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全城大亂,刺史府中更是一片狼藉,被殺的下人、門客,屍體橫七豎八的倒在各個角落門廊,鮮血斑駁。

“稟報將軍,未見二公……袁熙和袁尚!”一個兵卒前來向張南稟報道。

張南怒道:“再給我搜!”

話音剛落,就有一名軍士匆匆而來:“將軍,剛才有人看到兩位……公子帶一幫人向北門去了!”

“給我追!一定要將他們攔住!”張南頓時轉身上馬,集合一隊人馬向南門疾馳而去。

等他到達北門時,卻發現城門大開,顯然已經有人開了城門趁着夜色逃出城去了。正在他不知如何決斷時,身後一隊人馬疾馳而至,卻是焦觸聽到消息正帶人趕來。

焦觸停馬立即問道:“簡宜,可見到袁家兄弟?”

張南苦笑着一指城門道:“咱們都來遲了一步,某正考慮要不要出城去追!”

焦觸也是嘆息一聲:“算了,到處黑乎乎的,誰知道他們向那個方向逃走了,想要追上,估計不容易,還是先控制住易京城再說吧。”

兩人商議幾句,就此命人守住了北門,有派人去守住西門,開始分頭對全城的府庫等各處要地盡數佔領。等到天亮,全城依然再次安靜下來,許多人滿臉疑惑的從門縫中探出頭來,向探尋出到底發生了何事,只是他們看到的都是一臉懵像的鄰居和略有血跡的大街,找不到想要的答案。

刺史府中,張南與焦觸再次碰頭。趕走了袁家兄弟,自己終於成為了當家之人,但二人卻是沒有太多的喜悅。一直覺得身為人主的瀟洒和言出法隨,但此刻,他們卻是已經開始犯難起來,單單今後何去何從都讓他們覺得步步如履薄冰。

原來看似風光無限,一言而定人生死的人主原來如此艱難,他們心裡都有了一些悔意,但事已至此,不可能回頭了。

張南抬頭,用通紅的雙眼看向焦觸道:“長松兄,或許,我們該去找曹公了!”

焦觸點點頭,兩人四目相對,心意不言自明。

曹操在大營中,早就探知昨夜易京城中一片混亂,本來曹操想要趁亂殺進城去,但郭嘉卻說:“主公不必着急,明日自有結果,兵不血刃拿下易京也是不無不可之事!”

雖然上下對去郭嘉此言都報以懷疑,但郭嘉向來料事如神,極少出錯,因此,各人寧可相信郭嘉所言,都表示願意一試。

曹操最終點頭,好容易耐着性子等到天明,正猶豫要不要請命攻城,卻聽斥候說易京城有一隊數十人馬正向大營而來。這麼點人顯然不會是來迎戰的,既然不是為敵,那自然就是議和了,眾人盡皆驚訝。

當張南和焦觸來到大帳中時,曹操早已端坐這主位上,平靜的看着二人俯身而拜。

“焦觸{張南}拜見曹公!”

曹操平靜開口:“你們乃是叛賊袁氏餘黨,操乃征剿主帥,此刻正是對戰之時,不知此來何事?”

焦觸立即俯首到地,大聲道:“曹公明鑒,袁氏違背天理,不尊朝廷律令,我等深受愚弄,此刻幡然悔悟,特來向曹公獻降!”

“哈哈哈……”曹操大笑而起,走到二人面前,將二人扶起道:“長松、簡宜真乃河北智士,雖然此前受袁氏蠱惑,不知真相,如今能夠痛改前非、棄暗投明,真乃天下楷模!若是天下人都如二位一般,何愁天下不太平。”

二人馬上後退一步,拱手而立。

“拿酒來,賜酒!”

曹操一聲豪氣,馬上有親兵奉上兩盞酒來,兩人不敢推辭,端起一飲而盡。

見二人毫不猶豫喝酒,曹操再次大笑:“二位真河北豪傑也,今獻城有功,各封偏將軍,待建新功,再行嘉獎!”

曹操回頭道:“文遠何在?”

眾將之中,張遼馬上出列,拱手道:“末將在!”

“文遠,焦、張二位將軍暫歸如汝麾下,汝即刻隨二位將軍入城受降,接手防務。”曹操說完,在眾人中環視一圈,看向兒子曹植道:“子建,汝可與文遠同行。”

曹操諸子之中,以卞夫人所生曹丕、曹彰、曹植,劉夫人所生曹昂,環夫人所生曹沖幾人最為出色,不過此時曹沖尚幼,僅現聰穎,曹昂已在完成中伏時戰死,曹操的年歲已然不小,已有了立嗣的打算。曹彰勇武有餘,被曹操盛讚為“紫須兒”,但文治實在欠佳,因此主要的目光還是落在了曹丕與曹植身上,此次命曹植隨張遼一同入城受降,顯然是有鍍金的意味。

張遼心下自知,但面上如常,當即與曹植一同躬身領命而出。

曹植雖然還是一名十五歲的少年,但身有如此顯赫的身世,又是決定聰明,自然馬上就明白了父親的心思,這可不是觀光,而是考驗。若是表現極佳,自然會讓父親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的多幾分。

尤其是讓他隨張遼一同入城受降,顯然是曹操有心將張遼這位強悍的虎將與自己湊在一起,成為日後自己的強力後盾和得力幹將。

出營後,曹植對張遼恭敬行禮:“此行就有勞張將軍護持一二了。植不懂治軍,若有不對之處,還望將軍指正!”

兩人心知肚明,但曹植的坦誠和尊敬讓一直為“降將”二字名聲所累的張遼倍受感動,馬上還禮:“遼奉令而行,公子不必如此。此行定以命保公子平安!”

張遼一生,跟隨過丁原、董卓、呂布、曹操,經歷無數事件和人物,心知此事結果如何實難預料,此時也只是對曹植表現出不遠不近的距離,曹植忽然心內自悟,但仍舊對張遼恭敬如一。

張遼知道分寸,處處以曹植為先,但有決斷,自是詢問曹植之意,而曹植的確聰穎,雖然對於行軍打仗不懂,但對於文治卻是極為精通,入城之後,馬上建議張遼清理城內大戰痕迹,出榜安民,又諫言張遼嚴明軍紀,約束兵卒,讓城中百姓很快便從得知的震撼消息中轉變過來,恭迎朝廷大軍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