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门天下》 冷月和风

瑕陽,河西三郡之一,三面晉山之南,陽河之北,故曰瑕陽。

魏軍沿著津水自孟氏來到瑕陽,此地距離安邑不過二百餘里,作為秦軍退往蒲阪的必經之路上,信陵君選擇了此地作為主戰場。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信陵君登高望遠,眺望著前方的平原地帶,目光中透出一絲凝重。

伏念在信陵君身側,道:“君侯可是憂心秦軍的來襲?”

“秦軍之悍勇,遠勝於我等,此戰將會是一場苦戰,此戰若不能阻敵,則攻守之勢異也,到時秦軍進可挾威進敵,退可撤走蒲坂,如此一來我軍便再難攻破秦軍,此次合縱也再難達成目的。”信陵君道。

“只怕我軍一敗,聯軍心也就散了……”

此戰乃是他計劃中的關鍵,不容許有半點失誤,他必須要保證萬全,否則將功虧一簣。

他相信蒙驁絕不會放過如此關鍵的戰機。

他素來將伏念看做與他是同級別的存在,他問道:“念,你可知我為何選擇在此處與秦軍決戰嗎?”

伏念看向腳下之山川,回答道:“四塞之地,利於守;四通五達之郊,利於戰;守不如戰,戰不如巧變。

瑕陽為三地之咽喉,足以指揮安邑、解、蒲阪三地,控扼秦。”

“信陵君乃是為了逼出秦軍,與秦軍決戰。”

“正是如此。”信陵君頷首道,他對伏唸的回答十分滿意。

“你且說,此戰該如何打?”信陵君道。

“君之謀略,非一般人能比擬,念便以君之謀略而論。”伏念道。

“君之所想乃是中心開花之戰法,以我一軍之力誘敵來攻,拖住秦軍,直待我方後續援軍到達,若能堅守到那時,則秦軍必敗。”

此戰之理念在於堅守某一戰略地域,誘使敵方部隊向己方運動,配合友鄰部隊對敵方實施反包圍,待時機成熟後,配合友鄰部隊打擊敵人,全殲敵軍。

“正如你所言,此戰之關鍵便在於我軍能否抵擋住秦軍的猛烈攻勢,直至援軍抵達。”信陵君道。

“然平原無險可守,你說該如何抵擋秦軍的攻勢?”信陵君又道。

“兵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自是該依此理,求以弱勝強之機變。”伏念道。

信陵君讚賞的看了伏念一眼,伏念雖年少,但卻是有真才實學之輩,他道:“我知你學貫古今,想必已有應對之策。”

伏念知他是認真的,當即將心中所想托出。

………

瑕陽北郊,魏軍士卒正在夯土,一堆堆碎石、沙礫、紅土、石灰被刨入坑中攪拌起來,然後堆放在一旁,澆築上一層泥漿後用版築夯實。

所謂版築,就是築牆時用兩塊木板夾出一個空間,兩板之間的寬度等於牆的厚度,板的外側用木柱支撐住,再用繩牢牢捆住固定,用杵築一層一層打結實。

這種用於築牆的夯土也被稱之為三色土,秦漢時期的建築大多都是用夯土砌成的。

在兩側壘牆的中間地帶,有一百二十丈之寬,魏軍本陣就佈置在這裡,之所以達一百二十丈寬的理由有二:一是,比起屬下兵數,防衛線顯得很長,就此無法在全線配兵的現狀看來,足夠搭蓋帳篷與能無阻礙地移動臨時兵的寬度是必要的。二是,當秦軍對魏軍內外兩側防線發動進攻時利於魏軍迅速出擊。

西面的土丘下張炭像是監工一般,一邊觀察還一邊指點著,他一邊指點一邊搖頭嘆氣,顯得十分懊惱。

一個魏兵從壕溝中抬起頭,道:“張大人,我們挖的已經夠深了,不需要繼續挖了吧?”

張炭看了一眼這個魏兵,道:“你不懂,此刻我們還未完全挖好,還需要再加固一下,若是這一片挖好之後,再加上一些細微的修繕就差不多了。”

“需再挖一尺。”伏唸對張炭道。

張炭聽聞伏念之話,立即將話回了那些魏兵。

伏念視察著工地,這是他第一次負責工事的修築。

這是他第一次真正負責戰術設置,信陵君採用了他的建議。

眼下這片土地一條條的壕溝錯綜交叉,縱橫交織,縱使是秦軍騎兵來了,想要輕易的突破這些壕溝也是不太可能。

此戰成敗的關鍵便在於如何設置包圍圈,按一般人的做法“圍點打援”,包圍圈絕不會把自己困住,而伏唸的包圍圈卻是反其道而行,偏偏要把自己困住。

按照伏唸的設想,魏軍在瑕陽設下包圍網橫跨河川,分為內外兩個大圈。內圈防衛線全長31裡,外圈長約50裡,兩圈中間為魏軍的戰場,也是安全地帶,最窄處120米,這個寬度讓士兵無阻礙的攻擊移動是必要的,再者即便受到秦軍攻擊,如果秦軍無法突破前一道防線,位於內側防線的魏軍因位於射程外,仍可以安全地作業。

伏念視察完西丘,便往東郊而去,這一帶乃是由韓奐負責。

一部分魏軍則在收集木幹或堅硬的粗枝,削尖前端,接著沿壕溝外側,挖掘四尺深的穴,把削尖的前端朝上埋。為了不讓這些尖幹輕易被拔取,便事先將這些木幹及粗枝相互連接後才掩埋,這種尖幹分五列圍繞全線。如果敵人踏進那裡,一定會被尖銳的木樁刺到。

除此之外,魏軍還在外圍挖掘了許多深四尺的洞穴,那是類似捕狼的洞穴,越靠底部形狀越狹窄。這個洞穴地埋藏了前端削尖、燒硬了的木樁,至穴深三分之一處以土強固,其上則以小枝或柴掩蓋這些陷穽式的洞穴。

為了防衛的功效,再這兩層之外又在外側加了另一層,埋進長三十公分、前端有帶著鈎子的木樁,地面上亦滿布鈎刺。

整個工程分為內外兩側,與內側相同的七層防衛工程,也以同樣的順序在外側施行。

作為唯一溝聯魏軍兩大戰場的安全通道,伏念現在了陽河西岸作為第二戰場。

信陵君命龍賈及季桓率兵依託河流佈陣,佈置了一個口子,限制對方優勢兵力的側翼突破。

一旦敵軍進入這個口子,實際部署的有預備隊。等對方沿著河岸試圖側擊自己,側翼預備隊馬上利用河岸封閉突破口。

如果可以封閉河岸的口子,不但可以打亂對面在右翼的進攻部署,實際上也動搖了對方兩翼迂迴的整體部署。

這裡將會成為絞肉機,看似是一道突破口,實則是引誘秦軍源源不斷來攻的死亡地帶。

………

“報!上將軍!瑕陽以北發現秦軍蹤跡!”

一個探馬快速奔至帥帳前,稟報道。

“距此地大概多少裡地?”信陵君問道。

“大約一百里。”探馬答道。

如此一來,離秦軍大軍壓境至多二天時間。

這幾日以來他命紀嫣然、楊公邪等一眾俠士一直密切注意秦軍動向。

黑冰臺的人和六國俠客在偵查與反偵察中早已經過無數場血戰。

信陵君走出帥帳,來到大營外,望著山下的防線,整個構想中的防線雖未完全建成,但也基本完成。

一百里外,秦軍如黑色潮水一般洶湧而來,這是一股令人窒息的龐大軍團。

大將蒙驁坐鎮中軍,身穿紅色戰甲,威風凜凜,氣勢逼人,一雙虎目中閃爍著冰冷的殺意。

他望向南方,那裡正是瑕陽的方向。

瑕陽這個地方可以隨時北上斷了他的糧道,所以他不能不來,他向來不是一個坐以待斃的人。

況且瑕陽這地方是個大平原,正適合他的大部隊攻擊。

這信陵君竟敢選此地為戰場,可見他的膽魄,不過他蒙驁亦不懼,只要他能率先擊破魏軍的大陣,他就可以佔據主動,反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