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對范質說話的,是一個老者,鬚髮半白,一派儒者氣象,口音卻帶着明顯的秦腔。

“老夫秦州王仁裕。”

范質一聽,連忙施禮道:“原來是王秦州。”

這個王仁裕,乃是當代著名的學者、詩人。五代不但是政治亂世,而且是文化末世,韋莊雖活到五代,卻是唐朝留下的遺產,李煜之詞曠絕古今,下開宋代,這時也還沒冒頭,尤其是在北方,整個時代就猶如一片沙漠一般,就沒幾個可以名垂後世的大詩人,這個王仁裕的名字也震不到千年之後去,在當代卻大大有名,著詩過萬首,時人譽為“詩窖子”,在陸遊之前以數量來說也算開創一個記錄了,史學著作也甚有名氣,不過他的才能偏於文學,不能如馮道在政治上有重要建樹。

更重要的是,王仁裕是秦人,且就是現在張邁駐馬處的秦州人,在老家秦州乃至整個關中地區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秦州父老無不引以為傲,每逢見到張邁必然提起,總希望張邁能將這位“天下第一大詩人”、“西北第一大儒者”、“關中第一大學問家”請回來。

天策政權自在秦西建立國人議政會議以後,對民議的重視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儘管張邁都沒聽說過這個詩人,但民眾既認他的名氣便不能不有所因應,而且若有這樣一面旗幟對穩定秦西地區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便曾數次通過各種渠道邀王仁裕回鄉養老——養老只是託詞,其實就是延攬之意。

由於當前張邁正駐馬於秦州,且秦州不比甘隴這種唐末之後淪入胡地的地方,而是自始至終都一直處於中原政權的統治下,張邁在秦州所進行的政治、社會改革,意義非同小可——因為一旦成功,就可以將秦州模式迅速移植到中原其它地區。所以在這個時間段這是一個特殊的政治地域,有點類似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廣東。

王仁裕若是政治眼光毒辣。就是爬也爬回去了,以他現在的聲望和張邁對他這種聲望的需要,指不定就能在天策政權內部建立起來一個秦西派系來,雖不能與安西舊部相提並論。但若掌舵得好,就發展前景而言只怕還要在河西一脈之上。

然而王仁裕這時候卻拿起了文人的矜持來,不但將各種請他回鄉養老的全部回絕,這時范質入洛,他更是當面找茬。

但范質對他卻是尊重依舊,行了一禮,說道:“范質久在秦西,常聽秦西父老無不交口讚譽咱秦州的‘詩窖’,不想今日在此見到了老先生。好叫老先生得知:吾大唐在秦西廣行仁政,以國人議政選賢舉能。以糾評御史察奸覺詐,監督來自民間,使得官不敢貪,吏不敢滑,武不敢犯禁。文不敢亂法,唯以百姓公論為天下器。此誠開三代之治也,雖暫時未臻於堯舜,但已是開太平的大氣象也,假以年月,恐怕漢唐之盛也將有所不及。至於范質,當此大勢豈敢妄以宏道自任哉!余於秦西。不過大江湖中一汪水,大森林中一喬木罷了。樂於西向,非求爵祿也,乃樂於大道所在也。”

這段話,既是弘揚天策政權在秦西所建立的功績,也不卑不亢地回應了剛才王仁裕對自己人品的質疑。

王仁裕笑道:“桑梓書信往來。倒也常贊張龍驤之仁政,然而耳聞為虛,眼見為實,也不知道是否真有筆下寫的那麼好。”

范質道:“老先生久不回鄉,何不回鄉一探。那時就可知道紙筆所言,不及秦州實況十分之一也!”

王仁裕笑道:“怕只怕回鄉容易,再離鄉就難了。”

這句話可說的有些過了,明面言語一個髒字都沒有,暗暗卻在懷疑天策政權在對外虛誇政績,是要騙他回去,這話若讓性情剛烈的天策武人聽見,當場就要發作:你個老東西,真當自己是個人物了?給你三分顏色開染坊了!

范質卻知道這時候中原士林對傳聞中天策政權的善政多有存疑——不是因為天策政權在哪方面做得不好,而是因為實在做得太好了!以當前天策大唐政權結構的合理性、政府運轉的效率和官吏的清廉程度,就是拿去與漢唐相比也不見得遜色,在五代這種亂糟糟的時代,那就像神話一樣,很多人沒親眼見過是打死都不肯相信的。

范質這時若反口譏諷,一口氣是順了,卻是無益於他出使的使命,當下按捺下來,笑道:“我西行已久,這不是來洛陽了嗎?將來耳順之後,如要回河北老家養老,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不過到了那時候,天下應該也就沒有什麼唐晉之分了。”

最末一句話說出來,在場所有人無不變色。

什麼叫再沒唐晉之分——這分明是說天下一統,至於被誰一統,看范質那神情還不明白?

范質雖是文人,但在張邁身邊呆得久了自然而然就沾染了他的豪氣,何況如今天策唐軍是百戰百勝的勝利國姿態,為了拉攏中原士林他個人可以放低身段,但一作為天策使者,那就是上國重臣的驕傲了。

臨出發前張邁就給過他一句話作底氣:“見到石敬瑭不必低聲下氣,十年之後他做安樂公時,得求着你的時候多了去!”

對石敬瑭都不用客氣,何況餘子?

————————

這次來的人裡頭,有親天策的,有親契丹的,有少數誰都不親真正迂腐忠於石晉的,也有立場混亂都搞不明白自己要親什麼的,除了第一派,其它三派聽到這話都勃然大怒,就要反唇,馮道揮手道:“天漸漸熱了,嘉客遠來,在城門口就站不是個事。”

一眾文人學士入城,酒席早已備下,因設宴的是馮道劉昫趙瑩,這三個是足以平分朝廷三公的人,所以宴席規格甚高,放在驛館安排不下,故而馮道先前還特意請旨許他在相府設宴招待——因有桑維翰宴請韓德樞的成例在先。馮道便不怕犯忌。

不料到達相府門外,卻多了幾個不速之客,當前一個是桑維翰,還有一人也是重臣。卻是戶部侍郎李崧,這也是石晉朝廷一個文臣大佬,當初後唐選太原鎮守,李崧為石敬瑭出了大力氣,石敬瑭感念在懷,登基後曾拜他為樞密使,因丁母憂而回老家,最近丁憂期滿,回到洛陽,尚未拜官。但誰也不敢輕視他。

桑維翰笑道:“我與李深州道路相遇,聽說馮老設宴款待嘉客,臨時起意,便想來叨擾一杯酒喝,馮老可別嫌棄我們作不請自來之客。”

其實他是否臨時起意。馮道心裡明白。在洛陽朝廷裡面,其實大多數人對契丹是又懼又怕,如桑維翰這般旗幟鮮明地願做契丹兒臣之臣者不多,在文官大佬裡面,李崧在對外方略上算是他的政治同盟,相約來到,豈是偶然?

馮道輕輕一笑。道:“得幾位大駕光臨,吾門蓬蓽生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