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愛卿的想法,和朕的意思不謀而合,只不過一旦我大唐將士凱旋,屆時又該如何是好呢?”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雖說給魏徵交代其他的事情,能夠讓他短時間之內不再過問這樣的事情,可一旦魏徵回來,他還是要詢問這樣的事情!
這二人的一番談話,就如同精打細算的商人一般,旁邊的李玉兒看得也是直搖頭,當即就開口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皇兄,如果玉兒沒有記錯的話,那程處亮發放的軍餉,應該是五十萬兩銀子吧?這些錢並不多,到時候從私庫之中撥出,也不算是什麼問題吧?”
李玉兒雖說平時聰明狡黠,不過一直都並未過問政事,所以此時說出來的話語,自然也是極為幼稚。
那李世民聽完之後,隨即也是哈哈大笑了起來,掃了一眼四周之後,只見他拿出來了一張字帖,交給了那李玉兒,那正是唐天所寫的《六國論》。
“玉兒還是多讀一些唐愛卿的文章吧,或許能夠從中得到答案!”
此時李世民遇到的局面,根本不是他出不起這些錢的事情,而是國庫已經處於赤字空虛的情況了,如果這一次遇到事情動用私庫,下一次遇到事情動用私庫,豈不是像極了《六國論》的賄秦!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
這樣的應對之法不僅沒有化解眼前的危機,而且還會醞釀出來更為巨大的危機,畢竟他李世民的私庫雖說不少,不過總有耗盡的一天。
如果當真是遇到了什麼重大的事情,哪怕是把私庫的錢財都拿出來都無法化解,到時候又該如何?
這樣的道理,李玉兒並不明白,可唐天卻也知曉,事實上這一次他來見李世民,也正是為李世民的大唐能夠長久地發展進行鋪路。
所以此時在李世民遇到這樣的困境之後,唐天也是試探地開口詢問了一句。
“陛下,古人言窮則思變,如今我大唐既然陷入了這樣的困境之中,不知陛下可曾想過變法?”
一語說出,李世民的眼中頓時就露出了詫異之色,看向唐天的目光,此時既有懷疑又有欣喜。
他清楚唐天絕非庸碌之人,不然也絕對無法寫出《六國論》出來,可這唐天究竟有多少的本事,能否幫助到他李世民,這一點李世民卻不知曉。
如今聽到了唐天話語大膽,竟然說出來了要變法之後,李世民的內心也是變得信息了起來。
因為從這唐天的話語之中,他也是聽出來了對方或許已經有了法子!
“哦?難不成唐愛卿心中已經有了辦法不成?”
在詫異的目光轉變成為欣喜之後,李世民也是連忙開口詢問了起來。
而唐天聽到了這樣的詢問之後,原本就是打算在李世民面前展示出來一些能力的唐天,當即也是點了點頭。
“陛下!唐某並非是聰慧之人,不過也明白窮則生變的道理,既然如今的賦稅已經不夠大唐的開支用度,或許大唐也要該是改變收稅之法了!”
幾乎絕大多數變法,都是圍繞著強國和富民兩個方案來進行,如今的大唐兵峰所向披靡,不久之前唐天更是和李績李孝恭二人一同攻打下來了突厥汗庭,所以強國自然不需要改變。
而唯一要做出改變的,也只有這富民之法了!
按照原本的框架,李世民如果需要完成富民之法,必須對百姓輕徵賦稅,並且還要獎勵農耕,大力發展農業才行。
可如今伴隨著土地兼併眼中,越來越多的土地都是被士族和地主控制,百姓真正能夠進行耕種的土地少之又少,不少百姓更是需要租賃地主的土地才能夠進行耕種。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這些百姓僅僅只是維持自己一家幾口的糧食也已經是極為勉強,更別提進行上繳賦稅了。
而對於那些士族地主來說,他們掌控的不少土地,可真正上繳的賦稅,也是按照人丁來進行繳納,上繳的賦稅幾乎是九牛一毛。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那些為富不仁的士族,搖身一變成為了安分守己繳納賦稅的良民百姓。
反而是那些勤勤懇懇一年到頭耕種也無法養活一家子人的普通百姓,卻成為了威脅只能四處流亡逃難的刁民。
也正是因為親自見過百姓和士族極為懸殊的差距,所以真正當唐天見到了李世民之後,也是說出了這些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