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轉貼》毒品與**的狂歡——魏晉的嬉皮士們

一 五石散

王戎是西晉的一位大大的名士,名列“竹林七賢”之中,在當時也是士族中的領袖人物之一。但要說他“賢”在哪裡,卻非常難講。他身上最鮮明的特點就是貪財。他的莊園水磨,據說是“周遍天下”,但他一位從侄結婚的時候,他大方地送了一件單衣,婚禮完畢之後,又心疼起來,火燒火燎的,不拿回來估計心臟病都要發作了,就又厚着臉皮跑去要了回來。對兒女他也並不大方。他女兒成家後,有次問他借了幾萬錢。幾萬錢對於王戎,可能也就跟我兜里的幾塊錢差不多。可他就惦記上了,天天盼着還,可女兒就是沒送錢來。後來女兒回家探望,他就臉色很難看。女兒馬上掏出錢來還他,王戎“然後乃歡”。他家買的李子他都要讓人一個一個把核都給鑽破,怕有人把他家的李子種給偷了去。

這樣的一個財迷有一個特長,就是會聊天,說起話來,言辭頗為動人。在魏晉士人看來,這就夠了。再加上他出身於一流門第——琅邪王家,所以這個名士,王戎就做定了。

王戎也碰到過危險時刻。西晉晚期,幾個王爺帶着兵互相砍殺,打成一鍋粥。齊王冏一度控制洛陽,另一個王爺河間王要組織聯軍討伐齊王。齊王司馬冏召集會議,討論對敵策略。王戎當時擔任尚書令的高官,級別相當於副總理級別。他在會上侃侃而談:“人家帶兵百萬,勢不可擋。我建議你退休回家,安享天年。急流勇退,放棄權力,當真是萬全之道。”司馬冏的謀士勃然大怒,說:“漢、魏以來,有一個退休的王爺能活命的么?我建議把出這個壞主意的傢伙處死示眾。”所有在場官員非常震驚。王戎聽了以後,表示要上廁所。王戎不在的時候,司馬冏對謀士的建議正做認真考慮,就忽然聽見有人叫喚起來了:“了不得了了不得了,王大人掉茅坑裡頭了!”大家讓人把王戎撈起來以後,把這位渾身惡臭的王大人送回府第。王大人聲稱自己是“葯發”,才會失足跌入茅坑。一通混亂下來,讓王戎逃得一命。後來,司馬冏被殺死了,王戎還活着。

王戎所說的“葯發”是怎麼回事?“葯發”為什麼會掉到茅坑裡呢?這是一個問題。

關於王戎,還有一個問題。古代人最注重守孝。父母死了,做兒子的幾年之內都不能再擔任官職。守孝期間,孝子要痛哭流涕,不吃肉不喝酒,更不能穿好衣服。王戎的母親去世的時候,他卻不遵守這些規矩,又喝酒又吃肉,但是這些酒肉似乎於他卻無多少滋補,他容貌憔悴,身體虛弱,要拿着拐杖才能行走。當時另一個官員和嶠也在守孝,他完全遵守一切規矩,吃米飯都要稱好再吃,怕超過孝子的飲食標準。但是,大家卻認為王戎比他更孝順。皇帝對大臣說:“和嶠守孝時過於刻苦,讓人擔憂。”大臣卻回答說:“和嶠剋扣自己飲食起居,卻只是“生孝”,王戎卻是“死孝”,我認為真正值得擔心的,是王戎。”為什麼王戎守孝期間吃肉喝酒,卻能得到大家的理解,稱他為真正的孝子呢?這又是一個問題。

要解釋這兩個問題,就要談到晉朝的一種很古怪的文化風尚了。

這種風尚就是服用一種有毒的藥物——五石散。現在大家一說到毒品,馬上想到鴉片,覺得好象在鴉片之前,中國人從來沒有服用毒品的歷史。其實這是不對的。晉朝時候,上流社會就曾大規模服用毒品。因為我們可以有把握的說,五石散對人體的損害絕不在鴉片之下,把它劃成毒品一點都不虧。

所謂“五石散”,是一種中藥散劑。它的主要成分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此外還有一些輔料。這種散劑據說是張仲景發明的,張仲景發明這個藥方,是給傷寒病人吃的,因為這個散劑性子燥熱,對傷寒病人有一些補益。但是到了魏晉,上流社會的士人沒有傷寒,也都都開始吃將起來。此時的配方和張仲景原始藥方已經有了一些調整,但主要成分沒有變化。

這種葯吃到肚子里以後,要仔細調理,非常麻煩。首先,服散後一定不能靜卧,而要走路。所以魏晉名士最喜歡散步,稱之為“行散”,其實這並不是他們格外喜愛鍛煉身體,而是因為偷懶躺下就性命不保的緣故。除了走路,飲食着裝上也要格外注意。服散之後全身發燒,之後變冷,癥狀頗象輕度的瘧疾。但他們發冷時倘若吃熱東西穿厚衣物,那就非死不可了。一定要穿穿薄衣,吃冷東西,以涼水澆注身體。所以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按照書上的說法,就是““寒衣、寒飲、寒食、寒卧,極寒益善”。凍出肺炎來,那是你散發的好。

但是有一樣例外,就是喝酒。一定要喝熱酒,而且酒還要好要醇。五石散對酒非常挑剔,不要說甲醇兌的酒,就是一般的劣酒,它也會有激烈反映。而且還服散之後還不能不吃東西,一定要大量進食,“ 食不厭多”。

總之,吃散之後,一定要散步,大量吃冷東西,喝熱酒,穿薄衣服,洗涼水澡。

五石散還是時裝之敵。服藥之後,人的皮膚特別敏感,很容易被磨破。新衣服比較硬,所以魏晉名士大多痛恨新衣服,而喜歡穿柔軟的破舊的、沒有漿洗過的衣衫,一副很艱苦樸素的樣子。比如東晉的大將軍桓溫,就受不了新衣服。他倒不是希望死後有人收集他的衣物,搞個“桓大將軍艱苦樸素生活作風展”,而是實在無法忍受硬邦邦的新衣服。有一次,他早上起來穿衣服,妻子故意讓人給他送去新衣服。桓溫看了以後勃然大怒,讓人趕快拿走。他妻子就說:“衣服不穿,怎麼會變舊呢?”桓溫哈哈大笑,穿上了新衣。可以料想到的是,桓溫不會熱中於採購時裝。

衣服不僅要舊,而且還要寬大,省得它磨皮膚。鞋子最好也別穿,要穿就穿木屐,以減小和皮膚的接觸面積。魯迅先生就說過:“我們看晉人的畫象和那時的文章,見他衣服寬大,不鞋而屐,以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飄逸的了,其實他心裡都是很苦的。”

這些破舊的衣服輕易不得漿洗。王朔小說里有個人物就說自己的棉襖一輩子沒洗過,“穿上去可暖和了”,魏晉名士倒不是貪圖暖和,而是因為漿洗過的衣服太硬,他們受不了。這些經年累月不洗的衣服裡頭就會滋生虱子。所以你看那些名士高雅得無以名狀,一副活神仙模樣,為現代小資所萬萬不及。比如王恭,披寬大的鶴氅裘,於小雪時節乘肩輿而行,望見的人覺得簡直帥呆了,稱其為“神仙中人”,但你要是剝了這位神仙中人的鶴氅裘,多半會發現他虱子滿身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