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002這飯票,她被代表了

古語有云: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夫以妻為室,妻以夫為家。陰陽和合,相輔相成。但是,這是指正妻,又謂之以嫡妻。而葉玉現在嘛,卻只是一個側室。

三妻與四妾,三妻自然是一嫡妻,二平妻。男子娶妻當娶以門第家世,賢妻也。貌美以色侍人者,嬌妾也。所以,葉玉在信德郡王府的後宅里,也可算是信德郡王妃以下,最是重要的主子之一。那當然的,這個只是以品級而言。

說不得嘛,奴才是看碟下菜的,也是要瞧着這個郡王府正主的眼色。所以,可以說信德郡王爺,就是這個深宅王府里的女人們,最重要的依靠。

“夫人,蘇公公剛是遞了話兒,待會兒王爺會是來看您。”桂春在葉玉領着淑仙請完安回了青園時,上前稟了話道。

桂春、荷春、菊春、香春,這四春就是葉玉居住的青園裡,四個一等大丫鬟。作為四個一等丫鬟之首的桂春,在葉玉的眼中倒是個謹慎有眼色的。所以,葉玉聽後,倒是微笑着說了話,道:“今個兒我娘家送了一盆西府海棠,快是擺好在博古架。要知道,這可是王爺最喜愛的花色。”

“夫人放心,奴婢們自然是知道夫人對王爺的心意。”桂春笑着回了話。葉玉一聽後,也是笑着說道:“就你嘴貧。”

然後,才是又正了神色,說道:“再是去問問嬤嬤,王爺最喜歡的香蒸三絲,可得備好了。這時節加上桂花釀,也正是美酒醇香。”

“嬤嬤這麼會兒正是在廚房裡盯着了,夫人您是儘管放心好了。”桂春回了話。葉玉聽後,這才是笑着點了頭。到是旁邊的淑仙,聽了這話,可愛的眨了眨大眼睛,說道:“娘,父王等會兒會來看淑仙和弟弟嗎?”

“當然了,你也聽桂春姐姐說了,你父王等下就會過來的。”葉玉笑着回了女兒淑仙的話。然後,又是溫柔的拍了拍她的小肩膀,笑着引了話,道:“父王喜歡香香的淑仙,喜歡聽話的乖孩子。娘讓德靜、言靜、工靜、容靜,先陪你去沐浴,淑仙換了新衣服再來等父王,好不好?”

“娘,淑仙是乖孩子的。”淑仙聽了葉玉的話後,點着小腦袋。就是小雞啄小米的樣,可愛極了。葉玉忍不住的,就是摸了摸女兒的小包子臉。

這才是又交待了旁邊的荷春,讓她領着女兒淑仙身邊的四個小丫鬟德靜、言靜、工靜、容靜,陪着自己可愛的小女兒,先是去洗、白白。

在淑仙離開後,有些靜了下來的葉玉,這才是讓旁邊識字的菊春為她,念起了《弟子規》。閉上了眼,半側身於躺椅上的葉玉,耳邊倒是聽着菊春平和的聲音。輕柔的念着:“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凡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心裡卻是不自覺的想到了信德郡王爺李文景。這個郡王府的主人,她葉玉現在的長期飯票。好吧,而且還是一張生死與共,同榮同辱的飯票來着。而其中,最讓葉玉覺得不妙的是,這飯票,她被代表了。飯票現在是強枝,他說好,才能是好。

當然也有好處,那就是在這個過日子,有那點掬掬緊緊的時代。她過上了前一世里,總是想着的米蟲生活。沒錯,就是寄生在這張長期飯票身上的,寄身蟲來着。

不勞而獲的享受着這個郡王府帶來的榮華與富貴。好吧,也不能算是不勞而獲,必竟葉玉也是供獻出了身體的。而且,時不時的還要與所謂的姐姐妹妹們,打打醬油什麼的。

正想到這兒時,葉玉忽然聽着菊香停了聲音。雖說,她不是特別愛這些起蒙的童學一類書。不過,到底是為了肚子里的寶寶胎教。葉玉就是喜歡讓寶寶聽着,這些朗朗上口的小兒開蒙書。

“菊春,可是念到完了《弟子規》。那就再念念《三字經》吧。”葉玉邊是爭開眼,說道。然後,接着又是道:“香春,你是去瞧瞧,看看大姑娘可是好了?”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循至。”一個男中音念了《弟子規》結尾的四字話。葉玉此時聽了這話,起了身。正好轉過來時就是瞧見了說這話的,可不就是信德郡王府的主人,信德郡王爺李文景。

李文景年方二十五歲,正是青年雲起之時。整個俊拔英挺,龍顏虎眉。與身形長得嬌小的葉玉相處在一起時,他那高大的身軀,加上皇族天生的貴氣。倒真是讓葉玉明白了,所謂的世宦貴族為何要三代以上的人,才是能培養的出來。

有道是居移體,養貴氣。自然的,那貴人與庶民肯定是天淵之別。

“王爺,您來了。”葉玉笑着說了話。

“本王倒是沒有想到,這一來就是見着玉娘正幽閑的聽着蒙學。”李文景帶着笑意說道。他整個人都是帶着一股子溫文爾雅的氣質。真真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玉娘自打懷孕後,倒是一些小興趣,變了不少。”李文景又是微笑着看了葉玉一眼後,說了這話。

葉玉一聽,卻是一突。話說她自然也是明白,無論如何裝,這原產品與半個偷渡品,總是有差別的。更何況,葉玉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像前一世里那個葉玉娘那樣,杯具了。

既然人不救我,那就我自己助自已吧。葉玉平日里雖是一臉子的平靜,可打心裡她還是對那個葉玉娘倒記時的日子,有着個毛骨痒痒的。所以,對於信德郡王爺的小小不解,又或是可能的懷疑,她並不是最最在意的事情。

“妾身聽說這寶寶在娘肚子里時,聽些禮儀典法,可以開智正心來着。”葉玉笑着解釋的回了話。然後,又是溫柔的撫上了肚子,繼續道:“女子為母,總會是想着自已孩子得了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