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要想創建帝國、成為皇帝或者國王,或者退一步,想要成為一個強權統治者,其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本國勢力範圍內獨一無二、無可匹敵的軍事能力。

只有無可匹敵的軍事能力、過於耀眼的個人能力和威望才能塑造一個強權者,或者說皇帝、國王。

沒有強大而耀眼的軍事能力,就沒有強權。

當然,如果這個能力還能輻射到域外,成為世界範圍內的軍事強者,自然更加有利於鞏固統治和權力。

華盛頓的軍事能力顯然不足以讓他成為那個唯一的選擇,而法國人自然也不可能來做美國的國王。

在這種情況下強行成為國王,除非華盛頓直接躺平,當一個有名無實的虛君,否則必然會引起美國新一輪的內戰。

憑什麼你華盛頓能當國王?

立下大功的也不是只有你一個!

再加上英國佬對於失去北美殖民地極其不甘心,一旦美國發生內亂,英國佬極有可能捲土重來。

到時候,美國有極大可能會再度淪為殖民地,他們這群反抗帶英的人一定會被英國佬清算掉,到時候抄家掘墓,誅三族之類的,只有美國人想不到,沒有帶英做不到。

但是鬆散的邦聯也不利於美國存在於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之上,美國必須要成為聯邦而不是邦聯,否則就難以在極其不甘心的英國佬的仇視之下生存。

種種因素共同推動之下,數年的時間裡,美國內部在華盛頓等人的協調下達成了多方妥協,採取歐洲啟蒙思想的一些制度成果,以三權分立的模式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國家。

各州讓渡一部分權力給聯邦政府,聯邦政府也允許各州留存一部分權力,並在權力制衡的模式下給予各州一部分直達中央的權力,甚至允許各州保留實際不由聯邦指揮的軍隊以維護各州本地的利益。

由此,雙方勉強達成妥協。

然而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因為這套制度誕生的初衷,是為了讓一個新生國家能夠最大限度平衡內部矛盾而面對外部壓力,以求取生存,矛盾依然存在,只是外部壓力太大,不得不暫時擱置。

一旦外部壓力帶來的危險不再能威脅這個國家的生存,這個制度本身就會成為最大的問題。

所以美國在冷戰結束之前從未用民主標榜自己,他們是用自由作為核心競爭力的,他們的這套制度的底層邏輯為的是“自由”,而非“民主”。

他們所謂的自由的根本,是地方實力派不想在聯邦強權的壓迫下失去自己的利益的自由,本身就不算什麼正兒八經的自由,更遑論民主。

一旦強行套上了與本身制度運行底層邏輯嚴重不相符的“民主”概念,自相矛盾的地方便暴露無遺。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趙學寧認為美國佬所謂的民主和自由,以及他們的三權分立,是只有他們自己才能玩的轉的一套東西,不是自由,也不是民主,而是某種奇奇怪怪的東西。

所以,趙學寧最初有想過要仿照美國佬的設計,搞一套蘭芳特色權力制衡模式,讓司法院和立法院獨立運轉,以限制大總統的權力,防止再出現一個說一不二的獨裁者。

但是在攻略帶清和穩固統治的過程中,他漸漸意識到美國式的三權分立的本質是既得利益者之間為了生存而進行的相互妥協,而非共和民主的理想。

如果要限制大總統權力、不讓大總統走上獨裁專制的道路,從這個角度出發而刻意採用三權分立,幾乎就等於是刻舟求劍。

美國佬那邊沒有一個有強大軍事能力的天降猛男能夠壓制一切,為了自身的利益和生存,逼不得已,搞出了適合他們的方式來建立聯邦,以共同應對險惡的世界叢林。

美國佬沒有的,蘭芳有啊!

蘭芳有一個超級強而有力的天降猛男,足以威壓一切的存在。

那就是他自己。

他手中的軍隊可以蕩平一切矛盾,他強悍的武力可以壓服一切不滿。

美國佬沒有形成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集體,但是蘭芳就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集體,也就是說,蘭芳不需要向其他勢力妥協也能建立統治。

蘭芳靠着實打實的軍事力量從海外一路打回來,推翻罪惡的滿清政權,解除壓迫,均貧富,再造中華,有大功於天下,得國之正,不需要過多的贅述。

再加上趙學寧不要家天下,而要公天下,不為一己之私而推翻帶清,為再造中華而推翻帶清,這樣的態度表明出來,蘭芳共和國的正義性簡直突破天際。

一個有着如此正義性的政權,哪裡需要靠拉攏、妥協來建立統治?

清政權一被清算,土地一旦重新分配,工業革命一旦開始,蘭芳的集權統治是必然的。

這是順其自然自動能得到的結果,沒有任何波折,不會有什麼人反對。

所以趙學寧明白了,自己要做的不是搞什麼名義上的三權分立,不是去朝着那些所謂的自由民主去使勁兒,而是要確保當前局勢下的集權不會變成極權。

更準確的說,他發現如果想要實現共和民主的理念,他要追求的便應該是集權與分權之間的動態平衡。

當一個組織或者公司剛剛起步創業的時候,往往都是處在一個高度集權的狀態下,比如蘭芳公司最早也是趙學寧一個人做決定的。

隨着公司規模的擴大,一個人的精力不足以應付全部的事務的時候,分權也就是必然產生的情況。

過度的集權,會走向極權專制的深淵。

沒有足夠的集權,如此一個龐大的國家必然會出現一盤散沙、互相掣肘、辦不成大事的困局。

唯有在集權和分權之間達成動態平衡,才是唯一正道。

但是想要達成這個集權與分權之間的動態平衡,又該是如何的千難萬險呢?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自古人心難測,由眾多人組成的國家,更是難測之集大成者,想要追求動態平衡,無異於在雞蛋上跳踢踏舞、在鋼絲上做平板支撐。

隨後,趙學寧發現自己現在所採取的國務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制度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向這個動態平衡靠攏了。

國務委員會是行政層面的最高決策機構,是政府和大總統協商處理國務的機構,政府是其下屬,是行政執行部門。

軍事委員會則主掌軍事,下轄參謀總部、陸軍部、海軍部,是軍隊和大總統協商處理軍務的機構,專司軍事決策與軍事執行。

而關乎到二者必然重疊的軍費、軍事物資等等後勤事務,則由最為特殊的國防部負責協調。

國防部專司軍隊後勤事務的管理,負責針對軍隊物資方面的需求協調行政部門予以提供,並總管後勤物資,進行監督、發放、審計。

總而言之,國防部就是軍隊的大管家,但與此同時也屬於國務委員會下轄政府的範疇之中,屬於二者重疊交匯的特殊狀態。

另外在司法方面,在尚未正式頒布的蘭芳憲法之中,趙學寧嘗試增設法務委員會,下轄司法總局和立法總局。

三個委員會各管一攤,彼此互不統屬,各有各的決策機構和執行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