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在那青藏高原的東部, 有一顆天藍藍,海藍藍的的美麗大湖,青海湖, 四周群山環抱,綠草成陰,象大海。 湖的前方有一個小湖叫洱海, 坐着搖曳的小舟穿過不寬的洱海可到茫茫大湖, 然而,相隔不到千米的聯體湖泊, 洱海是淡水湖,青海湖卻是鹹水湖, 大自然就是這樣神奇,讓人不可思議 青海湖大的讓人看不到邊際,象大海 青海湖水象從天上落下的水浪讓人看不到湖的盡頭 它是那麼的寬廣 它是那樣的雄渾 藍天,綠草,山巒,緊緊圍繞在它的周圍 自然的美勝過一切美 自然的力量讓人們感到海的雄壯 我閑庭漫步在被海浪打濕腳的沙灘邊 欣賞着美麗的湖光山色 忘記一切煩腦和憂愁 感受自然,享受陽光,憧景生活,嚮往未來 那一天我在太空回頭看 猶如太極魚眼含着一滴眼淚 在地理體系中,史地二科是密不可分的。因國之歷史悠久且文明未曾隔斷,使得許多的地理概念要從歷史中去溯源佐證,才能減少訛傳失誤達到一脈相承。譬如常用來形容國之疆域遼闊的“五湖四海”,地理只能體現它們的位置坐標和地層結構,只有結合歷史才能梳理出其今生與前世的脈絡淵源。 每日的天氣預報讓名中帶海的幾塊區域耳熟能詳,也在不經意間讓人們形成了關於四海的某種共識。可這種共識是有誤區的:無論從名字上還是方位上,渤海、黃海都與四海沒有任何關係。 四海自古有之,相較於波瀾壯闊的東海南海,西北二海都是內陸湖泊。之所以要冠之以海名,是因為古人常把大一點的湖泊稱為“海子”的緣故。 北海位於東伯利亞,湖名直譯為“富饒之湖”,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一汪淡水。記得幼時愛讀歷史小故事,每每讀到兩地總會心生唏噓、嗟嘆不已:一處是唐詩仙李白出生地,安西四鎮之碎葉,另一處就是漢蘇武守節牧羊十九載的貝加爾湖。後來參軍邊塞,再後來發現了大自然的神奇,陸續拾得篇章,起名曰“超神元素”系列。 昆崙山下的西海,所留傳的每一段故事幾乎都和上古傳說中的西王母有關。它的面積要比北海小許多,但鹹鹹的水系讓其更有海的味道,斗轉星移流光易逝,那片曾經的滄海如今人們把它叫做青海湖。 從茶卡到青海湖,沿途見的最多的是草原。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閑的吃草靜卧嬉戲,全無小鎮中的同類在沙化草坡上那如急行軍般的狼狽吃相。它們周圍臨星散落着各種手搭帳篷和“喇嘛房”樣式的小屋,一看便知這裡仍然保留着牧區最為純粹的游牧生活方式。其實逐水草而居是一種智慧的輪牧形式,可以讓草原得以休養,最終在生存和生態之間達到某種較為理想的平衡。與之相比,小鎮的畜牧方式早已演化成為固定場所的放牧,草場即是棚圈,區別只在大小。從字面上看,放與游一字之差,可實際上差的卻不僅僅只是一個字。 時而看到巨大的敖包塔,或三五錯落或一列排開,有的上面還有經幡飄揚,在廣袤草原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其水泥加鋼箍的結構。須知敖包是以草原上之碎石集眾人之力積少成多而形成的標識,在聚沙成塔的過程中有人心的共識,有定要完成的信念,有壘疊堆築的智慧,最終完成的是一件沒有可複製性的,純手工打造的藝術品。而用標準化的工業模具來量產,缺失了眾心供奉的過程,沒有了親和力,沒有了靈性,就只能生產出千篇一律的冰冷建築。猶如快餐食品一樣,再怎麼更換菜式搭配,調劑營養配方,總也改變不了它吃到嘴裡的那股子流水線特有的味道。 在轉山公路上不時會見到環青海湖的自行車騎行隊伍,男女都有,卻無一不是青春年少。天空飄來五個字:“羨慕嫉妒恨”,正是自己此時的心情。羨慕人家的洒脫,嫉妒人家的年華,恨自己在青春時節沒有人家的這種環境和條件用以洋溢和張揚。眼見他們在視線中消失,感懷之餘在心裡悄悄問了一下自己:要是年輕二十年,會不會也如此這般的騎行在這條路上。念頭剛起便已心生躊躇,終是不敢給出肯定的答案,看來歲月滄桑了的不僅是容顏,還有曾經來過的些許雄心。 我的計劃是睡得晚一些,出發之前就早有默契,那就是要在夜宿湖邊的時候去探索星空。月黑風微之時,空曠遼闊之地,在既無大氣污染又無光污染的湖邊席地而趟,讓視野完全打開,去享受自然星空帶給我們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 下車後才發現,天似穹廬沒錯,可籠蓋四野的卻是陰雲,還時不時有點零星小雨打在胳膊上。明天的日出看到看不到還不得而知,但今夜是註定與浩瀚星空無緣了。次日清晨是一個少雲的天氣,早早的就到了青海湖邊的二郎劍景區門口。其實青海湖是一個概念類的景區泛稱,其環湖長度有360多公里。某種意義來說,只要你站在青海湖邊,不論是根正苗紅的正規註冊景點,還是私人圈地圍封自己開發的觀景台,甚至是在遠眺湖面的環湖公路上都可以說自己到了青海湖景區。 二郎劍景區也叫151基地。如西北許多國之重器的研究實驗場所一樣,這裡曾經是一處重要的發射實驗基地,基地前面151的數字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就是從西寧到這裡的距離。名字如此信手拈來隨心所意,毫不起眼又有一絲神秘,倒也符合軍工命名的一貫風格。 通往主觀景區道路兩邊的花以格桑花(小鎮叫做八瓣梅)和金盞菊居多,間或一些叫不上名的野花,在遊人的注視下肆意的爛漫,盡情的開放。身在其中不覺得什麼,等漸漸走的遠了再回首一看,就會發覺剛剛走過的路段已是一片花海,與再遠一些的青海湖遙相呼應,形成一道更為亮麗的景觀。 從景區的主要景點再往上走走,有一處小碼頭,專門用來租賃腳踏船供遊人在湖邊碧波蕩漾。船在湖裡隨着風有節奏的起伏,一直靜靜地陪伴我們的青海湖開始動了起來。湖中雜物極少,湖面乾淨且色系分明:身邊的湖水略有些泛白,稍遠一些呈藍色,再遠一些轉為碧藍,碧藍上面又是淺藍。極目遠眺,仍是看不到或是分不出這湖的邊界,只在目力所及之處有一條若有若無的線橫在碧藍和淺藍間,才算是把這湖與天分隔開來...... 出了二郎劍車行不久,看到了一處面積頗大的油菜花地,帶給了人們意外的欣喜。要知道在國內成規模的油菜花花海只有江西婺源和青海門源,本來在這個時間段,已是錯過了青海油菜花的最佳觀賞期。不知是因為不同別處的獨特小氣候,還是因為主人今年手懶晚種了幾天,在別處人間四月芳菲盡的時候,這裡居然才山寺桃花始盛開,何其幸甚又讓我們遇到,得遂賞花心愿。在導遊與主人簡單溝通交費之後,人們開始下車去花海中拍照留影。油菜花地里除了一座小屋幾處風幡外再無別物,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自然狀態。黃澄澄的油菜花在視線里滿滿地鋪散開來,藍天碧水為其映襯、白雲綠草為其點綴,猶如一幅絕美的油畫。只在偶有風來,五色風幡開始臨風舞動獵獵作響之時,方才頓悟是身在景中而非人在畫中...... 大巴車再次起動,按照行程安排直返西寧,中途再無停靠地點。為了排遣行車時的沉悶,導遊為大家唱了首藏族歌,並朗誦了倉央嘉措的詩作。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閉眼傾聽,從字縷行間流露而出的執着讓心靈為之觸動,在慢慢還原詩中情景的過程中,感同身受詩人那份情真意切的思念。待得語漸不聞聲漸消時,把思緒從大殿佛燈、經筒真言里拉回,心頭一片空明,別有一番滋味。 與被世人推崇的其它經典一樣,這首詩據傳也非倉央嘉措本人所創作,可詩中詮釋出的情懷,卻讓人覺得只有放在這樣一位傳奇的活佛身上最為貼切。 白駒過隙間,世事若過眼雲煙。在這雲煙里,活佛是幸運的,在愛情與修行難以取捨的糾結中仍能留名千古;詩人是幸運的,活佛名號的加持讓佚名的作品掙脫了失傳的宿命;在美景如斯的遠方欣賞到絕佳的詩句,我們也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