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順利世到卜海港,維亞需要經歷跟所有來大明外國人都的程序,報關、檢疲、等待、通關。而他的貨物,又是是那六大箱子的書,在經過報關驗關之後放到海關監管區,只要交了關稅便可以提貨。

維亞跑了一趟上海海關,的知自己的書籍由於沒有一本是宗教神學方面的,全是大明急需的哲學、科學等方面的,所以免稅,而至於香料貨品中的丁香屬於大明急需的藥品原材料,所以只需繳納很低的稅,其餘的則不等。

維亞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慶幸。他在海關辦事廳看到一個,新來的北非商人,帶了很多阿拉伯、印度的奢侈品,如金銀器皿、高級毛織品等等,光是繳納的高額關稅已經讓那位夢想來大明財的北非商人出了一頭的汗。

維亞初步了解過大明海關進出口關稅制度,進口時你的貨品驗關之後放在海關監管區,必須在二十五個工作日繳納進口關稅,期間的存放是免費的,但是一旦過期便需要金額不少的滯納費和保管費用。理論上你可以存放無限期,但是一旦你的滯納費和保管費用過你貨品報關價值的三分之二,海關便會直接沒收你的貨品,拍賣後償還你的滯納費和保管費。而出口也是一樣,出口貨品先驗關,再放在海關監管區,交完出口關稅再提走裝運上船。

走私?你不要開玩笑了,從延年港到上海港,都是大明海軍的地盤,而且承載運輸的都是大明的商船,自從大明航海條例修訂之後,這個範圍已經擴大到達至朝鮮、日本的商船也必須是大明商船,因為這兩國已經和大明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三國之間是互相免稅的,所以為了防止“關稅遺漏”大明與朝鮮、日本官府“協商。”兩國也執行大明航海條例。而且大明有一整套完整和嚴厲的律法,只要大明商船涉及到走私,船長、船主及相關人員破產是小事,被配到東北做勞役就大條了。有能力走私的大明商船不願去干,那麼想走私的地方小船和其它國家的船隻在大明海軍幾支艦隊和海防艦隊的嚴密巡視下,就沒有那麼容易了,要知道對於那些不願意停船接受檢查的船隻,大明戰艦可以開炮的。

另外大明國內有一整套的商業制度,進口貨物必須有關稅清單,出口貨物也必須有關稅清單,進口貨物在大明國內販賣時如果沒有這個。清單,一旦被抓住你就死定了,而出口貨物在海上運輸時遇到大明海軍檢查沒有這個清單時,絕對是人贓並獲。所以在大明走私,絕對是一個暴利行業。不過更巨大的風險阻止了絕大部分人的腳步,但是卻阻止不了少部分人的貪婪,大明按察司每年都以走私罪、偷逃關稅罪將一批官員、商人送上絞刑架和東北庫頁島去服苦役。

維亞盤算了一下,幸好自己的貨品都是些免稅和低稅商品,要是像那位北非仁兄,進一些奢侈品過來,就憑口袋裡現在剩下的錢,只忙這些貨品得長期留在海關監管區,最後被拍賣了事。

繳了關稅,維亞提了貨,先把丁香等貨品就地處理了,賺了一筆錢,然後在上海內港找了一家船運公司,定了去南京的艙位,準備把書籍運到南京去,然後自己搭上一艘客船,直奔南京。

一路上維亞對大明城市的繁華已經麻木了,上海做為大明興起的第一港,繁華程度已經遠勝延年港。而且這裡的環境和規戈,也不讓延年城,因為上海港和上海城和延年城一樣,是一座新興的城市,也是由大明營造研究所規劃設計的。

維亞的注意力放在了大明的田地上,威尼斯是以商業為重的城邦國家,它的農業可以不達,因為它的人數,可以利用工商業利潤向外面購買糧食,大明也是一個重工商業的國家,但是它的人口聽說比整個歐洲還要多,要是不重視農業,靠錢去買糧食,再厚的家底也會折騰光。從維亞所見,大明應該是非常重視農業,維亞在上海待了幾天,曾經坐着班期馬車去了一趟松江。直道兩邊全是農田,全是開始接穩的稻穀,一部分早稻已經開始收穫了。農民在地里細心地照料、收割和翻耕着,而且他們除了用耕牛,更有一部分是竟然是用馬匹拉動農具進行犁田,不過這些馬耕多在一些山腳下進行一種維亞從來沒有見過的農作物耕種。

維亞向通事請教才明白,這裡是南方,以稻穀水田為主,而經過農業研究所在占城水稻、遢羅水稻和當地野生水稻等基礎上的多年研究,已經研究出抗病蟲害、高產的雜交水稻,現在已經在江南大力推廣,可以種兩季,廣東、廣西、安南一些地區甚至可以種三季。而由於是水田,所以依然以耕牛為主,只要在耕種從美洲帶來的新農作物一玉米時才會用到馬耕,因為玉米不與稻穀搶地,只是在山腳等干早地方。

如果到了北方,馬耕就非常普遍,原本大明農業研究所就在致力於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改進挽具和農具,嘗試使用馬耕,後來又從歐洲引起一些技術,使得馬耕技術的到了進一步提高。

而大明佔據漠南漠北以及東北之後,馬匹已經不成問題了,中原的馬匹不再作為戰略物資用于軍事用處,改為用在農業耕引如耽羅島依然是一個小擁有數萬匹馬的大馬場。它每評公,的耽羅島是極好的馱馬,不僅可以用于軍隊的馱運,在民間也極受歡迎。

大明建立之後,改變了此前的小農耕種模式,大力推廣大規模耕種模式。這除了效率問題,還在於經過多年的戰亂,中原人口急劇減少,百姓們都能分到大批的土地,而大明軍隊四處征戰,又打下了一大片土地,這些土地肥沃,急需開。

在江南,一般實行互助組的方式,一個村子以三五戶為一組,有耕牛的出耕牛。沒有耕牛的出勞力,而兩樣沒有的就噹噹後勤,用糧食做些報酬。集中人力進行輪流耕種。在北方,則實行較大規模的“生產隊”方式,十戶甚至二十戶為一隊,一個村子可能被分成幾個隊,這是由於相對耕牛來說,馬匹的飼養成本更高,必須由更多的農戶聚在一起才能承擔它的成本,也更能揮它的效率。

而一到春耕秋收季節,則是大明最繁忙的時候,也是大明工商業的“淡季”因為大批的僱工回鄉耕種收割去了,而官府的重點也放在這方面,不僅上下用心,連巡防營、甚至連守備部隊也要出動,幫助百姓們耕種收割。

而到了冬夏閑季,大批農民又回到城鎮當僱工,官府也會組織和僱傭大批勞力,興修水利工程。

維亞細細問了一些情況後,他現大明的農業政策非常有意思,先它非常重視自耕農,在大明社會裡,自耕農是佔據絕對主力的群體。他們先是一種土地私有者,大明土地政策從最開始的官田一賦稅田和民田一永業田相結合逐漸走向現在的具田為主,官田為輔。大明官府將全國過一半的耕地分到了農民的手裡,成為他們的私有財產,也就是世業田。世業田可以子孫繼承小但是為了避免世代相傳積累造成土地集中,大明官府通過“遺產稅”拿走了一部分,這是因為大明普通的百姓在成年之後可以獲得土地分配,即賦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