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莽山烙鐵頭蛇

科:蝰科

學名:ermiamangshanensis

英文名:mt.mangpit-viper

莽山烙鐵頭蛇全長可達2m,是具有管牙的毒蛇,通身黑褐色,其中間雜着極小黃綠色或鐵鏽色點,構成細的網紋印象;背鱗的一部分為黃綠色,成團聚集,形成地衣狀斑,與黑褐色等距相間,縱貫體尾;左右地衣狀斑在背中線相接,形成完整橫紋或前後略交錯。腔面除前述黑褐色具有網紋外,還雜有若干較大、略呈三角形的黃綠色斑。頭背黑褐色,有典型的黃綠色斑紋。尾後半為一致的淺黃綠色或幾近於白色。頭大,三角形,與頸區分明顯。有頰窩。頭背都是小鱗片。

莽山烙鐵頭蛇是我國特有種。目前僅知分布於我國湖南省宜章縣境內莽山自然保護區幾千公頃的狹小範圍內。

莽山烙鐵頭蛇被發現於海拔700—1100m的山區林下。6月下旬至7月產卵20——27枚,卵白色,橢圓形,卵徑34—38mm&#21550—66mm,重31——40g.產卵後親蛇有護卵與孵卵習性。在25—30°C溫度下,60天左右孵出仔蛇,初孵好蛇全長330——460mm,重15—35g。

莽山烙鐵頭蛇分布範圍狹小,估計居群只有幾百條。

莽山烙鐵頭蛇是1990年才為學術界發現而被命名加以科學記載的巨型毒蛇。到目前為止,所知該蛇的分布僅局限於幾千公頃的狹窄範圍內,估計該蛇種群只有幾百條。像這樣脆弱的種群,雖然有幸生活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但仍然不免遭受人為不斷獵捕與環境繼續惡化的命運,瀕臨滅絕的危境。

發現一種新蛇就是毀滅它。

尤其在中國,陳博士發現了這種蛇,其實才是最大的毀滅者!我是前幾天看cctv7才知道有這種蛇的,今天在網上搜了一下,感覺看難過!現在一搜,網上的論壇早有照片,都是港澳和國外的人在養!他們買到一條,不知道有多少條被捕殺和中途死亡的!拯救國寶“小綠龍”。

轉帖莽山烙鐵頭何時告別初級保護

李劍平

鄉村醫生陳遠輝被尊稱為“陳博士”,是因為他發現和保護了我國的特有巨毒蛇種莽山烙鐵頭蛇。

陳遠輝的家在湖南省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個莽山烙鐵頭蛇的蛇籠放在客廳門後,發散着腥臭味。室內四周整齊地排放着陳遠輝製作和購買的蛇標本,有40多種近400多條蛇。

莽山自然保護區有蛇類4科27屬50個種,分別為我國蛇類總科數、總屬數和總種數的44.4%、41.45%和24.15%。陳遠輝是保護區的鄉村醫生。

1984年,陳遠輝醫治一位蛇傷病人時,發現襲人毒蛇留下的齒痕達3.5厘米,而劇毒蛇五步蛇、眼鏡蛇傷人的齒痕只有1.1厘米左右,這是他從醫10多年聞所未聞的事。於是,他開始追蹤這種不知名的劇毒蛇。

1989年秋末冬初,林場職工捉到兩條大蛇和21條小蛇,準備販賣。

聞訊而來的陳遠輝一看,正是他要找的蛇。他用400元錢買下這些“寶貝”,請爬行與兩棲動物專家組主席趙爾宓教授為其鑒定。

結果,這種尚未被國際學術界定名的蛇,被命名為莽山烙鐵頭蛇。

後經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服基解剖比較,確證了莽山烙鐵頭蛇在蛇類演化中的特殊地位。並以莽山烙鐵頭蛇為模式種,新建隸蝰科莽山烙鐵頭蛇屬。

該屬只有莽山烙鐵頭蛇一種。這種中國特有巨型毒蛇成蛇體長兩米左右,重2至4公斤,分布於莽山一帶海拔600~1300米的天然闊葉林區。

莽山烙鐵頭蛇已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優先保護的一級野生動物名單中。1998年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其珍稀、瀕危價值與國寶大熊貓一樣。

莽山烙鐵頭蛇發現至今已有10多年了,被發現的成蛇只有10來條,且僅產於莽山,分布區窄,數量稀少,加之體大,目標顯著,很容易被獵捕。

目前,除了陳遠輝單槍匹馬地採取一些措施保護外,高層次的科學研究和擴大種群的工作還沒有啟動。缺少科研經費和助手是陳遠輝面臨的首要難題。

陳遠輝用蛇籠圈養了3條成蛇。他說,這樣做是沒辦法的辦法,是違背生物規律的,關在籠中的蛇遠離了其生存環境,生長發育受到影響,但至少能給前來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現成的蛇。

廣東暨南大學教授勞伯勛在給陳遠輝的信中說:“莽山烙鐵頭稍有閃失,就會像紅尾筒蛇一樣在我國消失。而那是遠比紅尾筒蛇更難以彌補的,因為紅尾筒蛇在國外還有多處分布,可莽山烙鐵頭一旦消失,這一物種就此徹底完了。”

——蛇類專家陳遠輝救護莽山烙鐵頭蛇的故事背景資料:

莽山烙鐵頭蛇,俗稱“小青龍”,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因1989年在湖南省莽山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而得名,1998年被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編印的《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世界“極危”級兩棲爬行動物。

目前,全球僅在湖南莽山自然保護區東部林區有發現,生存數量只有300條。

由於莽山烙鐵頭蛇在蛇類演化中有着極其特殊的地位,國際生物界以它為模式種,將它單列為“莽山烙鐵頭屬ermia”。

莽山烙鐵頭蛇還極具觀賞價值,全身青綠青綠,色澤鮮艷,被生物界稱為“蛇中熊貓”。

三千里送罕蛇,“小青龍”原來是新蛇種今年54歲的陳遠輝從小就對蛇類研究和蛇傷治療感興趣。

1965年8月,他考入湖南郴州衛校時,就主攻別人不屑一顧的蛇傷醫治專業。畢業後,他先是在郴州蛇傷研究所工作,後來,他又來到大山深處的莽山林業管理局職工醫院工作。因為莽山毒蛇多,蛇傷發生率高,自己在那裡有用武之地。

1984年的一天深夜,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將陳遠輝從睡夢中驚醒,林場的一名老工人被毒蛇咬傷了。陳遠輝立即披衣起床,他認真觀察了傷者左手的傷口後,心中不由得一驚,患處兩個毒牙痕間距離寬達3.5厘米。

作為中國蛇傷學會會員,他對我國已發現的49種毒蛇的特徵習性了如指掌,但從未見過如此寬的牙痕。於是,他趕忙問傷者是被什麼樣的蛇咬傷的。

老工人告訴他,是一種草綠色花紋、乳白色尾巴、啤酒瓶粗身體、三角形鐵頭蛇頭的大蛇咬傷的。當地瑤民中傳說莽山有一種全身青綠、乳白色尾巴、體形巨大的“罕蛇”,相傳為東海“小青龍”轉世。難道“小青龍”出現了?

陳遠輝想,這“小青龍”極有可能是一種從未被生物學記載和鑒定的“新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