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夏侯惇在白馬大戰顏良時,被暗箭所傷,雖然沒有壞了性命,但卻在額頭上開了一道深可見骨……不,是已經傷到了頭骨的巨大傷口!

處理過之後,依舊顯得十分猙獰,日後還被稱為“天目將軍”……

一直輔佐夏侯惇在白馬駐軍的荀攸,建議夏侯惇“假意詐死”——並不是病句,就是假意去詐死!

當然,也並不是讓夏侯惇去真死,只是讓對方看出自己“詐死”。

也就是一面向下通告到什長、伍長一級,都知道主帥夏侯惇已無大礙,同時又裝作全軍縞素、嚴陣以待的樣子……

如果真心要詐死,不可能連基層戰將都知情,如此一來……全軍的精神風貌,一眼就能看出有詐,更不用說或許還有給敵軍報信的二五仔!

哪怕是顏良和淳于瓊,也輕易“識破”了這詐死,故而對曹軍的幾次誘敵,都謹慎對待。

直到袁紹親自坐鎮的中軍渡過白馬津,才開始大規模的發生交戰……

夏侯惇的“假意戰死”也沒有拖延太久,袁紹的中軍抵達後,很快便發起了總攻。

其實這種疑兵之計,並不怕敵軍有聰明人,之所以袁紹這麼快便“識破”,倒不是袁紹有多麼果斷,而是因為袁紹手下的謀士集團,內部矛盾極其嚴重!

一方面是因為袁紹的多疑,令手下不太敢團結一心、他也不願意手下抱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袁紹的廢立之意,令麾下文臣有了“站隊”的意思。

所以當袁紹知道白馬的情況之後……

“這有可能是曹軍的疑兵之計,但是……也可能是他算了兩步,是用容易識破的疑兵之計,來引誘我們進攻。”審配謹慎的說了幾句廢話。

郭圖察覺到袁紹的不滿之後,馬上反駁道:“說了半天,都是無用之言!我覺得應該快刀斬亂麻,先下手為強!”

是不是疑兵之計,郭圖也不敢打包票,不過既然審配說要小心,那他就要說立刻進攻。

原因無他,審配是支持袁紹的幼子袁尚的,而郭圖是支持長子袁譚的。

大概是因為優勢太大,袁紹手下的謀士們,大概已經忘了這是亂世爭霸的舞台,開始沉迷在宮斗黨爭的戲碼里!

在洛陽的時候,袁紹的形象就是老大哥,動不動就要罩着別人,哪怕是沒什麼能力的人與其結交,他也會故作大方的贈金設宴……

只是袁紹的識人之能有限,而且因為出身的原因,比較重視“名望”,有時候有能無名之人投效他,他也會用“老子不差再養個閑人”的態度來應對。

和這些賢才為自己做出的貢獻相比,袁紹更陶醉於自己接納賢才時的滿足感。

這令袁紹真的養了不少閑人,而一些大才之人,反而會不爽他這一套而離開。

至於曹操……

當初在洛陽時,就是個愣頭青,他的“存在感”和袁紹並不是一個性質!

這從董卓入朝之後,曹操和袁紹的表現,就可見一斑——袁紹回老家招兵買馬,曹操……帶着把刀就想去極限一換一!

像是許攸、淳于瓊當初雖然和曹操玩的不錯,但打心眼裡是瞧不起他的,直到現在許攸也習慣性的稱呼他的小名“阿瞞”。

不過和完全的酒肉朋友淳于瓊不同,許攸心裡瞧不上曹操,但更感情用事一些,還有些顧念少時的交情。

最初許攸是力勸袁紹和曹操交好的,只是……曹操在迎天子之後,野心也越來越大,與袁紹的矛盾自然也越來越尖銳,許攸現在同樣明白,雙方已經無法共存。

許攸建議直接偷家,也是期望能夠讓曹操認清現實,等許都被攻陷,曹操也只能在陣前束手就擒了……

當然,以曹操的身份,估計投降之後,最好的結果就是封個虛爵,送到鄴城圈禁。

許攸連以後看望曹操的時候,帶什麼酒菜、如何在言語間潤物無聲的裝“嗶”,都已經打好了腹稿,可惜……袁紹沒有同意。

明明這的確也是對袁紹更有利的選擇!

許攸也不知道為什麼,在他眼裡只是小角色的“阿瞞”,似乎在袁紹心裡,卻有很大的分量,令袁紹執着於正面擊敗曹操……

而此時曹操一面鑼鼓喧天、彷彿要支援白馬的樣子,一面帶着三萬精兵、其中包括最精銳的五千虎豹騎,悄然從白馬津西南、也就是黃河更上游位置的延津渡過了黃河,來到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