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侠》 四更谈

“怎麼可以這樣!真的是太過分了!”安子追著盈瀾兒,到了後花園。

看著盈瀾兒把自己的手帕都已經完全哭溼了,把自己的汗巾也遞了過去:“你在這裡照顧清語有兩個月了,盡心盡力,無微不至。早起做飯,每頓都是四五個菜;還天天參湯小點變著法的做,都不帶重樣的。就算味道不是特別好,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他怎麼能這樣對你。”

盈瀾兒一邊啜泣,一邊聽安子給自己打抱不平,忽然抬頭冷喝一聲:“滾!你做的才不好吃!”

“不是!不是!”安子連忙擺手:“我的重點是,你這麼含辛茹苦照顧他們兩個月,如今清語姐姐病好了。他們要走了,卻不想再帶你。這還是人嗎?當初來千花杏坊的時候,怎麼不說不能帶你。現在把人用完了,就像拍屁股走人,簡直就是禽獸不如啊。真是,偽君子,奸詐小人!”

“對,就是偽君子!就是奸詐小人!”盈瀾兒一邊啜泣,一邊罵姜崇景,反而哭的更傷心。她手帕早已經汙了,也不再顧得形象,乾脆用袖子抹了抹淚水。

“為了討她喜歡,我天天小心翼翼,說話不敢大聲說,吃飯也不敢吃兩碗。我這麼努力改變自己,他怎麼就看不到!嗚嗚嗚嗚”她越哭越狠:“他不喜歡我用袖子擦東西。我就用袖子擦鼻涕了,怎麼了?我樂意!”說完,她又用袖子抹了一把眼淚。

想著這些天的苦累,本就是一肚子說不出的委屈。如今不再壓抑自己,一股腦釋放出來,哭的更厲害了,這才是真正的她,那個無拘無束的盈瀾兒。

“罵出來吧,想罵就罵,罵完了就好受了。”安子不會安慰人,想著讓盈瀾兒發洩出來,可能更舒坦些。

“姜崇景你不是人!是烏龜王八蛋,偽君子!奸詐小人!你是大混蛋!你狗屁都不如!我真是瞎了眼了!烏龜王八蛋!不是,是王九蛋,王十蛋!”說也奇怪,這罵出來,盈瀾兒好受不少,越罵越開心,越罵越上癮,越罵聲音越大。

“咳咳!”

正罵的起勁,她背後傳來一聲低咳,正是姜崇景。

他瞟了安子一眼,略有些尷尬,低聲道:“安兄弟,你先出去一下,我有話對瀾兒說!”他板著臉,連盈瀾兒的面都不敢直視,直視低頭看著石凳。

“哦!”看著姜崇景嚴肅的眼神,安子略作思索,呆呆的應了一聲,轉身就要走。

“不許走!”盈瀾兒正在氣頭上,放聲大喝:“你有什麼話就當著他的面說吧。反正再難聽的,我都聽過了。我早不在乎了!你這個大騙子,大混蛋!”

“對!有什麼話你就當著我的面說吧!我幫秉兒哥,守著瀾兒姐姐!”安子折返回來,站在盈瀾兒身後,雙手叉腰:“你要是再欺負瀾兒姐姐,我……我就給秉兒哥說,讓秉兒哥再打你一頓。”

“嗯~!”姜崇景沉默一會:“那也好,話說開,大家也少些誤會。”

他始終不敢正眼看盈瀾兒的眼睛,想來心中多少是有些愧疚的。

“這次機緣巧合,清語吃了五赤大補丸,又有岑坊主幫忙推脈,一下好了很多。但是岑坊主說這病是斷不了根的。現在丹丸的藥效還在,她還能像正常人一樣。等藥效一過,就怕是大羅神仙也救不了了。所以我想趁著這段時間,和清語把她想做的事情都做完。”

說完,他忽然又敢抬頭,鼓起所有的勇氣,做了一個雖然自己不願意,但是卻應該做的決定:“我們要去一個你不能去的地方,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就會回來。如果到時候,你還是願意的話,我就娶你過門!”

“啊!”盈瀾兒大吃一驚,半天說不出話來,呆呆的坐在那裡,失了方寸。“你……你你……是說真的,不是騙我?”

“我以我姜家祖宗起誓。絕不騙你。”盈瀾兒聽他親口承認,歡欣鼓舞。頓時雨過天晴,用袖口把臉擦乾淨,可剛擦了一半,忽然想起重要的事情來。放下袖口,拿出帕子在臉上輕輕了擦了擦。

“那好!既然崇景哥哥你都想好了。那你們就去吧!我等你們!”不管臉上都已經哭的花貓一般,盈瀾兒還是裝回了淑女的樣子。

姜崇景事情說完,微微對著安子點頭示意,退了出去。

看著他遠去的背影,盈瀾兒開心大笑,一邊揮手一邊道:“崇景哥哥,你路上要小心啊!我等你!”說著還踮著腳尖,晃著手帕跳了起來:“我等你呀~!”

安子站在邊上一頭冷汗,埋頭出了院子,冷哼一句:

“哼~!女人!”

*****

送走了其他青苗四派,送走了墨家三兄弟,送走了姜崇景和清語,最後連來維修庭院的工匠也走了。整個院子又冷清了下來。

有盈瀾兒和安子的悉心照料,又有千花杏坊的秘藥。李秉的傷也好了不少,下床能走,湯食可飲。盈瀾兒照顧他就像照顧姜崇景和清語一樣,無微不至。可是這感情卻不一樣,她對李秉,只有兄弟間的友誼。

等子午宗的人來拿藥的時候,已經是八日之後。不過這次來的不是弟子,反而是子午宗的四劍主之一的“文劍劍主”。她深夜才到,次日一早就想趕回去,卻被岑坊主拉住,說明了李秉的事情。

“啊?孫劍主的傳人?”文劍劍主和岑坊主在花園說話,兩人都是女性,年紀相近,正是閨中密友。她本名“宋無霜”。三十出頭,一身深藍緞面回紇深袍,又披鵝黃披風,頭髮扎盤起,沒有絲毫珠翠點綴,面容寬和,聲音甜美,倒不像個武人了。她比孫無亦小十七歲,是子午宗“無”字輩的小師妹。

聽說孫無亦收徒,她本來還有懷疑,等談到走火入魔的事情,方才信了這話。兩人又找來李秉,詳細事情的始末。

既然是要求那奇怪內功的解法,宋無霜雖然知道一些,卻說不全,還是得回門派問問了解全部內情的人才好。

從千花杏坊,到北域子午宗,不算太遠,可也不近,六個時辰可至。眼下李秉傷還沒大好,不能騎馬,只能找個板車。一紅一白,兩匹駿馬在前面拉著,李、安、盈三人坐在車上。如此一來,速度就更慢些。

宋無霜騎馬在前,安子架著馬車,並排而行。一路上是無邊無際的大草原,雖是寒冷冬日,可今日陽光大盛,照的人舒爽暢快。宋無霜熱情,人也和善,四人邊走邊聊,想談甚歡。

“這麼說,那韜劍被你放在長安了?”宋無霜問了一句。

李秉略顯尷尬,應了一聲是:“一開始不知道子午宗在哪裡,又怕負了孫前輩囑託。就把韜劍放在長安,以保萬全。等下次來子午宗,我就把劍帶來。”

這自然是李秉的謊話了,不知道是怕丟人,還是覺得負了孫無亦的囑託,心生怯意。他將韜劍丟失的事情瞞了下來。既然已經知道寶劍下落,自己弄丟的寶劍,還是要自己尋回來!安子也知此事,只是既然李秉不說,他也不會說破。

“這個倒不妨事的。既然孫劍主傳了你內功,又把劍傳給了你。你就是新的劍主了,那劍自然是你使用。不用再還回來的。”宋無霜早已經把李秉當成了子午宗的自己人。

但孫無亦是否真的想讓李秉當新的劍主?恐怕是沒有的。他當時命不久矣,只想讓人把劍送回去,再傳功是為了讓李秉保護安子。

旁人不知道安子的身世,也不知孫無亦已死。結果這既給劍,又傳功,卻讓所有人都會錯了意。連帶著李秉都以為孫無亦是要收自己為徒,鬧了一場天大的誤會。

“說起來,你還是新一代弟子中的第一位劍主呢。你之前的四位劍主都還是‘無’字輩的弟子。”宋無霜笑著說道。

“我們北域子午宗說起來也有一百多年曆史。隋朝時期,隋煬帝四處征伐,柔然也跟突厥打成一團。一位‘兵家’一脈鑄劍大師厭煩了無休止的戰爭,帶著自己的家眷便遷往了極北的地方,最後在一處絕美的湖泊邊落腳,創立了北域子午宗。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月光皎潔的子時,還是太陽熾盛的午時,這湖泊都美的讓人沉醉。於是便起名北域子午宗。”

“原來是這樣,真的很好奇,那湖邊是怎樣的美景。”盈瀾兒在這大草原上,心曠神怡,想到有更好的美景,心嚮往之。

“等到了門派裡,你就看見了。保準你喜歡。”

“我一直聽你們說,四劍的劍主,這是個什麼意思啊。”盈瀾兒自從知道姜崇景要娶自己,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一路上談笑風生,心情總是甜的,像只歡快的燕子。這樣的盈瀾兒,李秉看著也很替她高興。

“子午宗有四把寶劍,分別叫文、韜、武、略,在江湖上廣有名氣。子午宗裡持這四劍的,就叫做劍主。”說著宋無霜指了指自己馬腹上那柄“文劍”,看劍鞘,果然跟韜劍一模一樣。

“說起這四劍,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反正時間還早,宋無霜乾脆講起故事來。

四人一路向北,深綠的草原已經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皚皚雪白,偶爾見到一兩片樺樹林,也是光禿禿的,樹梢上滿是積雪。這裡的確是比雞鹿州又北不少。

“子午宗創建的時候,初代掌門就是兵家的鑄劍大師,整個江湖也沒有幾人比他更厲害。可是之後幾代卻一代不如一代。子午宗地處便宜,少有人煙,自然弟子也少。出不了什麼人才。

不過到了貞觀年間,卻出了一位天才,祖上傳下的鍛造術練的精通,就算在中原也小有名氣,還有個綽號叫‘碧海匠宗’。不過這位掌門確是個劍痴,終日鑄劍,別的兵器一概不鑄,也很少去中原,否則恐怕名氣會更大些。

當時大唐處在最鼎盛的時候,到處征戰,大破突厥。這征戰自然就需要更多兵刃,軍器監造不出那麼多,就到民間來買。當時最大的一家,便是略陽的兵家門派‘三謀宮’。軍器監在民間購買的武器。十之七八都是三謀宮出的。

這賺了錢自然就有人眼紅。擅長鍛造兵器的,除了兵家,還有墨家和火衝一脈。墨家俠義為懷,不會計較這些。但是一些火衝的小門派就不願意了。

火衝一脈,門派非常多,卻規模都不大,最擅長製造東西。涉獵的範圍也很雜,什麼精金、石器、火器、暗器、刀槍棍棒、戰盔鎧甲。不論什麼東西,他們都造的出來。

朝廷高價採購,這天大的便宜,哪有讓一個門派佔了的道理。於是火衝一脈眾多門派聯合上門挑戰,相約一個月後比鍛造,想要證明兵家的鍛造之術並不比火衝一脈好。軍器監也收到了消息,承諾獲勝的一邊,可以獲得未來三年的採辦。

三謀宮雖然有些本事,可對於應對這麼多門派也沒有底氣,於是便向兵家一脈的其他門派求援。只可惜,當時三謀宮有利時,沒記得分一杯羹給同宗,吃了獨食,已經犯了眾怒。兵家五十多個門派中,居然沒有一個願意出手幫忙的。都等著看比試輸了,落井下石。

後來三謀宮掌門親自來了子午宗,想請‘碧海匠宗’出山。當時掌門雖然念他赤誠,但是還是不想捲入紛爭之中,出言婉拒。可是當時三略宮的掌門拿出了一樣東西,開出了條件,卻讓碧海匠宗一口答應。

那東西便是一塊十分巨大的‘九沉雲皎礦’,通體雪白,像玉一般。雲皎礦本就已經極為難得,是鍛造利刃的上好礦料,比玄鐵更好。這雲皎礦更是有個特性,在寒潭水底泡的時間長,便會出現淡淡的銀色條紋,條紋越密,品相越好。一寸之中,有一個條紋,便稱為一沉雲皎礦。這有九條,就稱為九沉雲皎礦,已經算的上稀世珍寶。

三謀宮掌門許下條件,不管輸贏,只要幫忙,這塊九沉雲皎礦就交給北海匠仙在比試中使用。不論最後輸贏,所鍛造的兵器都歸子午宗所有,剩下的材料也歸子午宗所有。

子午宗地處偏遠,碧海匠仙又不願為達官顯貴鍛劍,長期貧寒,連玄鐵都很少用過,更何況這傳說中的九沉雲皎礦,子午宗自開宗以來,恐怕連見也沒見過。

碧海匠宗一直想鍛造一個能登上‘天演閣’寶劍榜,或者‘天機宮’匠仙榜的兵器,只是苦於沒有好的礦石,打了一輩子劍,已經到了六旬,還是一直不能得償所願。如今有這麼好的機會在眼前,碧海匠宗一口應了下來。”

三人都聽得入神,李秉插了一句:“天演閣的寶劍榜,還有天機宮的匠仙榜,是什麼啊?”

“天機宮和天演閣,都是縱橫一脈中最大的兩個門派。縱橫一脈擅長打探消息,擁有複雜的情報網,以販賣情報為生。

天演閣有三個榜單‘寶劍榜’‘寶刀榜’‘奇兵榜’。用來羅列天下最好的一百柄劍、一百把刀,和一百樣其他兵器,不僅要看兵器的品質,還要考量它的歷史背景,擁有者的能力等等其他因素。

天機宮則不同,只有一個榜單,將所有兵器混在一起,不看緣由,只看鍛造手藝,百年內最好的一百把兵器才可以上榜。一旦上榜,那個鍛造師也可以有個‘匠仙’的封號。否則,只能被叫做‘匠宗’。所有的鍛造者,都以兵器上了這幾個榜單為榮。

話說到了比試的那日。便是三謀宮對戰整個火衝一脈的強門巨派。每一邊鍛造九樣兵器,武器優的一方獲勝。卻說當天真的是鍛造界從未有過的盛會,單說兩邊拿出的礦石,就是十八種不同的稀世珍品。很多鍛造師一輩子也沒有摸到過。

比試當日,碧海匠宗打算用那麼大的一塊九沉雲皎礦鍛造一把‘重劍’。他耗時最長。等他快成功的時候,其他十七人都已經都完成了比試。

三謀宮這邊,除了大長老鍛造的那一把‘叱念棍’確實是‘正二品’的好兵器之外,另外幾個護法弟子鍛造的武器,只能勉強算是‘正三品’。三謀宮武器產量雖然大。但高手卻屬實不多。”

“這個品級?是什麼意思啊?”李秉又有不解。不過這次答話的不是宋無霜,確是盈瀾兒。

“這都不知道呀!所謂品級,就是衡量一個武器品質大概準則。一品為尊,九品為末。每一品,又分正品和從品,一共十八個等級。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才華如何看不出來,武器誰好誰壞,還不是一比就知道?”她自小長在非派宗門,這些常識自然是有的。

“盈姑娘說的沒錯。尋常武器,五品、六品已經算很不錯。可當日最差的,也是正三品,可見兩邊都是鍛造大師了。

三謀宮沒有一品劍,還好當日火衝一脈也沒有。但是畢竟是整個火衝一脈的力量,要比三謀宮的實力強不少。九件兵器,兩件正二品,三件從二品,剩下四件均是正三品。

當時碧海匠宗已經打出了劍胚,所有人都看的出來。那鍛造技藝十分高超,很大的可能是正二品的重劍。碧海匠宗原本想加把勁,如果那重劍能勉強到了‘從一品’也好。自己的武器能上‘匠仙’榜,封號也可以換成‘碧海匠仙’而不是匠宗。這樣的機會恐怕一輩子是拿不到第二次了。

可是他看到三謀宮掌門失落,又有不忍,心裡一橫。居然將整個劍胚,一分為四,重新回爐。改了模子,要同時鍛造四柄劍。這鍛造的時候需要極度專注,任何一點小失誤,都要影響品級。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同時鍛出四柄劍來,難度之大,遠遠超出先後煉四劍。

當時火衝一脈看到碧海匠宗的舉動,都笑開了花。

三謀宮這邊,原本還能出兩把正二品的武器,甚至那柄重劍還可以是十分罕見的從一品。就算三謀宮丟了採辦單子,說出去也不算太丟人。

碧海匠宗的胚體本來按照重劍打,可是現在一劍分四劍,改成長劍,四柄劍品質恐怕只能是從二品,連正二品也到不了。到時候三謀宮只有:一把正二品,四把從二品,其餘都是正三品,對上火衝一脈的兩把正二品,三把從二品,四把正三品。還是一個輸。

三謀宮掌門這麼盤算,也知大勢已去,一直沉默不語,看著時間馬上要截止,四柄劍還沒有完成,他心裡又期待又焦急。所幸,是在截止時間前,那四柄劍還都鍛造了出來。

四把瑩白的寶劍,絕美無比。雖然他用盡全力,但確實火衝一脈所說,四把劍最終都沒能達到正二品,最為可惜的是,其中有一把劍,已經非常接近正二品的地步了。如果他是正二品,那這場比試就可以打平。可惜就差那麼一步。

當軍器監的大人要宣佈比賽結果的時候。碧海匠宗喊了一句:‘等一下!’

說完,他把那柄差一點就可以達到正二品級別的重新投入爐火之中,燒的通紅。然後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視中,他揮劍刺入自己的心臟。”

李秉三人聽到這裡,都打了一個寒顫。

“以血祭劍!他將劍插在他胸口,他笑著看著在場的所有人,笑了出來。他猛的抽出寶劍,那血濺了三謀宮的掌門一身。

他用白布擦乾淨劍身,那劍身又恢復純白,甚至光澤更亮。看著寶劍的成色,他笑的更肆意,嘔了一口鮮血出來,對著火衝一脈所有掌門狂笑起來,一字一頓:‘怎麼樣!現在!這把劍!是正二品了吧!’

說完便身亡倒地了。

這把劍不僅是正二品,更是非常接近從一品的地步。比其他所有的兵器都好。讓所有人都相信,如果那一把重劍沒有一分為四,絕對是從一品的寶劍。

最後軍器監的人宣佈三謀宮獲勝,得了之後三年的所有采買單子。”

聽到這裡,李秉三人自然都猜得出,這四柄劍就是之後的“文韜武略”四劍。

“雖然最好的一柄劍,也沒有達到從一品,不能上‘匠仙榜’,實為憾事。可是這一場比試,碧海匠宗以一敵四,又以血祭劍扭轉戰局的事情被廣為流傳。‘文韜武略’四劍,便上了寶劍榜,排在九十七名。”

宋無霜說著故事,自己也有些動容,她轉過頭來,看著李秉:

“你可知道,這裡面哪一柄劍是那一把正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