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公府,一時之間極為熱鬧。
不少衣著華貴氣度不凡之人,此時也均是受邀前來,他們有的是富甲一方的士族,有的是朝堂之上某某家族的代表,可以說參與進來之人,全部都是非富即貴!
在這其中有些人是和唐天多多少少有些交情,不過更多的人還是之前從來都沒有和唐天有任何的接觸。
此時真正當唐天把這些人全部都邀請過來之後,也並未直接說起自己的來意,而是和這些富貴之人開始閒談了起來。
言語之中,唐天一方面詢問他們在家族的生意之中是否需要什麼幫助,又說起來了經濟特區建立之後對他們有沒有什麼變化。
在這樣的詢問之下,更像是這唐天在瞭解經濟特區給長安帶來的好處和壞處一般。
聽到這樣的詢問之後,那些在這經濟特區的建立之中收穫匪淺之人,此時也均是開口說出了自己對於經濟特區的看法。
對於經濟特區的建立,可以為突厥進行貿易,他們自然是極為接受的就是了。
不過在這其中,還有一件讓他們有些不滿的事情,那就是經濟特區的東西,繳納的賦稅太多了!
而且經濟特區的賦稅繳納,並非是相同的賦稅,而是根據貿易額的上升,將會成指數一般的上升!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如果只是把自己的一些特產,販賣給那些前往經濟特區的外族之人,因為這其中接觸的銀兩並不算多,所以他們也就只需要繳納一成的賦稅。
這樣的賦稅並不高,在官府提供了這樣一個貿易的平臺之後,不少百姓也都是能夠接受的。
可是對於那些專門的商人來說,這樣的賦稅卻是完全不同了,所謂一個商人他們走南闖北,一下子需要買賣的東西不少。
所以每一次進出經濟特區採購東西和販賣東西,都是一筆不菲的數目,真正在交易的時候,往往一次需要完成數萬兩銀子的貿易額。
可是對於這些商人的稅率抽成,卻並非是一成的賦稅,按照唐天的規定,一個月的時間之內,利潤超過了五百兩銀子的,就要上繳二成的賦稅了。
至於一個月利潤超過了三千兩銀子的時,那可就要上繳三成的賦稅了,而對於超過一萬兩利潤的,到時候上繳的賦稅,可就直接是四成的賦稅了,同時這也是封頂的賦稅了。
對於這些士紳貴族來說,因為生意做的很大,所以往往單次的貿易和進出貨物,利潤都超過了數萬兩,每一次需要上繳的賦稅,自然也是極為龐大的數目。
所以對於這樣的賦稅抽取,不少士紳私底下也還是頗有意見的,不過因為畢竟總體來說他們也還算是賺取了不少錢財,倒也並未對於這樣的事情太過在意就是了。
如今唐天看起來似乎在打算了解經濟特區的弊端從而進行改進,所以面前這些人自然也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就是了。
幾乎是在如此詢問說出來了之後,當即就有一個士族的代表之人此時就站了出來,並且開始哭訴唐天這經濟特區賦稅的不平等了。
“夏國公!你提議的經濟特區,可謂是真正的神來之筆,讓我中原的東西可以流通到草原,也能夠讓草原的東西來到我中原。”
“只不過真正要說起來,卻還是有一個弊端,那便是這些賦稅實在是太高了!”
“對於我們這些商人來說,每一次貿易需要上繳的賦稅,足足有四成之多,一年到頭賺取的那些錢財,全部都上繳成為了賦稅呢!”
在這樣的話語說出之後,旁邊當即就有一個人連忙附和了起來。
“可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這經濟特區的賦稅實在是太高了,若是長此以往在商人的利益受損之後,只怕經濟特區也無法進行長久啊!”
聽說這經濟特區無法長久維持下去,唐天臉上看起來似乎也是露出了幾分慌亂,隨即也是亂忙開口請教了起來。
“哦?既然如此不知道諸位又是如何看待這經濟特區,覺得怎樣它才能夠長久維繫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