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一百三十四章腰斬左光斗

“你的學生史可法說你的肺肝皆鐵石所鑄造,嗯,這話說得倒是不。”

“有你沖我來便行,莫要為難我的學生”

“左大人放心,袁某辦事一向公是公,私是私,既辦的是你左光斗,就不會為難其他人。”

袁大海沒有想過要為難史可法,因為這是一個讓永遠也下不了手的民族英雄。他再歹毒,也不敢動殺史可法的念頭,無論將來史可法是否會成為的敵人,他都不會去殺他。

雖然決定做“壞人”,做“惡人”,做一個無情無義的“劊子手”,但袁大海的內心深處仍有着不可逾越的底線,若是越過這條底線,那麼他所做的一切就失去了理據支撐,完全變成了他在為的一己之利行事,這個顯然是他無法接受的。

在這個年頭,做好人是無法改變歷史車輪的,所謂大惡即為大善,他不認為現在所做事情有多麼卑劣,多麼惡毒,多麼泯滅人性,相反,他認為要想成功,要想挽救民族衰亡的命運,行些非人手段是有必要的。不過偶爾失招也是難免的,至少,左光斗不吃他這一套,這就使得酷刑姜二失去了意義,反而讓他多少愧疚了下。

殺雞嚇不倒猴子,那就只能真的殺了猴子,否則,在猴子的眼中,你就是個笑話的存在。

...............

“樣,你想好了嗎?生還是死可全在你一念之間了。”

問出這話之後,袁大海都有些後悔,因為他,左光斗的回答絕不可能是想要的,的問題倒有點自取其辱的意思。

“殺了我,你也活不了。”

左光斗的視線牢牢盯着袁大海,那種眼神讓袁大海十分的不舒服,輕蔑之中帶有不屑,不屑之中帶有自信,好像他認定袁大海不敢殺,認定袁大海不會做“蠢事”一般。

讓左光斗如此自信的原因只在於他,魏忠賢還沒有那個膽量敢私下處決一個二品大員。而沒有魏忠賢的發話,東廠這些閹賊的爪牙可能敢殺呢?除非他們不想活了。

但他卻從來沒有想過,眼前這個番子卻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人,在他的眼裡,不存在敢不敢的問題,只存在應不應做的考慮。

不過,即使左光斗袁大海真的會殺,怕他也斷不會就此退縮,因為他堅信代表着公理與正義,代表着大明的未來,在這種“武裝到牙齒”的信仰籠罩下,個人的生與死,名與利反而就不那麼重要了。

對於左光斗的這種氣節和理念,袁大海表示尊重,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左光斗身為東林黨的骨幹人物,他不可能意識到東林黨對大明的危害,他更不可能意識到所蔑視、所憎恨的“閹黨”會遠比他們更加對國家有利。

所謂清流誤國的教訓歷朝歷代都有,然後人卻每每以敢為諫臣、直言,清流言官為榮,只因為他們沒有“大臣”之能,只因他們大多被名利所迷惑,看不到的所作所為對國家有危害。他們常說“以史為鑒”,但輪到時,卻是兩眼一瞎,明知故犯。直臣、諫臣對國家是好,但沉迷此道,卻是大弊。當只會逞口舌之利的清流集團與大地主、大商人組成的士紳集團合流為污後,國家最大的禍害便產生了。

而東林黨很明顯就是這個禍害,他們立黨的基義與成黨之後的所作所為,表面上只是一個“爭”字,實際上卻是一個“利”字。說你是“邪黨”,他是“小人”,想着法子鼓噪言論排擠非同黨之人,難道當真是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為天下黎民百姓着想?

非也,非也他們拚命想取得政權,趕走那些不聽他們的官員,原因只在於他們要利,他們要光明正大的通過國家的律令來使的集團更加壯大。

大明的財政在萬曆之前是以農業稅收為主,而張居正改革的重點也正是稅收,他將國家的賦稅從依賴農業稅轉移為徵收工商業的稅收,從而減輕農民負擔,更好的充實國庫。因為大明的工商稅相當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計,而這些商人所擁有的資本卻是大明所有農民都及不上的。張居正的這個稅收改革自然觸動了江南的工商利益集團,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東林黨橫空出世了

張居正一死,東林黨人就鼓噪朝廷廢除徵收工商稅,萬曆心知繼續徵收微薄的農業稅,不但國庫不夠用,而且農民也無法忍受。於是根本不被東林黨人欺騙,他想方設法從江南的工商階層收稅。由於管理外庫的的戶部不接受工商稅,只收農業稅,萬曆便把工商稅收到內庫。這就是所謂的萬曆貪財之迷,而實際上,萬曆三大征所用的錢,正是內庫的工商稅

萬曆死後,東林黨人通過“梃擊”、“紅丸”、“移宮”三案的精彩演出,終於把持了朝政,於是他們馬上逼迫泰昌廢除各項工商稅收。江南工商發達,卻不用交稅,而北方各省的農民貧弱,難以忍受高高的農業稅收,一遇天災更是食不果腹。而另一頭,遼東戰事吃緊,國庫空虛,根本沒銀子來打仗,於是以魏忠賢為代表的,被東林黨人蔑稱為“閹黨”的官員們開始想辦法了,他們強烈要求東林黨人代表的江南工商交稅。結果僅僅兩年,國庫又開始又充足起來,而各地開始出現魏忠賢的生祠,務實的官員和那些日子好過了的百姓紛紛為“閹黨”叫好。然而就在大明的國勢和邊事全都向著好的方向轉進時,天啟死了,不明真相的崇禎站在了東林黨一邊,結果東林黨掌權後乾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廢除工商稅,說“皇帝不與民爭利”,如此一來,國家的稅收堂而皇之的落到了他們的口袋

江南的賦稅停收後,國庫沒有銀子,遼東便缺餉,愈演愈烈,加上各層軍官的層層盤剝,士兵拿到手的很少,士氣及為低下。明軍的將領天天寫奏摺要錢,崇禎一籌莫展。東林黨則指責遼東軍官指揮不當,作戰不力,貪污軍餉。他們是不肯把的銀子拿出來貼補國家的,於是再三徵收農業稅,把農民壓得喘不過氣來,最後,官逼民反的李自成進了北京,崇禎無奈自殺,臨死之前終於明白“文臣皆可殺”,可惜一切都晚了。清軍隨後又入關,中華民族的悲劇開始。

從後世而來的袁大海對這段歷史和明亡的主要原因自然清楚,因此他便不能讓東林黨人得逞,不管天啟死還是沒死,他都要將東林黨掐死,讓他們只能在棺材裡叫嚷“皇帝不與民爭利”

在這個前提之下,東林黨內的任何敢於反抗者就都必須要死,不管他們是否認識到的誤,不管他們的出發點是,都要死。因為,只有死人才會真正的讓利於民、讓利於國。

左光鬥氣節值得欽佩,他的行為也的確有仁人志士之風,但可惜,道不同,不相為謀,要想大明這條船不沉,他這種仁人志士還是越少越好。

.............

“既然如此,咱們就沒話好說的了。我說過要腰斬你,這話現在仍算數,我從來不會不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