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類型的歌?”
宇多田光來了興致,而後表情古怪的補充道:“不會又是噪音音樂吧?”
林海的表情瞬間垮了下來,擺手道:“當然不是!不要再提噪音了!”
林海現在只要聽到“噪音”這個詞就感到頭疼。在上次合作配樂之後,澤維爾似乎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這段時間經常給林海打電話,說不了幾句就會提到“噪音”。
和澤維爾一樣喜歡給人亂貼標籤的還有川井憲次,這隻金毛當初還勸誡過林海,後來得知了戛納影展上的反響,又反過來開始慫恿林海往不歸路上走。
用他的話說——噪音大師也是大師,你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三十歲前應該能和我平起平坐。
林海表示,如果十年後才能混到金毛的層次,那他還不如早早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面對宇多田光的追問,林海答道:“和曲風關係不大,和演唱……也沒有太大關係。”
“嗯?”
宇多田光仰著臉,狐疑的盯著林海,不滿的說道:“你該不會是在跟我開玩笑吧?”
林海示意她稍安勿躁,問道:“你知道反串嗎?”
“你指的是……女形?”
宇多田光雖然生長在美國,但是對本民族文化並非一無所知,提到反串,她本能的就想到了“女形”。
女形,是日本歌舞伎在特定時期出現的一種“男扮女裝”的表演形式。
乍聽上去,和梅蘭芳唱花旦的意思差不多,然而“女形”出現的原因和當時的名聲可都不怎麼樣。
歌舞伎作為日本傳統的表演形式,早期的表演者都是女性,因而,那時的“伎”是女字旁的。
一字之差,聰明人都知道什麼意思。
到了江戶時代,因為敗壞風俗,幕府下令禁止女性演出歌舞伎,於是就有了“若眾歌舞伎”。
“若眾”的意思是年輕男子,幕府覺得由若眾來表演歌舞伎,可以避免世風日下,然而……只能說,會玩兒的才不管你是男是女。
所以,女形只存在了二十多年就再次被禁止。
歌舞伎的後續發展不在這裡過多敘述,單說現代,日本同樣有“男扮女”和“女扮男”的表演形式。
雖然宇多田光舉的例子讓人感覺彆扭,但是林海想了想,覺得大體可以這麼理解,於是點頭道:“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林海話音剛落,宇多田光下意識的退了一步,警惕的問:“你該不會有什麼奇怪癖好吧?”
林海感到哭笑不得,沒好氣的說道:“你想什麼呢,我只是打個比方。”
“可是……”
“沒有可是。”林海直截了當的說道:“我說的反串,指的是聲音的反串,你有沒有想過像男人那樣唱歌?”
“這不太可能吧?”宇多田光說道:“如果採用假聲唱法,男人的確可以模仿女人的聲音,但是女人模仿男人就……”
“就太難了。”
林海替她說了出來:“的確,因為聲帶結構的關係,女人很難像男人一樣發出低沉渾厚的聲音,但是我也沒打算讓你去模仿,我們可以用技術手段解決,比如軟件調音……”
……
可能有讀者想起來了。
沒錯,上次給《東京之眼》做配樂的時候,林海就注意到Auto-Tune這款軟件已經問世,當時就琢磨把“雪兒效果”的“專利”搶先截胡。
林海之所以遲遲沒有付諸行動,除了事情繁雜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沒有合適的發行渠道。
可能有人會說,林海完全可以將音樂做好之後發到網上。
的確,1998年的互聯網,已經滿足了傳播音樂作品的條件,但是林海想要的可不只是被人聽到,他想要的是更為廣泛的影響力。
林海不想做音樂圈的特斯拉。
……
“你真是個天才!”宇多田光聽完林海的想法,興奮不已。
宇多田光的反應讓林海很滿意,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省事,起碼不用費勁去解釋這樣做的原因。
其實“雪兒音效”並不複雜,只不過是將女聲通過軟件調整為男聲而已。這種做法放到若干年後,稍微專業點的UP主或主播都能輕鬆做到,網騙們更是將變音玩的爐火純青,不知坑害了多少無知少年。
然而放在1998年,這種做法卻是具有開創意義的,它提供給音樂人一個全新的思路——
人聲是可以玩出更多花樣的。
如果你還不理解它的意義,換個說法你就懂了。
以Auto-tune為代表的修聲軟件,給流行音樂的發展帶來的影響,就像修圖技術對攝影的影響那麼大。
這種影響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第一,它拓寬了音樂製作人的編曲思路。
舉個例子,韓國男團BigBang的代表作品《Fantastic-Baby》。這首歌在網上可以找到消除伴奏的版本,感興趣的可以聽聽,可能在聽過之後,你會覺得很搞笑,會覺得這些人根本不是在正經唱歌。
如果你這麼想,證明你是個外行。
對內行來說,這首歌的編曲者在人聲效果的應用中表現出的奇思妙想堪稱驚豔。
當然,並不是說Auto-tune出現前的音樂人就沒有做過類似嘗試。不管是電子音、混響、過載、變調還是和聲,都有人嘗試過,只不過受技術所限,效果不及後來那麼豐富罷了。
當然,凡事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
Auto-tune造成的負面影響,就是大大降低了歌手這個職業的准入門檻,以至於到了後來,某些國家的年輕歌手,唱功不過關已經成了普遍現象——反正可以修音,那我與其磨練唱功,不如去秀臉、賣萌、講段子……
……
某些國家並非特指國內。
事實上,國內並非沒有具備前瞻性的歌手。
舉個例子——劉煥。
劉煥在2003年發行的專輯中有一首翻唱的童謠——《餵雞》,這首歌融合了“人聲特效”、“RAP”、“流行搖滾”等多種元素,在那個充斥著“輕歌慢搖”、“聲嘶力竭”、“你情我怨”的年代,足以稱得上創新之舉。
可惜,這種創新被市場無情的否決了。
更令人悲哀的是,這首歌在未來意外爆紅後,卻被視作劉煥的“黑歷史”,被當成了茶餘飯後的笑話。
黑歷史?笑話?洗腦神曲?
呵呵……
……
說迴音樂。
換個剛出道的樂壇新人,聽了林海的忽悠,恐怕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不過宇多田光到底不是小白,她謹慎的多問了一句:“我們合唱?”
林海點頭道:“是啊。”
宇多田光明顯鬆了口氣。
林海注意到她的反應,故意開玩笑道:“假如讓你獨唱,你會拒絕嗎?”
“我……”女孩臉上的糾結一閃即逝,堅定的說——“我願意!”
“哈哈,跟你開個玩笑而已,這種出風頭的事情,怎麼可能便宜你一個人?”
“……”
宇多田光白了林海一眼,鼓著臉說道:“既然如此,你自己去出風頭好了!”
林海見狀連忙道:“好啦好啦,開個玩笑而已……”
……
有些風頭不能亂出。
音樂圈有個潛規則——如果一個音樂人的某個作品很有特點,那他就很容易被貼上標籤。
這是非常讓人頭疼的事。
拿網絡小說打個比方,某寫手一旦被貼上“XX流鼻祖、XX流大神”之類的標籤,再想改變風格就會難上加難,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寫手的未來發展。
林海不想被貼上“噪音大師”的標籤,就是這個原因。
眼下要做的事,比製造噪音更加麻煩,一不小心就會被貼上“Gay-icon”的標籤。
Gay-icon,翻譯過來是“同志偶像”。
同志這個群體,在大部分國家的文娛界都是雷區,一腳踩進去,要麼上天,要麼屍骨無存。
林海不指望上天,只想避開雷區,所以要拖宇多田光下水。
對唱本身就是種信號——這是一首取向正常的歌,不要給我亂貼標籤。
不得不說,林海的自救意識很強,然而他卻忘了,喜歡貼標籤的人,從來是不講理的……
……
“你有創作靈感了嗎?”
宇多田光問完,主動解釋起這樣問的原因。
“我和美國EMI的合約快到期了,續約的話,我想轉回國內,但是這樣一來,就不方便在美國發唱片了。”
林海知道她的意思。離了大廠牌,雖然還有獨立廠牌可選,但是宣傳和發行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林海問道:“你能說服EMI發片嗎?”
宇多田光想了想,說道:“只是發一張單曲的話,應該沒問題。”
“那就行了。”林海指著腦袋說道:“靈感都在這裡,隨時可以錄製。”
“什麼類型呢?”問題又繞了回去。
林海咧嘴一笑,反問道:“你會說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