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各部聲勢浩大地歃血為盟,要以討伐蘇毗戰功定下吐蕃贊普的身份,這件事情自然瞞不過蘇毗部族。
真正當這個消息傳入了卓瑪城,在蘇毗王子得知了這件事情之後,頓時就氣得怒不可遏了起來。
如今雙方只不過是初戰,蘇毗部族還有足足數萬大軍,並且還據城而守,真正勝負如何還猶未可知,可是這吐蕃各部卻已經把蘇毗部族當做砧板上的魚肉。
對於這樣的事情,蘇毗王子又如何能夠容忍,所以真正在得知了這件事情之後,第一時間就讓蘇毗各部的兵卒全部都嚴陣以待了起來,打算給吐蕃部族的將士一個教訓。
翌日,卓瑪城外,吐蕃十萬大軍盡數聚集。
只不過和上一次吐蕃大軍進攻卓瑪城只有數千人,並且也算不上是精銳兵卒出戰不同,這一次十萬大軍全部都兵臨城下,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在確定了以討伐蘇毗部族,用戰功定下一任贊普之下,那些原本各懷鬼胎的吐蕃部族,此時也是再也沒有任何隱瞞,全部都把自己的所有兵馬都帶了出來。
相反原本之前在前軍之中埋伏的大唐將士,此時卻撤退在了中軍,一方面是為了穩固中央戰局,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觀戰。
既然這些人打算讓唐天和大唐將士作為見證,自然也是不會讓大唐將士太多的參與其中,畢竟要是到時候大唐將士是公認這一戰之中最為勇猛的將士,他們這些人的老臉又往哪裡擱?
對於這樣的安排,對於統帥大唐將士的唐天來說,自然也是極為樂意的事情,他清楚之前那樣埋伏蘇毗部族,也只有第一次的時候才有奇效。
在知曉了大唐將士參與戰場,並且還有火槍之後,蘇毗部族一定會小心警惕,並且做出對應的應付。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大唐將士若是繼續成瀨,極有可能會變成出頭鳥,所以此時能夠隔岸觀火,自然也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只見在這戰場之上,吐蕃各部分成了三路兵馬,其中兵馬最多的尚朗當仁不讓的站在了戰場的中間方向,不僅威風凜凜,而且還聲勢浩大。
相比之下兵馬比不上尚朗,可是同樣不可小覷的論科爾卻是率領大軍在右路大軍。
從他麾下的那些兵卒的行軍之中也是不難發現,這些兵卒個個都是極為精明,行軍的速度看起來要落後尚朗幾分,很顯然是打算讓尚朗麾下的兵卒在第一波正面對抗蘇毗大軍,然後自己好趁虛而入。
只有左路的乾布,他的這一股勢力可以說是最為弱小的存在,此時也是跟隨在了尚朗的身邊,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的行軍速度比起尚朗也是絲毫沒有落後。
看他的那個樣子,似乎要和尚朗爭鋒一般,其他人看在眼裡,也是紛紛搖頭嘆息,不知道是覺得乾布衝動沒有腦子,還是因為看出來了這乾布的危險而無法幫助。
相比之下,最為安全的自然是中路的唐天,此時的唐天看著面前發生的這一些,臉上的表情也是極為淡然。
這一切都是在她的計劃之中,而現在真正在計劃開始推行之後,接下來的戰局,也不是他能夠左右的了。
此時在他的心中,也只有祈禱這蘇毗部族能夠讓朗日松贊之前極為忌憚,一並非是沒有原因。
如果這蘇毗部族當真內部極為強大,並且給吐蕃各部一個沉重的打擊,到時候這吐蕃各部一定還會快速瓦解,而那個時候對於唐天謀劃吐蕃,毫無疑問也是更為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