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哈哈,他娘的,老子發財了!”

升龍府戰役結束,在保皇軍和興華軍的聯合攻擊下,升龍府被黎維佑攻佔,鄭主的勢力全面退出升龍府,逃到了安南西北部,以安西府為臨時首都,歸化府為前線。

從數據上來看,這一仗,鄭主元氣大傷。本身鄭主控制整個安南的北部,手下軍隊超過十萬人,雖然在和興華軍的多次作戰中損失慘重,但是並未傷及元氣,所以戰鬥結束之後,鄭主在全國徵召部隊,重新將軍隊擴充到十一二萬人的規模。

但升龍府一戰,徹底將鄭主的脊梁骨給打斷了,光是直接損失的兵力就超過了三萬人,而且鄭主在升龍府集中的五六萬軍隊可是手下軍隊的精華,損失了一半的兵力,鄭主再也無力發動新的攻勢,只能退守一隅。

而最讓鄭主感到絕望的是,因為升龍府戰役的失敗,鄭主對於廣平邊軍的控制力也全部失去,加上幾員邊軍大將全部在升龍府戰死或被俘,剩餘的邊軍群龍無首,升龍府周邊各個城池的守軍更是牆頭草兩邊倒,眼見黎皇復辟,直接投降了事。

鄭主的殘兵一路跟着他往西北逃跑,到了歸化府才收攏了兩萬多殘兵,加上西北原有的兵力,目前鄭主手上能掌握的軍隊不過三萬餘,如果興華軍繼續調集重兵一鼓作氣繼續攻擊,恐怕鄭主就要領盒飯了。但是高衡及時叫停了興華軍,黎皇剛剛復辟,吸收了這麼多人馬,佔領了這麼多城池,恢復了黎朝的主權,還需要大量時間消化,也沒能力一鼓作氣滅了鄭主。

如此,各方平衡在安南形成了,黎皇裁汰老弱,重新徵兵,得到了五萬軍隊,並且將邊軍打散重新編入部隊,暫時穩定了局面。

鄭主帶着三萬多兵力偏安一隅,倒霉的是,安南的西北部人口本來就不多,又處於和瀾滄國的交界處,局勢複雜,民族眾多,想要整合也不是簡單的事情。鄭主現在只能祈求對方不要打過來就好了,至於反攻,只能先放一放了。

南邊的阮主也不敢輕舉妄動,升龍府一戰的消息就像是長了翅膀一般很快傳遞到了阮主這裡,阮主得知保皇軍大獲全勝的消息後大吃一驚。一方面驚嘆於興華軍的實力,在阮主看來,興華軍不過是當初一個小小的邊境勢力,這麼才短短几年時間就發展成了龐然大物,至少在安南這片土地上,可以橫着走了。

另一方面更加被動的是,升龍府已經被黎皇重新佔領,如果廣平府繼續發生戰爭,那麼作為曾經的黎朝封臣,黎皇完全可以宣布阮主跟鄭主一樣是叛軍,這等於從法理上剝奪了阮主於南部監國的合法性,阮主現在要考慮的是怎麼維持自己的統治,顯然跟黎皇開戰是不明智的。

一場戰鬥下來,莫氏恐怕是最倒霉的,雖然出兵支持,但是並沒有實際動作,這樣一來,雖然沒出多少力,也沒分到多少好處,等於是白高興了一場,莫氏的地盤還是那麼大,這讓莫敬完非常鬱悶,可是黎皇已經控制了局面,自己現在有什麼理由出兵呢?

各方勢力達到了微妙的平衡,興華軍軍部先前預想的二打二局面沒有形成,而是形成了四方各懷鬼胎的局面,誰也不願意跟誰聯合,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從局勢上來看,這樣好像更加有利一些,興華軍可以在四方之間遊走,看誰不順眼就收拾誰。

升龍府皇城,白天盛大的入城儀式已經結束,黎維佑受到了萬民朝拜,大家對鄭主這種窮兵黷武的政策是敢怒不敢言,雖然不知道黎皇恢復統治之後安南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是人都是一樣的,希望後來者能比前人做得更好一些。而且黎維佑年輕,民眾們也希望年輕的皇帝能給他們帶來新氣象。

所以百姓們懷着這樣樸素的情感,對黎維佑是夾道歡迎,黎維佑激動得熱淚盈眶,本以為自己會像三國時候的漢獻帝那樣鬱鬱而終,沒想到竟然真的讓自己做成了這麼一件大事,黎維佑在皇城廣場上發表演講,承諾一定會帶領民眾過上好日子,升龍府內山呼萬歲的聲音在城池上空久久盤旋。

歡迎儀式結束之後,黎維佑當然要設宴對高衡等人進行款待,雖然高衡叫停了興華軍的攻勢,讓黎維佑心中有些不滿,但是不管怎麼樣,沒有興華軍全力幫助,也不可能有收復升龍府的戰果,黎維佑不可能做卸磨殺驢、忘恩負義的事情,所以必須要宴請高衡和興華軍全體將官,並且將當初答應高衡的事情給完成掉。

黎維佑知道這時候不能得罪高衡,更不能跟興華軍翻臉,往後還有很多事情要靠着興華軍,所以該給的東西一樣不能少,除了戰場上的繳獲全部給興華軍自己處理之外,進入升龍府之後查封的鄭氏朝廷的財產,可以讓高衡挑選,還有答應他的戰馬也全部到位。

高衡晚上謝絕了黎皇的好意,以戰鬥剛結束,安全性需要保證為由,帶着軍隊撤出了升龍府,在城外安營紮寨,等到物資接收完畢之後,就可以班師回去了。

酒宴上,高衡跟黎皇再次明確了戰後分配的事項。最重要的無非兩樣,一樣是土地,從現在開始,興華軍和黎皇以紅河為界,以京北鎮為兩家的交界點。

黎朝劃撥包含新安港的整個安廣地區給興華軍,這樣興華軍獲得了萬寧州到安廣鎮之間全部的海岸線以及數個出海口,另外北部的太原鎮也全部劃給了興華軍,興華軍獲得了整個安南的東北部地區,掌握了安廣鎮、太原鎮和諒山鎮三鎮土地,一共三座大城,十五座小城,面積大大擴張。

不僅僅是土地面積上,在人口和物資上黎皇也是大手一揮,比如戰馬,直接交給高衡三千匹鄭主官牧的戰馬,還有金銀財寶布匹無數。另外人口方面也是大力幫助,境內有華族血統的包括混血兒都可以去興華軍,來去自由,官府絕不阻攔,同時以黎皇的命令下達到阮主所在地區,等於給阮主出了個難題,不配合,有犯上作亂的嫌疑,最起碼名義上不好看。配合,又有些不甘心。

但是高衡不管那麼多,地盤擴大了,人口是越多越好,不僅僅是漢族,只要是華夏體系內,少數民族也一樣是炎黃子孫,比如阿木不就是彝族人。

說到阿木,城外軍營內,阿木捧着酒壺,一邊大笑一邊豪飲,方才的聲音就是阿木發出的。作為彝族人,本身阿木就好酒,可是興華軍軍紀嚴明,戰爭期間不許飲酒,這可把阿木給憋壞了,今日高衡給他們放假,阿木立刻從鄭主的私庫中找出酒水,痛飲起來,今日他的心情是真的好。

作為騎兵主將,他沒有那麼多全局思維,主要心思還是放在自己的騎兵旅上,今日,他得到了兩個好消息。一方面,黎皇給高衡戰馬三千匹作為補償,另一方面,戰場上的繳獲已經清點出來了,興華軍重創了鄭主麾下的騎兵,繳獲了大量戰馬,去掉受傷的不能用的戰馬,剩下的士兵們經過清點,還剩下一千八百多匹,加上黎皇給的三千匹戰馬,一場戰鬥下來,光是戰馬就增加了近五千匹,而且這些戰馬是立刻就能投入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