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還未完全亮起,唐天便乘坐著車轎離開了豐邑坊,直蹦皇城而去。
在這馬車之內,王玄策看起來還有一些緊張,畢竟他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一朝天子,自然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真正要說起來,這王玄策應該也是這一次制科的狀元了,只不過畢竟制科還是比不上正常的科舉,所以他的待遇也是並不怎麼高。
不過就算是如此,他畢竟也是制科挑選出來的人才,也有理由要見一見朝堂的文武百官。
“老師,這還是學生第一次上朝,可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聽到這樣的話語之後,一旁的唐天隨即也是呵呵笑了起來,當即就打趣道。
“哈哈,你不用如此緊張,這也是我第一次入朝,到時候你不用緊張,只要你並未越界,誰也無法奈何你!”
如此一番話語說出,王玄策的內心這才稍感淡定,跟隨在唐天的身後,也進入了朝堂之中。
唐天作為夏國公,身為一方封疆大吏的他,原本就不需要如同這些京官一般整日上朝。
這一次上朝一來是受到了李世民的召見,稟報制科選士的事情,二來也是為了推行募兵改革,所以這才來到此處就是了。
儘管是一次普通的朝會,唐天還並未開口說出任何提議,不過武將出身的他僅僅只是往那裡一戰,整個人的氣場還是鎮住了在場的不少人。
哪怕是已經被封侯了的李績,儘管此時也出現在了朝堂之上,不過還是站在了唐天的身後。
畢竟這李績就算是功勞比起唐天更大,可畢竟也還是一個外人,而唐天可是和安定公主李玉兒定下來了毀約之人,所以算得上是皇親國戚的他,自然也是要在對方之前。
真正氣場不落後於唐天的,恐怕也只見當朝如日中天的河間王李孝恭了。
原本李孝恭就已經是功勳卓著的皇室宗親,這一次更是徹底地平定了突厥之地,被冊封成為了河間王,地位比起唐天也是隻高不低了。
不過因為李孝恭清楚唐天接下來要做的是事情是何等重要,所以為了不喧賓奪主,真正在面對唐天的時候,他也是主動做出了退讓。
這樣的一幕被在場的其他文臣武將看在眼裡,也均是露出了濃濃的驚訝,彼此心中也均是好奇了起來,這唐天究竟有什麼能耐,竟然就連李績和李孝恭都要避其鋒芒?
有這樣疑惑的不僅僅是這些朝臣,就連那王玄策在第一是入朝,在看到了文武百官對於自己的老師如此畏懼之後,也是陷入了詫異之中。
或許自己的這位老師,比自己預想之中的更加要受到陛下的恩寵呢!
因為這一次朝會和以往不同,唐天李績李孝恭這樣的武將都要親自前來,所以為了保證李世民的安全,此時的朝堂之上,也是出現了不少護駕的玄甲軍。
一時之間,這朝堂的氛圍也是變得有些陰冷了起來。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李世民也終於是在千呼萬盼之中,緩緩地走了出來。
滿朝文武見狀,此時也是恭敬的拜了下去,一時之間萬歲之中不斷傳來。
“諸位愛卿平身吧。”
朝堂之上李世民的話語充滿了威嚴,聽不出來任何感情,真正當他讓在場的所有人全部都平身之後,他並未直接就開口詢問唐天,而是對兵部進行了發問。
“這段時間前線的戰場,可有什麼消息傳來?”
這是李世民每一次上朝之前,都會開口詢問的事情,同時也是對大唐來說影響最為巨大的一件事情。
畢竟雖說如今突厥之危暫時化解,可大唐還是四面受敵。
西方有吐谷渾和吐蕃大軍蠢蠢欲動,東方更有高句麗大軍聚集,在這兩面受敵的情況之下,大唐卻又因為和突厥的交戰損失不小,導致內部極為動盪。
如果這個時候前線再發生了任何意外,這可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李世民對於這樣的事情才會格外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