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二百六十三章誰勝誰負?

明歷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廉政公署就李存義受賄案正式向南京按察司提起訴訟,此案牽連甚多,計有商人二十五人,司政官員十一人。經過審理合議,二十六日,南京按察司做出判決,李存義受賄罪名成立,判處勞役二十年,非法收入全部沒收,並處以一萬五千圓的罰款,其餘人等獲刑不一。

消息一經傳出,大明為之震驚,而江南學子則蜂擁上書通政司和資政院,彈劾李存義兄長李善長和親家胡惟庸,說他們縱親枉法,似有庇護。劉浩然這次沒有留中,而是將上書轉給了都察院查辦。都察院左都御史韓宜可自領副都御史周觀政等人,細察案卷,詢問罪人及證人,累經十餘日,終究查無與李善長、胡惟庸相連的證據。然後如實上稟,並昭示資政院。

韓宜可,字伯時,浙江山陰人,初任上海監察御史,海內外商人無不稱其行事公正,後歷任蘇州巡察御史、安徽僉察御史,副都察御史,陶安去職後就任左都察御史,執掌都察院。其人彈劾不畏權貴,地方但有廢事,軍中略有不法,韓宜可敢在御前全體會議上直指李善長、馮國用,責內閣、樞密院不職,兩人往往汗背而立,不敢託言。

周觀政更是一位“猛人”,他也是山陰人士,從監察御史做起,曾任南京江寧巡察御史,一日行至宮門外,見內廷總管黃公公帶女樂戲子入宮,觀政止之。黃公公曰:“有聖命”,觀政執意不聽。黃公公算是厚道人,只是慍而入宮,頃之出報曰:“御史且休,女樂戲子已罷不用。”周觀政又拒曰:“必面奉詔。”已而劉浩然親出宮,謂之曰:“內廷后妃意欲賞樂聽戲。又恐入戲場不便,故而召之。朕已悔之,御史所言是也。”左右無不驚異者。

這兩人經過一番調查做出的結論,眾人自然信服,劉浩然便下詔說“罪則一人當,不及家人。”暫時平息了這場風波。

十二月二十日,御前“擴大”會議如期召開,李善長代表內閣做了總結報告,並展望未來五年大明的發展,而馮國用代表樞密院做了大明軍事總結報告,這份報告只是講成績就,沒有指出大明未來的戰略,畢竟這涉及到軍事機密。

接着是韓宜可代表都察院做報告,王濂代表按察院做報告。王濂,字習古,定遠人,李善長婦兄也。才嗜學,事親孝。初在劉福通麾下,及劉浩然克江寧,乃渡江來歸。善長為言,得召見。除執法官,讞獄平允。後出為浙江按察使,治行著聞,升任按察總使,秦從龍逝世後便執掌按察院。

接下來幾天便是各部尚書做報告,總結成績,其中包括監察局夏煜。

二十四日,便是審核第二個五年計劃,有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前面,第二個五年計劃基本上是照部就搬。如果說第一個五年計劃為大明打下了重工業基礎,第二個五年計劃則是在鞏固這一成果的基礎上開始大力發展化工業、紡織業、製藥業等輕工業。而且還在繼續推行國民基礎教育、社會福利保障和基礎建設,以及普法宣傳和新文化運動,總之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李善長剛做完第二個五年計劃,便在會議上提出辭呈,他的理由很簡單,為相已經十幾年了,加上又出了李存義這檔子事,他也無顏再為相,而同時提出辭呈的還有周禎、陳遇、馮國用三位大學士和王濂按察總使,這三位是年紀大了,身體有些吃不消了。

劉浩然看來與他們做過溝通,知道無法挽留他們了,於是便准允了,但是提出要他們再堅持一兩個月,待接任者交接再正式卸職。

散會完畢,眾人的心思便活泛開了,他們沒有想到中樞的變動會這麼大,五位大學士一下子去了四個,十一個直學士聽說也有幾個人提出辭呈。加上各部尚書、侍郎和地方布政使、參政參議的調整,要動很大一批人。

接下來的日子裡,劉浩然沒有什麼舉動,而是安安穩穩地過完除夕、元旦和上元節。到了明歷十一年正月二十,劉浩然開始頻頻召見重臣,大家都知道,皇帝陛下開始為中樞調整做準備了。

“二哥,看來西北的風霜如刀啊!”劉浩然看着傅友德那滿是皺紋的臉,不由感嘆道。

“陛下,臣為大明守西北乃是職責所在,吃些風沙倒是不要緊。”

“那邊的情況好了些嗎?風沙少了些吧?”

“自從陛下執行西北封土植樹政策以來,情況好很多了,以前荒瘠的沙地開始看到一些綠色,軍中兒郎無事的時候也多以植樹為樂,估計再過個數十年,當有好轉。”

劉浩然點點頭,西北的情況如何,陝西、甘肅省布政司的報告寫得很清楚,而且他的耳目也將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劉浩然只是順便一問,通過另外一個途徑去了解情況,做一個核對。

“陛下,只是西北本來就貧瘠。人口不多,現在再一執行封土植樹政策,產糧就更少了。軍中兒郎們軍屯之下還能自余,一旦對西部用兵,恐怕就不足了。而且西北路途遙遠,糧食物資運上去耗費不少,難啊!”傅友德轉言道。

“這個我知道,但是封土植樹是百年大計,耽誤不得。事情有利必有弊,二哥可有什麼良策?”劉浩然知道這個矛盾,對西部用兵。後勤是第一位,但是現在大明在西北的政策又使得陝西、甘肅的糧食僅能自給。

“陛下,依臣只見,只能通過多興騎兵來緩解這一矛盾。騎兵所乘戰馬,可以西北遍地的綠草為食,軍中兒郎們則以牛羊為食。我這些年做過一些嘗試,從漠北、漠南引入大批戰馬牛羊,訓練步兵上馬能騎,下馬能戰,習蒙古人逐草而行,效果不錯,不僅可以緩解部分糧食壓力,而且西北地域廣袤,光憑兒郎們的一雙腳,是跑不過來的,有了戰馬之後,將士們的機動能力也提高不少。”

“那就好,總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了,二哥,青海方面的情況如何?”

青海與西藏關係密切,而現在的西藏叫做烏斯藏,其實際統治權控制在第悉的帕木竹巴派首領章陽沙加監藏手裡,由於大明在西南戰事未定,所以沒有對西藏採取強硬措施,而是採取用兵經略青海,招撫西藏的政策。

早在明歷五年,傅友德就遣兵進入青海東部地區,前元在青海的大小官吏,有的向西退去,有的歸附明朝,到了明歷七年,傅友德控制了大部分青海地區。由於這裡情況複雜,劉浩然就沒有設省,而是直接交給甘肅省一併治理管轄。

大明在青海一方面拉攏宗教人士,一口氣冊封了四位法王,並按照漠北例。習行漢字,將其與西藏宗教人士割裂開,一方面則依仗強大的軍事力量大規模地執行改土歸流,收編當地的部落,遷移頭人首領,設立府縣政權機構,執行保甲制度,此外從陝西北部、甘肅等地遷移大批的蒙古部落過來,再將當地藏人遷移出去,改變民族比例,進行整編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