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李世民目光凝重,說出來了自己的想法,按照他的計劃,朝堂之上應該總有些見風使舵的人物,在聽到了自己的看法之後,也會聽從自己的意見。
只不過李世民直到現在才知道,原來自己一直都是太小看這群朝廷官員了。
幾乎是在他這樣的一番話語說出之後,諾大的朝堂之上,此時文臣百官紛紛開口了起來。
“陛下!過剛易折,如今大唐內部財政空虛,實在是不宜繼續發兵啊!”
開口說出這樣一番話語的是,是戶部的官員。
在這戶部的官員開口之後,工部的官員也是繼續開口補充了起來。
“不錯!陛下或許不知道,如今僅僅只是工部提上議程修建的宮殿建築,就已經要耗費巨資。更別提長安城的擴建,還有陛下前段時間要求修建巨船,如今恐怕工部對於甲冑箭矢的補給,將會跟不上進度啊!”
戰爭不僅僅打的是兵力的盛大,更是打著內部的資源。
前線將士每一天都需要供給大量的糧草,這是最為基本的,除了糧草之外,他們還需要提供裝備劍甲和弩矢。
這些雖說有專門的軍器監來複雜補給,可是工部也有參與其中,所以此時如此一番話語說出,也的確是在給李世民壓力了。
平常時候,戶部和工部一直都是如同財神爺一般的存在,大唐哪裡有什麼問題,都是他們來出手解決。
可此時聽到了這兩個部門也都給自己哭窮,饒是李世民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就連他都尚且如此,更別提那些其他的文臣了,在聽到了這樣的話語之後,一個個的開口訴苦了起來。
聽到這樣的話語之後,李世民臉色也是愈發難看了起來,若是換做他還是秦王的時候,又或許是剛剛登基的時候,或許他還會力排眾議,做出自己的決定。
不過眼下卻是如同,真正開始處理朝政之後,他顧慮的事情也是有很多,這個時候自然無法繼續一意孤行了。
“房愛卿,此時你有什麼看法呢?”
在其他人都拒絕了李世民的想法之後,李世民也是頗為無奈,只能繼續開口詢問起來了房玄齡。
畢竟這房玄齡也是一個極為聰明之人,而且和長孫無忌理大於情,敢不給自己面子不同,房玄齡為人精神小心,此時李世民如此對他詢問,他一定不會讓李世民失望。
那房玄齡聽到李世民點名要讓自己開口,此時的他嘴角當即就露出了幾分苦澀,很顯然難以回答。
他在朝堂之上威望也不低,若是堅定的支持李世民或許也能夠引來不少朝臣的贊同,只要能夠形成對抗之勢。
到時候哪怕是反對繼續發兵的比贊同繼續發兵的要多,李世民也可以動用自己的天威,強行做出決定。
不過房玄齡也清楚,一旦自己真的這麼做了之後,恐怕日後在朝堂之上,自己恐怕也是要如履薄冰了。
所以在李世民開口詢問的時候,他的臉上也是露出了認真之色,正當他打算開口做出回答的時候,突然他的眼前一黑,竟然直接就這樣暈死了過去。
“房大人!房大人?”
四周文臣看到這樣的一幕之後,此時也是紛紛開口呼喚了起來,只不過對此房玄齡卻依舊紋絲不動。
看到這樣的一幕之後,李世民哪裡還不知道房玄齡這是不想得罪兩邊,左右為難之下,也只能故意裝暈了。
雖說清楚這一點,可他也並未點破,隨即更是讓人把他抬了下去,吩咐御醫去看看之後,臉上再度露出了幾分失望。
難道這諾大的朝堂之上,竟然沒有一個贊同自己發兵,力挽狂瀾的臣子了嗎?
正當李世民心生絕望,開始想著自己是不是也要做出妥協讓步的時候,突然一聲高呼也是傳了過來。
“陛下!如今北方戰局至關重要,更是關乎大唐國運,臣以為萬萬不能退兵啊!不僅如此,陛下應該嚴肅軍法,自今日起妄言撤退,不顧大唐國運之人,都該進行嚴懲!”
如此一聲高呼,話語說得極為堅定,在場所有人聽完之後,也只覺得精神一震,霎時之間滿朝文武大臣目光全部都放在了這個人的身上。
一開始這些文成還以為開口說出這樣強硬話語之人是一個武將,可是真正在看到了這個人之後,他們也是徹底愣住了,這竟然是一個文臣。
也正是因為如此,聽到了這樣的話語之後,當即就有人開始對他進行了人身攻擊。
“魏徵!你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哪裡還有你說話的份,還不速速退下去!”
開口說出這一句話的不是別人,正是之前經過唐天點撥的魏徵!
自從那次和唐天交談之後,魏徵也是找到了方向一般,從此也不再繼續迷茫。
這段時間他更是對邊境指點,大唐和突厥的紛爭進行了一番瞭解,也正是因為如此,眼下他才會說出這樣的話語出來。
看到自己的話語說出之後,竟然受到了旁人的呵斥,魏徵也是不為所動,繼續不卑不亢地開口了起來。
“魏徵乃是諫議大夫,掌管議論之事,如今朝堂之上,魏徵如何不能開口?”
如此一番質問說出,那個開口呵斥魏徵的臣子此時底氣頓時就虛了不少,儘管他的官職比魏徵要高許多,可也明白對方所說不錯,他也只不過是在做自己的分內之事。
既然無法讓這魏徵住嘴,眼前這個人呵斥之人隨即也是從魏徵的話語之中開始挑毛病了。
“我大唐國運昌隆,四方更是安定,又如何需要和突厥進行國運之爭?此番大軍歸來修整一番,來年再起兵戈討伐突厥,到時候豈不是把突厥蠻夷玩弄於鼓掌之中?”
“你一個小小的諫議大夫,懂什麼戰爭?”
一語說出之後,魏徵不怒反笑了起來。
“大人,你說魏徵不懂戰爭,那魏徵敢問一句,大人可清楚如今突厥有多少戰馬壯士,又有多少供給之糧,而且這些糧草都來自何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