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日,距離三營伏擊鬼子的運輸隊已經過去了兩天。
“孟老弟,這次的東西有點多啊。”
張莊村口,李雲龍看著一地的箱子,眼裡是掩飾不住的欣喜。以往孟止戈的支援只有幾十個箱子,從來沒有這個規模。
三百七十箱!
團部特務連從早晨搬到中午,才將這些物資搬到村口。
“多?其實一點都不多,主要是體積大。”孟止戈走上前去,打開其中一箱。
箱子裡並不是李雲龍這幾日來心心念唸的迫擊炮,而是一種同樣能製造藝術的東西——手榴彈。
孟止戈介紹道:“木柄手榴彈,一箱三十枚,一共三百箱,九千枚。夠你們用一段時間了。”
“其中三千枚是煙霧彈,發煙持久,和你們現在使用的手榴彈相比,遮蔽效果要強很多。”
“另外六千枚手榴彈都額外配了預製破片套,可以在爆炸時產生更多破片,對步兵造成傷害。當然,如果你不想用也可以取下來,取下來之後就是普通的進攻型手雷了。”
手榴彈可以分為進攻型和防禦型,這二者的區別就是看有沒有預製破片。
破片手雷的殺傷範圍較大,威力較強,適合在防禦時使用,蹲在戰壕裡把手榴彈丟出去就行。你要是在進攻時,無掩體的環境下撇一個出去,運氣差的就被自己扔的手榴彈放倒了。
而進攻型手雷又稱震盪手雷,適合在進攻時使用,依靠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殺敵,攻擊範圍較小,傷到自己的可能性要低不少。
“好東西啊!”李雲龍拿起一個手榴彈,手裡沉甸甸的份量,讓他莫名有了一種安全感。
打了這麼久的仗,李雲龍對手榴彈這種武器可以說是非常熟悉了。
最常使用的,就是自家生產的邊區造。有不少直接用的黑火藥,裝藥量也不大,威力實在有限。而且因為煙霧不小,經常被當成煙霧彈使用。唯一的優點是產量大,用得多,但後方補給得也快。
近來最經典的戰例,就是胡盛被鬼子埋伏的那一次了。用邊區造炸出一片煙霧和揚塵,獲取了救治傷員和尋找掩體的時機,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質量好一些的,是國內一些兵工廠生產的手榴彈。威力比邊區造大不少,可以實打實的對敵人造成殺傷。不像邊區造,很多時候只是聽個響。可惜的是,這些手雷已經不太容易弄到了。
李雲龍只希望以後這類手榴彈不要扔在自己頭上。
再好一些的,是鬼子的手榴彈。能當擲彈筒彈藥的九一式手雷自不必多說。而另一種常見的九七式,也就是俗名“香瓜手雷”的,威力更是驚人。
而最好的,就是各類國外進口的手榴彈了。比如李雲龍手裡的M24木柄手榴彈,威力就比鬼子的手榴彈更強。
M24戰鬥部重170g,套上預製破片套威力驚人。小鬼子的手雷才裝填了多少炸藥?更何況炸藥質量還差一截。
李雲龍已經能夠想象新一團換手榴彈之後的場面了:小鬼子看見手榴彈,不慌不忙的隨意躲到一處掩體之後。在它的記憶裡,八路的手雷威力小,很多時候會一炸兩半,傷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