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修鍊之餘,易九霄和萬疏狂交流也頗多,兩人談到了理想與前程,結果志向相同,都有志於從軍。可惜易九霄雖然武道修行頗有造詣,但因為沒有靈根,在由修真者把持的軍隊中,從軍之路甚是渺茫。

萬疏狂設想去求自己的父親幫忙,憑他父親在軍隊中的影響力,幫一下易九霄不是什麼難事,但易九霄卻不想借用這份關係,他喜歡靠自己的實力來實現理想。萬疏狂的二叔萬天江的靈根就不好,修鍊速度緩慢,四十多歲才勉強築基四層,但他是以文取仕,現今已做到兵部郎中,這也是正四品官銜,成就他比大哥萬天峰這個金丹修士也差不了多少。

易九霄前世讀了很多書,也算是飽學之士,相信自己從文一樣能成功。從萬疏狂口中得知,齊國跟大宋一樣,也是採用科考制,分為縣考、州考、國家會考三級試,層層選拔。縣考通過後便稱之為書生,州考通過後稱之為大書生,會考通過後成為學士。

大宋的科考實行兩級試:發解試與省試。發解試相當於初試,由各州郡主持,考生通過發解試獲得參加省試的資質;省試相當於複試,由禮部主持,被錄取者便可從此步入仕途。至於殿試,通常都不黜落,只排定名次

在考試科目上也有差異,齊國考試的科目分為詩賦和經略,詩賦考察的是讀書人的文學功底,經略考察的是讀書人治世之策略。這與大宋科舉有些區別,宋人輕詩賦而重經義、策論,大宋考試的科目雖然屢經變革,但有四個科目差不多是必考的:詩賦,經義,論,策。

開州萬家雖然讀書人不多,但作為世家,藏書還是頗多,萬疏狂的書房裡就有很多書,經史子集都有,只是萬疏狂熱衷於修真,不愛讀書,這些書都被閑置在一邊,倒是易九霄經常借一些到自己房中閱讀。

齊國人口量遠超大宋,因為修行之風盛行,從官方到民間都沉迷於修行,所以讀書人並不很多,相對應的經史子集的相關典籍也不豐富,其內容和品質跟大宋相比差上了許多,大宋之前的幾個朝代,如春秋戰國和唐代都是文學大發展的時期。

讀書讀史讀到了困惑,易九霄發現齊國有段歷史居然跟大宋相同,這部分歷史是在夏朝以前的部分,其中關於三皇五帝的記載,關於山海的傳說,居然跟大宋的史書中的記載非常相似,但從夏朝之後就不一樣了,具體來說齊國史書沒有夏商周及之後朝代的記載。

易九霄在前世就博覽群書,算是一個儒將,如果沒有去從軍,考個進士應該不成問題,所以現在讀書也是輕車熟路,無師自通,甚至說得上是舉一反三。“追逐功名要趁早,莫等白了少年頭”,十五歲的易九霄決定參加秋季的縣考。

開州州府轄區為開城縣,開城縣其實就在開州城中。易九霄的縣考是在開城縣進行,考試之前要先報名登記,不過他不用親自去報名,自有萬府管事代為辦理。按照常規,開城縣考試院需嚴格審核易九霄的考試資格,因為由萬府舉薦,手續便簡單了許多。

考試時間定在的九月初六進行至初七日進行,歷時兩天。離考試還有將近半年的時間,易九霄的修鍊閑暇,都是用來讀書。在修鍊了開天經之後,他感覺記憶力有很大的提升,那些書籍,讀了一遍之後就有很深的印象,幾乎達到了過目不忘的程度。

萬疏狂在易九霄的影響下,也開始讀書,不過他讀的書不一樣,不是為科舉應試所準備的經史子集,而是兵法。齊國和周邊諸國在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軍事家,所以有關兵法方面的書籍很多,萬疏狂有志於從軍,讀些兵書還是很有用。

時間在少年的讀書聲中悄然溜走,轉眼就到了秋季,縣考在即。易九霄在萬疏狂的陪同下來到了開城縣的考場,考場在開州城的西南部位,整個開州城綿延百里,從萬府到達考場居然有幾十里的路程,所以只能提前趕過去找地方住下。

考場周圍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應試考生上萬人,再加上陪同人員,讓考場片區頓時繁華了起來,所有旅館客店都人滿為患,好在萬家提前有預定,在考場附近最好的客棧定了三間上房。這也難怪,整個開州城內有一千多萬人口,萬把考生真不算多,如果不是齊國重修鍊而輕讀書,人數會更多。

如此多考生,最後考中的有多少人,其實也就百餘人,真正可以說是百里挑一,所以考試的競爭相當激烈,甚至是有點慘烈。幾乎所有的考生都面容冷峻,行色匆匆。

考場設置在考試院,能同時容納一萬多名考試的場地,規模可想而知了。整個考場有六百個房間,每個房間可坐二十個考生,一人一桌,考試期間不允許抄襲和說話,就是去廁所方便也有監考人員陪同監視,相當嚴格。

第一天考詩賦,考試時間從巳時開始,午時結束,共兩個時辰,要求做詩和賦各一首。詩是給出題材的,要求描寫冬雪。賦沒有給出具體題材,但要求韻律諧協,句式錯落有致。

冬雪的詩,易九霄記憶里有很多,有柳宗元的《江雪》,有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等。

如果易九霄自己寫,幾乎很難超越這些前人大家,不如借鑒一下,反正這裡跟大宋的文化也不相通,談不上抄襲。於是就在紙上寫上題目:江雪,接下來是四行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易九霄對於作賦不擅長,畢竟他前世以行伍為主,好在他讀過很多前人的佳作,也能背誦不少。其中禰衡的《鸚鵡賦》字數較少,他記得最為清楚,於是就將《鸚鵡賦》全文借用,並略作修改: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恃隆恩於既往,庶彌久而不渝。

兩個時辰的考試,易九霄用了一個時辰就做完了,他為了不表現得很突兀,還是堅持到考場有幾人交卷之後才交卷。提前交卷的通常有兩種人,一種是基本不會做的,拿到題目無從下手,提筆無語,不如出去了事,另一種是太會做,下筆千言,洋洋洒洒一氣呵成。

第二日考經略,考試的時間同第一天,也是兩個時辰。經略主要考察的讀書人的治國和治世理念,給出了一個關於“抑盜”的題材,就是如何減少和預防盜賊,盜賊這個職業在任何國家都有,也是官員和民眾最為頭疼的事情之一。

易九霄兩世為人,治世經驗相對比較豐富,他從軍過程中也多次參加了緝盜,有很多經歷和經驗,於是就沒有借鑒前人,自己花了一個多時辰創作了一篇,順利交卷。

放榜是在一個月之後,易九霄和萬疏狂一起來到了開城縣考試院,考試院的廣場上有一座巨大的放榜台,上面貼着考中者名單,考生在一連串名單上尋找自己的名字,有名字的就是考中,無名字的即為落榜。

兩人來到時,廣場上已然是人山人海,幾乎大多數的考生都會來觀榜,還有一些無聊的民眾也夾雜在其中,進行品頭論足。現場眾生百態,有高興得手舞足蹈的,有捶胸頓足痛哭流涕的。

擁擠的人流將兩人推到了放榜台前,只見榜台上密密麻麻地寫着考中者的名單,大概有百餘人之多,易九霄和萬疏狂都是修鍊有成的人,只一眼就將名單看盡,但易九霄的名字居然不在其中,兩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面面相覷。

怎麼回事,難道是沒中?易九霄對這次考試還是信心十足,詩賦都是借用前人的佳作,經略也是自己熟悉的課題,以大宋的文學水準,在齊國沒理由不中啊。萬疏狂其實不知道易九霄考得怎麼樣,但他對易九霄有一種源自心底的信任,與易九霄相處的三年間,感覺易九霄處事沉穩,而且能力超群,於是他也堅信易九霄能考中。

正在這時,有個聲音在放榜台的另一側響起:“劉兄,快來看看今年的魁首榜,這個榜首易九霄你聽說過嗎?”

難道另一側還有榜單,兩人順着聲音來到放榜台的側面,果然有。但見上面寫着三個大字“魁首榜”,下面有三行些的字:第一名易九霄,第二名朱晨,第三名善輝。

那個被稱為劉兄的年輕人也來到了魁首榜前,對着剛才叫他的那位少年說:“柯兄弟,朱晨和善輝我倒是知曉,這兩人從就才氣橫溢,至於易九霄,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不知是什麼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