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狄仁傑的家門口終於清靜下來了,狄知遜一個人坐在客廳裡面有意無意的喝着茶水,那杯清香的好茶一直被他續杯到跟白水無異,狄知遜卻絲毫不覺。

狄夫人嘆息着走了進來勸解道:“老爺,不成就不成吧,咱家傑兒的確是太小了,將來不愁娶媳婦的,有太子殿下作保,將來何愁娶不到能做靠山的媳婦?”

狄知遜眼神動了動,搖頭說道:“婦人之見!

你以為太子是好心幫我們給孩子謀劃未來婚事的?

人家是來恐嚇的。”

什麼??

“不會吧老爺,咱家傑兒可是跟着太子鞍前馬後的,太子這個人看着那麼和氣,哪裡恐嚇咱們了?”狄夫人驚訝問道。

“哼?和氣?那是綿里藏針,礙着傑兒他沒點破罷了。

我本想給孩子在五姓七望這邊也牽個線有個關係,太子幾乎是明白告訴我,在朝廷跟世族之間,我們只能選擇一個。

哎……罷了,畢竟我們狄家是個毫無根基的小角色,受人擺布無可厚非。

但願將來兒子能夠跟着李氏皇族順風順水吧。”狄知遜感慨道。

狄夫人卻樂觀道:“老爺你何必多慮?現在大唐富裕強大,朝廷蒸蒸日上,正是孩子建功立業的時候,跟着太子殿下還能有錯嗎?”

狄知遜目光深邃道:“呵呵,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如果國家強盛就能代表朝廷無敵,那前隋的江山就不會易主了。”

“妾身不懂那些國家大事,總覺得孩子跟杜駙馬學藝這幾年長進不少,不管怎麼說,杜駙馬總是不會坑害傑兒的。

太子殿下說的也有道理,那世家大族殺人放火的事情都幹得出來,咱們可不能跟仇人結親。

再說了,老爺你現在都棄官從商了,還想這麼多幹嘛?”

說到最後狄夫人不由自主的笑了起來。

……好吧,狄知遜也沒心情跟一個不懂政事的婦道人家討論這些。

梆梆梆……

門口再次傳來敲門聲,狄知遜本能的渾身一緊。

“佛子,佛子在嗎?”門外傳來了那個有些熟悉的聲音。

狄知遜長舒了口氣,狄夫人抱怨道:“是那個想帶壞傑兒的野和尚?他怎麼又來了?真是陰魂不散!

我去趕走他。”

“且慢,讓他進來吧,這個和尚是陛下接見過的人物,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狄知遜攔下了夫人。

於是玄奘和尚又被請了進來,不過狄仁傑不在家,只能讓他喝茶等着。

百無聊賴的狄知遜決定陪一陪這個和尚,看看對方有什麼真本事,可以讓皇帝接見。

“大師西域歸來,莫非是要重新在大唐佈道傳教?”

玄奘合十回禮答道:“善哉善哉,原本打算傳教散播佛法廣布天下,讓百姓都能沐浴佛祖的慈悲之光。

可上次經過佛子點撥,小僧方知誤入歧途,自身尚未圓滿,是沒有資格幫助別人的。

所以這次是專程來找佛子,希望可以跟隨在他身邊修行,以期早日功德圓滿。”

“啊?

你?跟着小兒修行?

我沒聽錯吧,大師你可是得道高僧,小兒才念過幾天書?他給你做徒弟還差不多。”狄知遜驚愕道。

玄奘擺手說道:“非也,佛法無量,一朝頓悟堪比一世苦修,佛子境界遠非小僧可比。”

“可是你們的年紀……

我還是不能相信,畢竟你們年齡相差懸殊。”狄知遜搖頭。

玄奘態度誠懇道:“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無知空活百歲,小僧自身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真是個怪和尚,這麼大的人了,跟着一個孩子屁股後面,也不怕人家笑話。”狄知遜小聲嘀咕道。

玄奘笑而不語,只當沒聽到,世上俗人太多,何必在意他人的眼光?

沒聊幾句,狄知遜就沒心情再坐下去了,暗罵這個和尚說話不中聽,處處擠兌挖苦他人,於是他找了個借口出去,讓人去外面尋一尋狄仁傑快點回來。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狄仁傑悠哉悠哉的回來了,狄知遜像是解脫了一樣,終於可以不再陪着這個絮絮叨叨的和尚了。

“傑兒回來了?

這位極其健談的玄奘法師等你半天了,你們談,為父去休息休息。”狄知遜單手扶額向卧室走去。

狄仁傑好奇對玄奘問道:“你跟我爹都聊什麼了?怎麼看他的情況,好像審了一天的案子一樣?”

“哦哦,也沒什麼,就是聊了聊小僧西行十幾年的見聞,這才聊了個開頭,還沒走出大唐境呢。”玄奘笑道。

啥?狄仁傑差點笑出聲來,自己的老爹沒去過幾個地方,你跟他聊些西域的風土人情,他又不感興趣,估計是聽累了。

狄仁傑重新添上茶水,跟玄奘兩人相對而坐,打量了對方一番,這才開口問道:“看你的樣子,是想通了?

我還以為你會因為信念崩塌從此一蹶不振呢,能吃得二十年苦頭的取經僧的確不凡。”

“如果不是佛子點撥,小僧險些釀成大錯,今日前來就是希望跟在佛子身邊修行,以期早日修行有成得證因果。”玄奘合十禮敬道。

“跟着我修行?”

狄仁傑也沒想到對方會這麼想,沉吟了片刻,他問了一個問題,“你西行將近二十年,只為求得真經回來渡人渡己。

現在卻轉而要跟着我一個沒怎麼讀過幾本佛經的小和尚修行?

那你之前西行的辛苦豈不白費了?”

“佛子不必考校小僧,小僧已經放下了。

當初因為自己執念而西行萬里,來回用了近二十年,於自身未見開悟多少,執念卻越來越重,那一卷卷求回的真經反倒成了捆縛住我的繩索,到最後小僧甚至分不清自己是為了傳教而去取經,還是因為有了真經而越發狂熱的要去傳教。

錯把傳教當修行,殊不知陷入了知見障,跟緣木求魚無異。

今日終於放下自我執念,請佛子成全。”玄奘虔誠的給狄仁傑行着佛門跪拜之禮。

聽到這個回答,狄仁傑哈哈大笑了起來,親手攙扶起玄奘,“你能有此見地,證明是真的明悟了,距離成佛之路更近一步,可喜可賀。

至於跟在我身邊修行,沒這個必要。”

“怎麼會?佛子可是嫌棄小僧愚鈍?”玄奘懇求說。

狄仁傑擺手道:“不、你誤會了,修行全在個人,別人只能在你入障時候起到點撥作用,得道與否,不是靠別人灌輸教育就能領會。

現在大唐境內從朝堂到百姓都對佛門傳教深惡痛絕,所以傳教是絕對走不通的,而且傳教也不是我們佛法本意。

我的建議就是你秉持本心行走世間,點撥開導世人,不講信仰不拘泥於修行法門,用你自身的見識和感悟,使世間有緣百姓明悟己身。

一來明悟者自身可以跳出悲歡疾苦的束縛,二來這些人也承接了佛法真意傳承,兩全其美。”

玄奘聽得眼睛發亮,驚喜道:“這、這不正是佛祖當年傳道之路?並不強迫他人信仰,也不要求必須秉持戒律,只是行走世間點撥世人,最終留下星星之火涅槃而去。

沒想到您沒去過西域,沒見過佛祖留下的足跡,卻能說出成佛之路,不愧是佛祖的隔代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