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有心,你有心了,陳卧子,你真是......”

朱慈娘看着笑的跟一個老農民似的陳子龍,眼中也有一種酸酸熱熱的東西,若不是這種場合,這種心境,恐怕他也不會如此jī動。

一邊是拚命給自已人搗亂,一邊是自已殫精竭慮卻效果不鄣,而在北京已經盤踞了中華文明最危險的敵人,張牙舞爪,隨對都可能猛撲過刺這段時間,每一天都可能是惡夢。

江南繁盛又如何,文明悠久又如何,人口眾多又如何?

惡狼嘴下,一切都成虛妄。

所以他在拚命和時間賽跑,除了練兵之外,簡直什麼事都不願理會。

很多候方域和龔鼎孳都能瞧出來的東西,他卻置之腦後了。

此時此刻,看着一臉憨厚的陳子龍,再想想自身處境,朱慈娘又豈能無動於衷?

皇太子對幾個番薯大為動容,在場的人都是看的呆了。便是陳子龍自已,都是稍覺意外,不過,他也是十分欣喜,抱着手中的毒薯種子,咧着嘴道:“殿下,給我五千畝的土地,正好也夠試種了,殿下與我討論的提蔓之法,先師也曾經提起來過,只是番薯試種不過十餘年,先師在對才數年,實在沒有試過,這一次,若是真的能種出畝產五六千斤的番著來,我國朝百姓,就再也無凍餓之苦了!”

這一番話,才是叫眾人動容。

當時沒有化肥,蟲害也較嚴重,加上水利不修,所以畝產極低,江南平均是三四石的產董,遼東就只有兩石左右,到了西北一帶,風調雨順不過一兩石,稍有災害,連種子糧也來必能收的回來。

而番薯一物,三個月就能收穫,不怎麼需要雨水,深植於地,病蟲害也少,進入中龘國不過十幾二十年,種值的人已經不少。

只是現在不得其法,農人百姓以為根莖越多越好,所以番薯生的極小,產量自然就很低。再加上水利和施肥除單去蟲都不到位,所以產量並不高。

就算如此,也是漸漸推廣開來,因為畢竟優勢很大,就算是在兩季作插之間種了,也來的及,養養地力也很不錯。

最不濟,還能餵養牧畜,短短時間,國人就已經知道此物是好東西了。

若是如陳子龍所說,一畝能收到五六千斤,那是何等令人鼓舞之事?

到了此時,鄭元勛和候方域,龔鼎孳等人,看向朱慈烺和陳子龍的眼神,不外乎也就是敬佩二宇而已了!

“怪不得卧子兄那陣子天天啃徐閣老的農書......”,暗夜之中,候方域攤手笑道:“若是我知道此時能派這麼大用場,能立這麼大功,我也啃去。”

“現在也未晚!”鄭元勛仍有很深沉的心事,不過也是忍不住笑道:“太子殿下最喜歡這些雜學博覽的,朝宗不怕你家老爺子將來仗青你,只管去學。”

“哼當年就有人說徐鬧老學術不純......”,龔鼎孳也冷笑道:“這‘不純’的學術,現在看來,倒是不妨多一點好!”

若是在數月之前,這三人怕是打死也不曾想到,自已居然能口出如此離經叛道之語!

要知道,復社中人都是學術高深之輩,方以智一生有數百卷書傳世,候方域更是驚才艷艷,王悻書法海內無雙,吳梅村詩才明詩中有名的人物,而陳子龍與鄭元勛,也都是有大學問的人物。

也不知道明末是怎麼回事,國家乏力,財政崩潰,軍隊無能,異族入侵的威脅迫在眉睫,流賊禍亂大半個中龘國,可偏偏文運卻如此昌盛,東林復社和明末文人中,沽名釣譽的當然不在少數,可文才也好,思想也罷,都是遠超後世,其後一直利清末民初,才又大師頻出,國家氣運,與文運正好相反,可不奇哉!

不過,學問高深也不代表思維靈活,學問好而食古不化的,也是大有人在。正學之外,別的學問一律是小道,這種見解,在晚明時也是大行其道,象徐光啟,天文幾何物理學的水平連那些傳教士都佩服,這麼一個人物,在不少當時的儒士眼中,就是一個雜家,根本上不得台盤的。

若不是鄭元勛幾人在大元帥府效力,每天公文流轉,軍營進出,處置的公務多了,也見多了武將行事,再對全國大勢有所了解,心中知道此時不是安逸之時,又怎麼會說出這麼大逆不遴的話來?

龔鼎孳一說完,四周的儒士官員都是面lù笑意,顯然,也是同感手心。

朱慈娘現在奈何不得士林,很多東面,也不是他一個人可以轉變,但最少在他身邊......個不同於以往的文官小集團,卻也是在悄然成型了。

“陳卧子,你這次確實辛苦,也立了大功。”看到親信心腹的臣子做了一些實績出來,朱慈烺心中也是十分高興,當下便順着自已的思路,大笑道:“肥料什麼的,調一個營的廂軍,每天沒事就幫你撿肥,再多僱人,庄頭農夫,都由你自已親自督管着,等良種再收上來,然後再向整個大元帥府轄地推廣施行。”

“這,似乎不必。”陳子龍聽着朱慈烺的安排,先是一征,接着便坦然道:“殿下,此事臣另有考董......”

“喔,那麼,你說。”

朱慈烺待臣下的態度,眾人也早知道。談事的時候,必務要說清楚,把自已內心的想法都說出來,不管對錯,朱慈娘都不會怪罪。

有時臣下說的有理,就會採納,絲毫不會因為面子問題而堅持自已的意見。

有此主上,下頭的mō清了後,自然就敢於直言了。

崇禎行政的最大缺失,就在於不納諫言,自以為是,朱慈娘豈能重蹈他的覆轍?

陳子龍得到鼓勵,便是笑道:“臣以為,種地這種事,由官府出頭,實在並不便當。數千畝地,分散各地,得僱傭多少庄頭來管?佃農的農具,安家使費,豈在少數?而淮上人煙稠密,實在是地少而人多,與其大費周張遷人並地,不如將種子發給一些田主,說好了分成數宇,如果擔心收不上來,臣以大元帥府下公文保證,欠收絕收,則按種值糧食補給他們......這樣一來,不願意的田主怕是少。幾千畝地的試種,找十幾二十家田主,也就是了。至於施肥和耕種之法,當然是臣青無旁貸,一定會負責首尾,不會輕忽單率。自然,日後再推廣開來,淮安一府就有二州九縣,戶口數字還是萬曆年間統計,現在少說也有數十萬戶,數百萬丁口,這麼多田地人口,臣會多教授一些學生,設點巡迴,教授種植之法。如此,也就能在數年之內,推廣開來了。還有很多新種子,也是用這樣辦法來試種推廣,此法是否可行,請殿下裁定就是。”

朱慈烺聽到一半,就幾乎完全明白,陳子龍之法比自已一切由官辦官管要高明許多。這樣發包出去,田主當然有利,而官府也可以省多少人力物力,然後彼此分成,大為合適。

就算有風險,因為有官府包着,田主損失有限,自然也敢於冒險了。

這般後世思維的妙法,倒不知道眼並這黑廝是怎麼想的來?

他倒不想想,人家是窮識五經的大儒,包括幾何物理格物致知,明末大儒,有不少是王陽門的嫡脈,在學問上原本就很開通,陳子龍更是連農學都極有興趣,觸類旁通,想一點經濟之法,又有什麼難的?

當下便是連連點頭,等陳子龍一說完辦法,便是笑道:“成,成,這個辦法很妙。

還有,試種的煙草,也可一併辦理。”

“煙草倒是不行。“陳子龍搖頭道:“這個玩意十分金貴,難伺候,得臣現在一手一腳的打理。不過,臣不大明白,這東西除了消閑解悶,不能當吃的,殿下既然說萬事以糧為本,又何必弄它?”

“這個”,朱慈娘一噎,不過眼珠一轉,哈哈笑道:“此事尚屬秘密,陳卧子,你安心做事,不要刨撒問底了。”

“是,臣多嘴了。”

解決了懸心的大事,又回說了幾件必須請示和批覆的農事,陳子龍眉開眼笑,心滿意足的走了。

與朱慈烺幾次長談,這個原本就學究氣的儒生已經知道,明朝之恚不在銀,而在於缺糧,九邊軍餉負擔那麼重,還是糧食不夠。自已種不出,南邊運過去就得銀子,而朝廷沒有統收統支,工商稅賦又收不上,結果就是軍餉和缺糧兩重壓力,把大明壓趴下了。

現在丟了半壁江山,以往過失不可再犯,糧食才是關係天下安定的大事,有見如此,自然是一門心思全在糧食上,別的事,竟是一律不理了。

當下就是清辭,農工司那邊,千頭萬緒,也是離不得他。叩辭之後,也只是向龔鼎孳幾人微笑示意,然後就是翻身上馬,跳躍之間,居然也是身手矯健,可見這段時間,奔bō四方,實在是練出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