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你大宋又要對遼用兵,還要我西朝也出兵,這……”細封常瞪眼看着孫途,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就在他即將啟程返回西夏時,孫途竟又找到了他,並在那諸多苛刻的條件外增加了這麼個更叫他心驚的要求來。這才消停幾年工夫啊,大宋居然又要對遼用兵,他朝廷不是才剛剛起過亂子,就不怕窮兵黷武,反傷自身?

孫途則是一臉淡然地看着對方:“這有什麼不妥嗎?既然你西夏已願意尊我大宋為主,我們的敵人不就是你們的敵人,出兵協助,共擊遼國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細封常糾結了一下,還真不能說孫途的說辭有問題,畢竟作為屬國,當宗主國下令時,確實不能推辭,不然人家說不定就要調頭打你了,就連理由都是現成而正當的。可即便如此,他還是勸道:“可大宋兩年前才連場大戰,也奪回了心心念念的幽雲十六州全境,實在沒有理由再對遼用兵啊。何況,之前汴京城裡還出現了這等叛亂,不是該選擇與民休息,穩住現在的朝局嗎?”

“朝局從來就不是穩下來的,而是打下來的。”孫途立刻反駁道:“只有徹底征服了遼國,才能讓天下人知道我孫途與之前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談的傢伙有多大的不同。至於對遼一事,我大宋一直都與遼國有深仇,哪怕如今已奪回了幽雲十六州,可並不意味着當初的仇恨就到此終結。恰恰相反,兩年前的戰爭已把宋遼兩國推到了不死不休的對立位置,現在他國內又剛經戰亂大變,正是最虛弱的時候,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

孫途的這番話其實早在前日拿定主意,在朝堂上提出來時就已說過了。本來,對此決議童沐等人還是有所擔憂搖擺的,可隨着他列出了這一系列的理由後,朝中人等也就接受了再次北伐的決定!

是啊,現在的遼國因為耶律大石和耶律延禧的那場君臣內戰而傷亡慘重,城池破碎,元氣大傷。倒是宋國這邊則是一派欣欣向榮,北方幽州等地更是厲兵秣馬足有兩年之久,此時用兵,多了不敢說,七八成的勝算還是有的。

而更關鍵的是,隨着把李綱宋江等一眾官員抄家滅族,朝廷一下子又多出了好幾百萬貫的錢鈔來,正好把出兵最後的一點不足都給補上了。所以孫途才敢再提北伐,誓要趁他病要他命,把遼國給徹底滅了!

就連童沐等大宋臣子都被孫途說服,細封常一個西夏使者自然不可能反對孫途的這一決定。在好一陣糾結後,他終於是點頭應了下來:“此事我也會回報朝廷,但最終如何,還得【嘀嗒 fo】由陛下決斷。”

“是國主。”孫途突然提醒了他一句,這讓細封常又是一陣彆扭,但還是點頭:“是,將由我家國主定奪。”

孫途這才笑了一下,但旋即又盯着對方道:“不過有一點你可一定要記得把話傳到了,若你西夏在接下來的宋遼之戰中依舊首鼠兩端保持中立,妄圖再從中獲利的話,那我大宋便會在第一時間對你用兵。我想你也見識過我大宋如今最常用的那些破虜彈的威力了,卻不知你們的鐵鷂子和步跋子精兵能不能以血肉之軀擋住這等火器。”

“我……我記下了。”細封常一想到那日親眼所見的,轟隆一聲就把一大段城牆給炸塌的場景,心頭就是一陣生寒。要是宋軍真在與自家軍馬的戰場上使出這等兵器來,只怕西朝大軍的傷亡數字可就要比以往增加十倍不止了。再加上如今西朝國內資源短缺的問題,只怕真就離滅國不遠了。

所以哪怕孫途的威脅是那麼直接,他也只能認下,並將在回國後盡全力去說服自家皇帝——國主來配合宋人對被用兵。

“那就好,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我只希望你們党項一族是挑了個聰明人來當你們的國主,要不然……”直到這時 孫途才滿意起身,只是在到了門前時,才又突然說了一句:“因為要對遼國用兵,所以接下來一段時日我會相當忙碌,你啟程時我就不送你了。另外,代我跟結桑上師致意,告訴他西邊之地的百姓都少不了他所弘揚的佛法,可不要懈怠了。”

直到孫途離開後好一陣子,細封常才長長吐出了一口濁氣來,感到身上的壓力驟去。這次再與孫途相見,他感到這個往日的故人越來越是陌生,給自己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這讓他不覺再度嘆息,自己確實不該當來宋的使者啊,回到興慶府後,都不知該如何與父親和陛下交代了。

因為擔心孫途會突然再提出更多苛刻的要求來,細封常不敢再在東京久留,次日一早,就上表朝廷,得到允准後,即刻啟程。

而當他離開時,孫途還真就跟他自己說的那樣,並未出面相送,只派了鴻臚寺的官員代朝廷把他們送出了東京了事。而此刻的孫途,則投入到了調兵遣將,制定全盤北伐之戰的策略中去了。

因為朝中才剛剛平息亂事,再加上遼國現在今非昔比,實力大弱,孫途總算是接受了童沐他們的勸說,沒有再貿然親自北上帶兵,而是把這場戰事的兵權交到了种師道和董平等將領的手上。

這一點雖然讓孫途有些不那麼習慣,卻又不得不接受並嘗試着習慣。因為他現在的身份已經與以前大不相同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才是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不是皇帝卻勝似皇帝。如此一來,孫途就不能老和以前那樣總是衝殺在戰場的第一線,留在京城,鎮守全國才是他最該做的。

當然,不再輕易上前線就不代表孫途就徹底與戰爭無關了。恰恰相反,隨着身份的轉變,當戰事再起時,他身上的責任反而更重,事務也變得越發忙碌。因為他要從全局考慮,為前線將士提供一個更為可靠充足的後方,無論是兵員糧草的補給,還是其他輜重後勤的補充,所有的一切也全壓在了孫途這個當權者的肩上。

以往當孫途帶兵衝殺在前線時,還不會去考慮這些後勤之事有多麼的瑣碎與繁難,到了今日,真接手時,他才發現當真是千頭萬緒,困難重重。

畢竟這可是征伐一國的大戰役,所需要動用的資源就是個天大的數字,也需要調動大宋舉國之力來加以滿足,而這其中的種種細節和統籌安排可比尋常的排兵布陣或是帶兵衝殺要困難得多了。

哪怕大宋朝廷為了這一戰早已有了兩年的準備,但依然需要從地方調取足夠多的錢糧等物。若是由蔡京等人來做這些事情,他們自然不會感到太難,因為他們壓根不會去在意老百姓的死活,地方官倉里的糧食一下被搬空了也無所謂,要是再不夠,那就加重稅賦就是了。

可孫途卻不能這麼干,對北用兵還不是為了讓大宋百姓的日子更好過嗎,豈能捨本逐末呢?所以哪怕是調集各地糧草,也必須為官倉留下一部分以為急用的糧食,然後再根據各地的貧富分別抽取錢糧北上。

可即便如此,再加上那些一早就從犯官手裡抄沒出來的錢糧,依然還是填不滿幾十大軍所組成的這隻吞金巨獸,為此,國庫都差點被孫途給搬空了。

“都說大宋國富,勝過漢唐,遠邁明清,可我怎麼就一點都看不出來呢?”孫途在看着手中戶部轉運使等衙門送來的文書後又一次小聲嘀咕了起來。

身旁的童沐沒太聽清楚他的話,但還是明白了他心中的困惑,便苦笑道:“國富不等於朝廷也有錢啊。更何況早在兩年前,幾次大戰下來,朝中多年存下來的錢糧也都已花光了,這才兩年工夫,當然不可能徹底被填滿。”

孫途點頭表示理解,同時又是一陣頭疼。話說據他了解,別人打勝仗都是能賺錢的,怎麼到了自己這兒,卻是虧錢呢?比如說幽雲十六州被打下後,兩三年來幾乎每年都要跟朝廷伸手要錢要糧,為的就是養馬養兵。而到了真要出兵時,更需要舉國出糧出錢……或許這就是前幾十年大宋不敢輕開戰端的重要原因之一了,除了怕打不過,就是實在太燒錢了。

好在童沐的後一句話又讓他有了些信心:“倒是民間,因為商業繁盛,再加上最近稅賦減輕的緣故,所以倒是真多了許多的錢財糧食,這才是真正的國富。”

孫途一聽也笑了起來:“是啊,這不正是你我所希望看到的情景嗎?唯有百姓富足了,整個國家才能強盛。只是現在,因為時間關係尚未到後一步,而我現在又亟須要來自這方面的財富,所以我打算……”

“太尉,你可別又回到原來那些人的做法,干出敲詐百姓,掠奪民財的勾當來啊。”童沐有些急切地提醒道。

孫途把頭一搖:“我怎麼會幹出這樣的事情來呢?我只是打算借用,以朝廷的名義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