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張士誠,小字九四,乃泰州人。他自年輕時代起,就做當地鹽場的幫閑記賬一類雜差,很能損公肥私,並憑關係也讓三個弟弟幹上操舟運鹽的營生,順便走私販鹽。

由於張氏兄弟向泰州附近諸富人家賣鹽期間多受凌侮,不少大戶還欠錢不給,加上負責鹽場保安的一個弓手丘義沒事就辱罵張士誠,惹得張氏兄弟殺心頓起。至正十三年春天,張士誠與其弟士義、士德、士信及壯士李伯升等十八人聯合剛剛被招安的泰州州判李華甫、千夫長面張四等人起兵。

張士誠等人先殺弓兵丘義及所仇富商,焚富家廬舍,並引兵進入附近鹽場。由於當時鹽場生活極其艱辛,鹽工們苦大仇深,見有人帶頭挑事,紛紛報名加入,共推張士誠為主,數百多人聚集一起,並開始向泰州進軍。行至丁溪,當地土豪劉子仁集義兵抗拒,張士義中矢死。張士誠率部奮擊,劉子仁潰逃入海,張士誠乘勝攻克泰州。雖然中間遇到一點小挫折,但是張士誠“攻克”泰州的行動還算順利,至少比劉浩然攻克滁州輕鬆多了。

張士誠攻佔泰州後,元廷河南江北行省遣高郵縣令李齊前往招降,此人原本就是招安李華甫、面張四的主,誰想張士誠不買賬,將李齊拘留。覺得李齊有恩於自己的李華甫等人不幹了,與張士誠爭吵起來,最後發生了火併,李華甫等人被殺,其眾亦被張士誠兼并,李齊乘機逃走。

河南江北行省隨即派兵鎮壓,被張士誠打敗,只好再派李齊前往泰州說降。這次張士誠見好就收,向元廷請降,行省便授以民職。這時元廷河南江北行省參政趙璉駐軍泰州附近,命張士誠治戰船,準備隨軍赴濠、泗鎮壓彭大、趙均用部。張士誠那肯上這當,疑憚不肯發,又見趙璉毫無防備,半夜發兵擊殺趙璉等人,並大掠官庫,隨後進入得勝湖結寨。過了幾日又繼而進克興化縣。

元廷江北行省左丞偰哲篤與親王完者禿駐守高郵,遣李齊守甓社湖,抵擋張士誠。至正十三年五月,張士誠派兵突襲高郵,城內官員聞風逃遁。李齊急忙率軍回救高郵城,誰知張士誠已經佔據高郵,並緊閉城門,只好讓城別走。

此時,張士誠兵勢大盛,自泰州至興化,舟艦四塞,北至寶應縣,銳不可擋。元廷下詔至高郵,再次招降張士誠,可詔使連高郵城都進不去,行省只好命李齊再次前往,誰知這次沒有那麼好彩,直接被張士誠殺死。其後,元廷又遣盛昭等先後赴高郵招降,均未成功。六月,元廷見屢次招降張士誠不成,決定發兵鎮壓。於是命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達識貼睦邇於各處召募壯丁,並總領漢軍、蒙古軍守御淮安。同月,親王完者禿進攻泰州時陣亡,元廷再命也先不花為淮西宣慰副使,領軍續攻泰州;命江北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福壽攻興化。

有樞密院都事石普,向元廷建言,只要有兵馬三萬,定能攻克高郵。於是元廷命其為山東義兵萬戶府事,招義兵五千餘人南下,先佔領寶應,隨之乘勝攻高郵。在他猛烈攻勢下,高郵城幾乎被攻克,因同行諸將忌其功不予配合,使之孤軍作戰,而卒於陣。其餘諸將領及阿速軍見勢不好,臨陣逃遁,調頭就跑。元廷淮東宣慰司掾納速剌丁與其三子寶童、海魯丁、西山驢逃跑不及,全部陷於陣中,死於非命。

就這樣,元廷先後搭上了親王完者禿、淮東宣慰司掾納速剌丁、樞密院都事石普等大大小小十幾位顯貴大將,依然對張士誠無可奈何。看到周圍沒有威脅,張士誠一時心熱,便在高郵自稱誠王,國號大周,改年號天佑。他先下令放出元廷官府時入獄的囚犯,免去民逋,徵用儒士。秋七月,下務農桑令;八月,下州縣興學校令。還真有那麼一回事。

接到消息的劉浩然也嚇了一跳,看來這位張士誠還挺猛的,這個時候元廷雖然在濠州“小小”失利,但是他的大軍已經先後把東西兩路最大的兩股紅巾軍打壓下去了,迫使劉福通、徐壽輝或轉入防禦或上山打游擊去。

在這萬馬齊喑的形勢下,張士誠卻挺身而出,接過抗元的大旗,而且一舉佔據運河要道。這豈不是要了元廷的老命。要知道高郵正處於南北運河的要道上,張士誠這麼一鬧,嚴重影響江南財富和糧食通過運河北運大都,等於掐斷了元廷的財源,元廷怎麼不會找他拚命,而且他居然還敢稱王了。

看東西兩路紅巾軍,劉福通雖然受到重創,但是還多少還在河南保住了一塊地盤,而天完帝徐壽輝則直接被趕到山上去了,被打得奄奄一息,為什麼?就是徐壽輝膽敢稱帝,元廷不優先照顧他還照顧誰?現在張士誠也稱王,還公布國號,改元年號,這不是正中元廷最忌諱的要害嗎?估計用不了多久,元廷會效仿剿滅徐壽輝,舉幾省大軍圍攻高郵。

猛人就是猛人,劉浩然甚至都在想,以後有機會見到張士誠,一定要叫他一聲猛將兄。

但是張士誠這麼一鬧,卻對劉浩然來說是好處多多。

劉浩然率定遠軍南攻滁和,相比起張士誠的動靜來說簡直是小兒科,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講。而且劉浩然根據自己所知道的元末歷史知識,清楚越是招搖的起義軍越容易受到重點打擊,誰低調誰就能堅持到最後。現在劉福通在北面給定遠軍遮風擋雨,張士誠又在東面萬眾矚目,定遠軍就可以安安心心向南發展了。

雖然設想不錯,但是元廷還是不會放過滁和的定遠軍,畢竟這裡的位置太顯眼了,很容易蔓延到一直還算太平的江浙行省。

不過既然鎮南王孛羅不花要盯住北面的張士誠,那麼剿滅定遠軍的重任就只好交給武昌的威順王寬徹不花。威順王寬徹不花在至正十二年因為徐壽輝軍攻陷武昌,自己棄城而逃,被元帝下詔奪其王印,失了王位。至正十三年,元廷大軍收復武昌漢陽,元帝見寬徹不花屢戰有功,於是在十四年下詔還其王印,又讓他複位了。由於這個典故,寬徹不花對剿滅定遠軍很是心熱,希望“將功贖罪”,再立功勛。但是元廷做事拖拉,終於到了六月,大都傳下詔書,從武昌調集十萬人馬,由威順王寬徹不花和湖廣行省中書行省左丞速該木兒花統領,水路並進,揮師東進,務必收復和、滁兩州,剿滅定遠軍。

**********

這一章字數的確少了些,所以下午再發一章以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