐵路jiāo叉點,扼蘇、魯、豫、皖四省要衝,是中原和武漢的重要屏障,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日軍一旦略取之後,即可將南北戰場聯成一氣,進而西犯中原。

1938年1月,日軍第十三師團主力進至津浦線明光以南,遇國民黨第三十一軍劉士毅部的頑強抵抗,雙方處於膠着狀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調于學忠第五十一軍南下,於淮河北岸一線嚴陣以待,調繆磊第二十一集團軍六個師的兵力至津浦線南段加強防守。

至3月下旬,日軍磯谷第十師團沿台濰公路南下,企圖一舉攻克位於徐州東北大運河北岸的台兒庄,然後南下趙墩,沿鐵路西進,攻取徐州。中隊廣大愛國將士浴血奮戰月余,殲敵12000多人,繳獲敵大批槍炮彈yào及坦克、裝甲汽車,有力地粉碎了日軍的陸、空立體攻勢,贏得了台兒庄、臨沂兩戰役的大捷。磯谷師團險些全軍覆沒。

第十師團在台兒庄遭受重創之後,日軍統帥部策定了一個會攻徐州的作戰計劃,企圖將中隊主力一舉殲滅於徐州附近。四月,日軍從平、津、晉、綏、蘇、皖一帶增調13個師團,共30餘萬人,配備各種重武器,輔以飛機數百架,分數路向徐州做軸心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