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內,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刺王殺駕,此時已經亂作一團。
儘管原本李世民並未太過懷疑唐天,不過真正聽到了長孫無忌的話語之後,他還是選擇了相信對方。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場對青龍幫和淮北幫的抓捕行動也就此展開,毫無疑問一旦抓住了青龍幫和淮北幫的幫眾之後,恐怕免不了一番嚴刑拷打。
只不過最終的結果會是如何,那藏匿在人群之中的白鳳凰也早就已經知曉了。
儘管此時的長安城已經恢復了互市,不過白鳳凰卻也並未貿然行動離去,而是潛伏在某一位達官貴人府中之後,一直躲藏了起來。
畢竟又有說能夠猜到,在昨天晚上圖謀不軌刺殺皇帝的刺客,竟然並沒有在第一時間離去,而是直接躲在了某一個官員的府邸之中呢!
也正是在避開了這樣的風頭之後,白鳳凰隨後更是名正言順地找了一個理由,直接留在了這個府邸之中,成為了這個官員府邸之中的丫鬟。
在這白鳳凰按照和唐天的約定,已經給了李世民一個威懾之後,另外一邊的唐天,也是如願成功的攻破了突厥汗庭。
在突厥汗庭攻破的當天,他並未第一時間進入,之所以如此也正是為了給李績和李孝恭一個機會。
畢竟當時按照唐天和薛馬的約定,只要他能夠策反突厥之後,到時候對於這些已經倒戈了的突厥,唐天不會為難他們。
這唐天雖說並非是什麼正人君子,不過既然說出來了這樣的事情,自然也不會明目張膽地違背。
所以真正殺入汗庭的時候,他本人卻並沒有進去,之所以如此,也正是因為唐天打算接著李孝恭和李績之手,除掉這些剩下來的突厥餘孽。
畢竟唐天雖說和突厥約定好了,可李孝恭還有李績,卻並未和他們約定好。
只要李靖和李孝恭能夠成功滅掉突利這一支突厥部族,到時候整個突厥便是徹底絕跡了。
至少在唐天的心中,他是這麼想的,而且他以為這李孝恭和李績,一定會這麼做。
可也正是在他等待這二人傳來已經徹底撲滅突厥的捷報之際,李孝恭和李績二人的所作所為,卻完全是和唐天的猜測反著來的!
當這兩個將領進入了汗庭,並且和突利的突厥參與之兵會面的時候,這氣勢洶洶的大唐將士並未主動發起進攻。
不僅如此,真正當他們列開陣勢之後,當即就有大唐的兵卒,對著那汗庭深處的突利殘餘之兵打起來了招呼。
“裡面可是突利部族的突厥兵馬?李孝恭將軍和李績將軍在此,爾等還不出來受降!”
不錯!
和唐天以為李績和李孝恭他們會將突厥一網打盡不同,真正在這突厥內部分裂之後,對於這已經倒戈了的突利,他們並未趕盡殺絕,而是進行了招降!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如此雖說快意恩仇,不過對於眼前的大唐來說,卻並不怎麼適用,要知道如今的大唐四面受敵,這個時候與其多一個敵人,遠遠不如多一個朋友!
既然突利大軍當真願意倒戈大唐,他們也自然願意給對方一個臺階下,別的不少至少短時間之內,這突利所在的突厥部族,絕對不可能再對大唐造成威脅。
而趁著這個空蕩,李道宗可以平定西方的吐蕃,李靖和柴紹能夠化解東方高句麗的威脅,更為重要的是被突厥牽扯進來的十幾萬大軍,也能夠抽出身來了。
這一點唐天看不出來,不過李績和李孝恭卻是看得清清楚楚就是了。
之所以不把這樣的事情告訴唐天,原因也只有一個!
那就是原本招降突利的就是唐天,如果這個時候再讓突厥受降於唐天,很有可能造成突厥和唐天的沆瀣一氣。
說到底,李孝恭和李靖在對唐天客客氣氣引為同袍的時候,也還在忌憚著唐天的反叛。
這無關於信任,而是作為一個聰明的統帥,必須要統領的全局。
那原本在這汗庭深處,已經陷入了絕境的突利,看著眼前的大唐將士並未咄咄逼人,不僅如此更是願意接受他們的受降,此時臉上也是露出了狂喜之色。
幾乎是在那大唐將士的提醒發出的片刻之後,所有突厥殘餘兵卒此時也是一同湧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