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田豫馬上抱拳見禮:“正是田豫!”

郭嘉轉身對曹操道:“主公,田國讓可當大用,有他隨軍,追擊袁氏餘孽,必能建功。”

曹操心情大好:“哈哈,好,既如此,田豫上前聽封。”

田豫馬上大喜,上前一步拱手而立。

“自此時起,田豫為丞相府軍謀掾,參軍議。”

田豫一步登堂入室,直接成為丞相府參與軍事的曹掾,地位不是一般的高。作為推薦人,鮮於輔自然是心裡樂開了花。

不過田豫卻沒有就此退下,而是向曹操一拱到底:“多謝主公!明公欲追擊袁氏餘孽,欲求一人為嚮導,然豫卻非為最良,不過有一人,姓田名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卻是最為合適。”

田疇,東漢末年隱士。好讀書,為前州牧劉伯安從事。初平二年,劉虞招募人才出使朝廷,田疇受薦,封為從事。田疇臨行警告劉虞公孫瓚乃大患,應除去,但是不獲劉虞理會。田疇不用國內道路而選擇出塞至朔方,成功到達長安。朝廷拜田疇騎都尉,被拒絕。三位公府聯合舉薦,亦被田疇拒絕。田疇回到劉虞時劉虞已為公孫瓉殺害。田疇設祭大哭,公孫瓉懼其名聲而不敢加害。

劉虞被殺後田疇領族人隱居徐無山,躬耕以養父母,吸引百姓,數年間至五千餘家。田疇被百姓推舉為領袖後,訂立法律,設立禮制,開學講道,烏丸、鮮卑各遣使貢禮歸順,期間田疇拒絕袁紹、袁尚任命。

可以說,田疇就是一個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一般的人物,不過他並不死心,在北地名聲甚大,實力不俗,如今又田豫說出,馬上就有人反應過來,讚不絕口。

曹操親筆書信一封,命人前去徐無山徵召,不幾日,果見田疇攜門客千餘人來投。

一切就緒,曹操立即下令以張遼為先鋒大將,曹純為副將率三千虎豹騎直出關外,一路追擊袁氏兄弟。曹操自己率大軍為後,緩慢而行,一路向遼西挺進。

西川,涪關,劉詠正看着手上的書信發獃,這是剛剛由晉天衛緊急送來的有關曹操大軍的動向。他知道,這是一個一舉徹底改變歷史走向的絕好機會。

曹操北征遼西,而且時間已近深秋,北地寒涼,曹操這一路必然難以輕鬆。雖然史書上曾記載曹操此役將與袁氏兄弟和胡人所率領的大軍在白狼山一場大戰徹底平定北方,但具體過程,劉詠自己都想得出來有多麼的艱辛。

似乎郭嘉也曾諫言許昌不會有危險,但那是劉表與劉備,此刻卻是劉詠一人。戰場機會稍縱即逝,劉詠也是極其想要一舉端了曹操的老巢,讓曹操今生止步北地。

但,劉詠也怕啊……不是他親自領兵,而且就算換個其他的將領也好,偏偏防衛許昌的是關羽……劉詠確實難以決定。

不是怕關羽不用命,而是手握重兵的關羽一旦攻下了許昌,還會如此聽命於自己么?關羽是一位一心扶持朝廷的忠實粉絲,後世人一直認為似乎關羽當年坐鎮荊州之時就是因為理念的問題才遭到了劉備與曹操、孫權三方的“合謀”曇花一現,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怒斬龐德,盛極而衰之後陡然隕落與麥城的。難道這一次,關羽不會因為理念而就此與自己決裂。

此外,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就是若是如此一來,一旦真的攻破了許昌,假設關羽依舊跟隨劉詠,那麼就劉詠所知的那些歷史就全部改變了軌跡,沒有預知的金手指,劉詠是否還能想此刻一般氣定神閑的坐穩三分天下猶未可知,對於一個鼻子年長不了多少的皇帝,自要如何對待,的確是個大問題。

龐統進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時辰之後,但劉詠依舊那麼坐着,面色陰晴不定。

龐統只知道有重要軍情送達,急忙前來,卻沒想到劉詠是這幅模樣。

“主公,你……還好吧?”龐統也只是試探着問道。

劉詠自然知道龐統到來,見龐統開口,於是苦笑一聲,將手中書信遞了過去,反正有了一個人前來,自然也讓他也苦惱一番。

“這……可是絕好的機會啊!”龐統吃了一驚,旋即大喜狂笑,卻又陡然止住:“只是……”

劉詠心知以龐統的頭腦自然看出其中的玄機,不過看着另外一個人有了自己的苦惱而不斷變換表情,的確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頓時哈哈大笑。

許多時候,人的快樂就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

眾人前來,得知此事後,除了除了陳到外,就連張松都一同叫好,建議劉詠立即下令攻取許昌,更甚者,建議劉詠放棄西川,收兵直取許昌。

劉詠從未料到,史書上簡單的一句話後面竟然隱藏着如此重大的變故。若是當年劉表支持劉備攻取許昌成功,歷史又會是一副什麼樣的橋段,還會有魏晉、五胡亂華的變遷么?如冉閔這等人物還會在史書上顯赫的綻放光芒么?甚至後世的唐宋元明清,還真會如此發生么?

……

一切都是未知,劉詠感覺自己正坐在歷史的坐標原點上,動輒就是毀滅中華文明的罪人或者成為歷史轉折點的英雄一般的人物,雙肩好沉,好沉……

難啊……抉擇,真的好難!

歷史如此的相似,上一世,關羽隕落前,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率軍勇往直前,以一己之力,生生攻克了襄樊,曹軍降者無數,嚇的曹操幾乎遷都。若不是遭受呂蒙偷襲,不知歷史又是如何改寫……

如今又是轉折由取決於關羽一人,而決斷之人依舊不是關羽……

關羽……又是關羽……

劉詠胡亂思量着,最終卻是無奈苦笑。

不過這是比較遠的事情,近處卻有一件大事發生,斥候送來急報:黃忠與魏延率兵尚未抵達綿竹,吳懿忽然率軍投降,正等待劉詠決斷如何安置,張任等人猝不及防,只得一面帶殘兵往綿竹逃走,一面向成都派人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