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褚亮,又或者說是李玄道,他們都身居要職,按理來說不該管這樣的事情。
若非是唐天的這件事情極為重大,恐怕他們也是不會在朝堂之上進行爭吵。
而真正應該對這樣的事情做出判斷的,正是魏徵這個諫議大夫該做的事情。
儘管諫議大夫這個官職有不少人,不過毫無疑問魏徵是一個例外,只因為他實在是太敢說了!
之前在朝堂之上,眾多大臣都不贊同繼續對北方發兵,更不相信李道彥能夠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為前線大唐將士籌備到足夠的軍糧。
只有魏徵一人堅定諫言,提議李世民讓李道彥立下軍令狀,並且在這個過程之中給大唐將士做好撤軍準備,李道彥無法完成軍令,屆時便讓大唐將士撤軍。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有些取巧的提議,不過用在戰場之上,卻也正是需要這樣的分秒必爭。
而最終的結果,也的的確確是因為李道彥的成功籌備到了軍糧,這才化解了大唐將士在前線的危機。
雖說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李道彥得到了賞賜,而魏徵卻什麼都沒有,不過如今他和其他諫議大夫相比,地位卻也是大不相同了。
所以真正聽到了魏徵在這個時候開口提出有話要說,不管是那褚亮又或者是李玄道,此時冷哼一聲之後,也均是退讓到了一旁。
只因為他們清楚自己可以爭吵,不過卻不能因此破壞了朝會的進行,所以也暫時壓抑住了怒火。
而其他朝臣在看到就連褚亮和李玄道都已經為這魏徵讓開了一條道路之後,一瞬間無數雙目光頓時就超車魏徵投了過來。
面對這麼多雙好奇疑惑的目光,偽裝的目光卻是極為堅定,只見他沒有任何遲疑,隨即就開口了起來。
只不過讓在場眾人均是沒有想到的是,魏徵開口說起來的,竟然不是唐天殺死侯晏的這件事情。
“陛下!如今北伐三路大軍已經攻破汗庭,理當進行嘉獎。再加上發生瞭如此重大的事情,臣以為陛下應當派出使者進行犒軍。同時再細細詢問此事,究竟唐天為何以殘忍手段殺死侯晏,我等也不會如此稀裡糊塗。”
如此一番話語說出之後,不管是褚亮又或者說是李玄道,此時臉色均是變得有些不好看了起來。
對於唐天殺死侯晏的這件事情,他們清楚的一切也不比其他人多一些,只不過是聽到了這件事情,不知道前因後果隨即就爭辯了起來。
此時聽到了魏徵的如此話語說出之後,這二人也均是變得冷靜了起來,其中李玄道更是冷笑一聲之後,很顯然也是極為贊同,直接就對著褚亮詢問了起來。
“褚大人,不知道你意下如何呢?”
對於這件事情,李玄道也是極為自信,只因為他清楚侯晏這樣背叛大唐賣國求榮的士子究竟是何等的喪心病狂,他們會比突厥人對待中原之人更加殘忍。
一旦細細追究這件事情,到時候哪怕是唐天當真一時衝動做出的事情,一定能夠找到合理合法的理由。
而另外一般褚亮因為並不懂邊境的事情,作為一個熟讀詩書的朝臣,他也並不覺得認真瞭解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有何不妥,當即就答應了下來。
他不僅答應了下來,更是主動對李世民進行了毛遂自薦。
“陛下!如今北伐大軍大獲全勝,臣雖年邁不過卻也極為欣喜,沒有想到有生之年竟然還能夠看到大唐將士蕩平北狄,臣願親自前往北方汗庭,犒賞我大唐將士!”
褚亮作為一個文人,自然也有為人豪邁的才氣,儘管對唐天的所作所為極為不恥,可這個時候他也還是放下來了這樣的偏見,打算主動前去犒軍。
一方面是為了真正見識見識大唐將士打下來的疆土,同時也是為了徹底地瞭解清楚這件事情,畢竟別人的話語,他可不怎麼相信。
見這褚亮如此堅定,並且只要和親自去前線觀看一番,李世民自然也不會拒絕。
畢竟讓褚亮這樣的南方士子見見戰爭的殘酷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他也不會每每交兵的時候,總說一些不符合事宜的勸諫之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