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作為兩稅法的推行之人,自然清楚一旦變法中途而非,自己將會面臨什麼樣的處境。
得罪了這些士族的他,到時候一定會被士族所不容,對於這一點想想吳起和商鞅的下場,就已經知曉下場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當唐天看到了李世民已經開始對於變法之心產生動搖之後,他也是在一旁認真地進行了勸說,希望能夠阻攔李世民做出這樣的決定。
事實上這樣的一番勸說,也的確是發揮出來了作用,真正當李世民聽到了貞觀之治這四個字的時候,眉宇頓時就變得溫柔了起來。
是啊!
他當初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自己的兄弟,並且囚禁了自己的父親,難道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被後人在史書之上記下暴虐這一筆嗎?
曾經何時,李世民也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可是這才短短三四年的時間,登基繼位之後,他的鬥志也是開始被消磨了,眼下甚至就連兩稅法也不敢推行了。
別的不說,至少當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如果有人推廣這樣的兩稅法,也一定會不顧一切反對進行支持的!
君王之道,究竟是選擇中庸無為但安安穩穩,還是選擇勵精圖治不過卻一路曲折呢?
李世民陷入了遲疑之中,看著他的這樣一副模樣,旁邊也並無任何人膽敢進行打擾,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真正當李世民睜開雙眼的時候,目光也是變得明亮了起來。
他李世民已經做出了決定,在這件事情之上,他決定放手一搏,繼續支持唐天的變法!
只不過也經歷了這樣的事情之後,李世民也明白,這樣的變法不能繼續這麼強硬,如若不然真正等待士族反抗的時候,恐怕天下各處還會大亂。
“朕欲打算在皇后生辰的時候,讓所有輸籍定樣在冊,收過一定數額的人賦稅再進行一番削減,也算得上是大赦天下了。”
“如此同時唐愛卿你必須離開長安才行,到時候你自己挑選一個地方,只要遠離了長安,那些士族或許才會做出退讓。”
“倘若朕在做出了這樣的退讓,而那些士族依舊咄咄逼人的話,那你就替朕分憂了吧!”
儘管李世民的話語委婉,並未說出分憂什麼事情,不過唐天哪裡還不明白,李世民說的正是以強硬態度除掉那些士族!
一聽到這樣的話語之後,唐天的臉上隨即也是露出了幾分欣喜,沒有任何遲疑的他當場就答應了下來。
“陛下放心,臣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之前在對高句麗佈局的時候,臣就曾經去過程知節將軍統兵的登州城,那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地方,可以在水路之上偷襲高句麗。”
“之前臣和程知節將軍帶兵在大海之上經歷過風浪,如果臣要離開長安,登州城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聽著唐天毛遂自薦,要前往登州城和程咬金一同沿著水路進攻高句麗,李世民也並未拒絕。
“這件事情朕也在程將軍的奏報之上得知了,程將軍對你的期望不低,直言你膽識過人,既然如此你便帶著朕的旨意前去登州城,和程將軍一同統領登州水軍,準備配合正面戰場進攻高句麗吧!”
“兩稅法的事情你不用擔心,朕既然說了不會中斷兩稅法,那就斷然不會改口了。”
“你所說的不錯,若是朕不在年輕之時除掉他們,只怕日後再想要除掉這些門閥,也沒有那麼多精力了。”
一場危機,伴隨著李世民做出決定了之後,隨即也是之逐漸被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