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说网

第一百八十三章货币

待李善长,叶淙温,李道君行礼完毕后坐下,刘浩然开口道:“念祖,你给百室出了一个大难题。”

“陛下,我......”,叶淙温在面对众多反对者时面不改色,但是刘浩然的一句话却让他大惊失色,慌忙站起来,想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推进货币改制以及改制的种种好处,却被刘浩然挥手阻止了。

“念祖,你才识有,可是却不通时务。”刘浩然微微摇头道。

聪慧过人的叶淙温一下子明白什么了,低下头不再作声了。

“念祖,你上折中对货币改制的好处我都知道,可是现在是改制的时机吗?”刘浩然语气越来严厉起来。

“陛下,臣错了。”叶淙温低着头嚅嚅地说道。

货币改制必定会引起拥有.银号、钱庄等江南地方势力的极大反对,他们手里掌握着江浙一带地区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出口畅销货的出产和贸易,一旦他们将精力投入到反对改制货币,势必会影响到这些货品的出产和贸易量。

货币改制将会对这些钱庄、银号.产生冲击,进而冲击它们发行的银票。现在江浙一带的商人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这种银票进行交易,如此一冲击,肯定会影响他们收购货品进行出口,进而影响到对海外出口,万一他们“一时激动”采取什么过激对抗措施,对经济将会带来更大的危害。而且货币改制还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各种交易都有可能会受影响。

可是现在是什么时候,是北伐.刚刚胜利的时候,江南大批的钱粮积蓄全部投进了那个无底洞,而且未来几年还需要源源不断地往里面投入,一旦占江南税收权重比极高的海外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务必影响到大明官府的财政收入,也进而影响到北方边地战事的继续和北方诸省的恢复发展。

不要说别的,经过一个多月的争吵,而中枢对这一.改制议而不决,使得很多海外出口商人都心存顾虑,不敢开具太大面额的银票,幸好今年的茶叶、丝绸、瓷器收购已经完成,要不然真的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知道错了就好,有才学是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审.时度势,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正确的效果,念祖,你要好好向百室学习。”刘浩然进一步敲打着叶淙温。

叶淙温抬起头,脸色微变。在提出上折引起巨大.的争议后,他一直督促着李善长早做决定,在内阁会议中通过这一决议,早日实行。在他想来,早一日执行便可早一日为国家“挽回损失”,充盈国库。但是李善长迟迟未决,态度模拟两可,这使得叶淙温对李善长颇有微词,在不同的场合抱怨过这位首相大人,想来也已经传到他的耳朵里去了。

叶淙温只是迟.疑了一会,便起身向李善长拱手弯腰施礼道:“首相大人,是学生孟浪,还请你多多原谅。”

李善长连忙站起来,微笑地虚扶道:“那里,那里!”

“好了,建议你已经提出了,如何实施我会和百室商议,对了,你是如何想出改制货币,发行纸币的?”

“回禀陛下,臣先要向你推荐一人,李之明,松江府上海县人,两年前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算学系,现为杭州大学文学院讲师。”

“臣见过陛下!”李道君起身施礼道。

“坐!”刘浩然在三人进门时就注意到此人,但是一直不动声色地暗暗观察他。他儒雅端正,衣衫整洁,眉眼间有一股“浩然正气”,不过在刚才他一直默不作声,似乎房中没有他这个人一般。叶淙温点了他的名字,虽然施礼时有点激动,但是很快就恢复镇静,斜坐在椅子上,身子倾向于刘浩然和叶淙温,完全一副以叶淙温为主导的样子。

是个聪明人,知道进退,对自己的角色心里有数。

“陛下,臣在工商部行走时,常常到江浙诸地调研,听得商人对银铜货币转运麻烦的抱怨,也细细调查过钱庄银号的票据往来,利润真是惊人。但是臣愚钝,还有很多东西没有透彻。后来经友人介绍,与之明相识,便一见如故。”

“陛下,之明不但精于算学,更对经济之学颇有造诣。无论多复杂的商贸往来,钱财通兑,他都可以从算学理得一清二楚,正是在他的帮助下,臣算出了改制货币后发行纸币的益处。陛下,这份上折,之明居功甚伟。”

听完叶淙温的一席话,刘浩然只是微微点头,他看了一眼李道君,发现他脸色微红,双手紧握,心里已经很激动,但是表现得还算镇静,没有过于流露出来。

刘浩然的右手两个指头在自己的大腿上细细地敲打着,在这个环境条件下,叶淙温和李道君能够从商贸往来和钱庄票据生意发现一些金融财政问题,的确不易,尤其是李道君,居然会将算学应用在其中,这已经有“经济学家”的架势,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念祖,你的上折建议我收下,现在你要做的是回去反思,一,反思你上折建议中有什么不足,该如何弥补,二,反思你上折的时机为什么不对,如果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建议,又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什么样的修改。”

“是的陛下,臣记住了。”

虽然刘浩然好好训斥了叶淙温一顿,但是李道君眼里却透出仰慕之色,看着拱手施礼的叶淙温一时愣住。连李善长看向叶淙温的眼神里都不禁闪过几丝嫉妒。这简直就是皇帝陛下在亲手点拨,这样的机会,就是训斥得再难听,天下人谁不愿意,可是又有几个人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好吧,你们俩退下!我与百室有事要谈。”

“是的陛下!”在叶淙温身后弯腰施礼的李道君脸上虽然闪过一丝失望,但是他还是恭恭敬敬地持礼,丝毫没有什么失态之仪,被刘浩然暗中看在眼里。

“百室,朝中有什么人支持这份上折,又有什么人反对?”

“回禀陛下,朝中学士中支持得不多,反对得也不多。倒是礼部侍郎王佑诚,营造部侍郎何良中、学部侍郎毛骐等人反对,工商部侍郎陈友,计部侍郎胡艾斯支持。”

刘浩然点点头,直学士、大学士等于是大明的国家领导层,他们在刘浩然没有表态之前自然也不好轻举妄动,这可是牵涉两大政治集团的斗争,在形势未明和“刺刀见红”前最好保持中立,万一押错宝了,把本派的直学士、大学士折进去了可花不来。所以跳出来的都是没有兼任直学士的各部侍郎。这个职位的人出来发表意见分量足够,万一失败也不至于损失惨重。

“思义是什么态度?”刘浩然问的是计部尚书杨思义。

“杨尚书态度中立。”

“中立,以思义这个身份,中立其实就是反对。”改制货币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这位大明“财政大臣”却保持中立,其深意不言而语。

“潜溪先生和伯温先生态度如何?”国史馆一帮子院士以江浙名士为首,反对的最凶,在其保持的《国学报》大肆抨击这一“祸国殃民”的乱政,所以刘浩然想知道国史馆掌院院士宋濂和浙江名士翘首刘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