踉踉蹌蹌也算是終於寫完了東漢卷。
怎么說呢....心情還是有些沉重的,相比於一開始設想的字數,差不多將近少了十多萬字。
本來想寫到40萬字,但結果竟然還不到三十萬,實屬於失敗之中的失敗。
確實是砍了不少劇情,也算是必然的情況吧。
首先而言,就是顧康時期。
本來打算在兩人剛剛出世的時候,安排一段劉莊與顧康顧晟接觸然後震驚,並商議劉秀諡號的劇情。
然後再接接下來的改革劇情。
但當時覺著很拖節奏,就把寫的存稿直接刪掉了,直接開啟正題。
這大概就有差不多兩萬字的劇情了。
然後就是顧熙...這是砍的最多的,稍後再說這個。.
..
寫到今天,其實兄弟們應該看出來作者是早就想好劇情的了。
整個東漢卷。
主要寫的四個家族人物就是顧嘯,顧康,顧晟,顧熙。
顧嘯就不用多說了,這其實是我寫的最輕鬆的一段時間。
因為寫他的時候成績很差...十一天一還不到一百二十個收藏。
再加之主角操控的關係,我完全不需要考慮劇情。
就按著歷史來寫,將穿越先知文的爽點濃縮在那十幾章的劇情裡。
讓他來奠定整個顧氏於東漢崛起的根基。
然後就是顧康和顧晟。
這兩個人物就用心了,因為想的就是他們在顧嘯的基礎上再次為顧氏添磚加瓦。
我給他們設置成了一文一武,就是早都想好了劇情。
他倆的劇情也不難寫。
我有著很清楚的目標,知道他們要做什么。
顧晟———掃西域平北匈奴。
顧康———利用主角所教的知識,進行大規模肥田,並治理黃河。
兩人屬於相輔相成,寫的也算是自然。
一文一武,有自己的目標。
這其中也有很多關聯性,我在查找資料的時候,看到了光武帝和明帝兩位皇帝對待日食的態度。
所以想出了聯繫的劇情。
開始是光武帝面對日食的態度,後續是明帝面對時日的態度。
其實這其中也還有伏筆...就是顧康面對日食的態度,說白了就是因後續顧熙性格的不同。
這前幾代人我都覺著寫的還算可以吧。
把自己想寫的東西寫出來了,劇情點上也不算是拖沓。
本來設想之中要多寫一點關於顧晟與班超的兄弟情的,但為了防止拖沓,也都砍掉了。
然後就到了顧熙。
怎么說呢,面對這個人物我是有些自閉的。
這個人物確實就是在開書之前就考慮好了,包括活得久、包括引出三國。
一切都在設想之中。
我是真的沒有臨時自嗨。
在開始的時候,我對這個人物的期待遠超顧康顧晟,拉出道具的設定,使用長壽卡,想通過他來讓整個劇情更加豐富。
對於這個人物我在一開始還是很有野心的。
但設想歸設想,當真正寫起來的時候便發現了一點問題。
首先而言,便是顧熙的篇幅遠超我的想象。
我需要考慮劇情同質化影響觀感的問題,還有更為細節的劇情問題。
包括顧熙巔峰太早後續該怎么寫的劇情。
當真正思考起這個問題之時,我就不得不砍劇情。
拉快節奏,減少篇幅。
其實現在想想的話,以現在的情況去重新寫顧熙這個人的話,我應該會有更加妥善的處置方式,不說多燃不說多好,但應該會很平穩。
那幾天的壓力壓悶了。
怎么說呢.
只能說我自己心態不行。
很多人都勸我別看評論別看評論,但我就會去看,很多時候還都會回覆讀者。
若是心態好的話也就罷了,心態不行就註定會受到影響。
因為總會眾口難調。
有人不想看三國;有人想看三國;有人不喜歡蜀漢;有人不喜歡曹魏;..
評論的壓力...讓我更加如履薄冰。
發章節就跟渡劫似的...我的作者朋友都知道,這幾天的更新慢就是因為太過於緊繃。
看似發出四千字...但我往往會寫出至少八千乃至於一萬多。
然後再一點點的刪減成一章然後發出來。
怎么說呢...痛苦...自閉。
就整個人都很迷茫,剛退下去幾天的痘痘又長起來了。
我也知道很多人都對這個人物後面不滿意,但怎么說呢,也只有後續改了,以後會更加註重人設和劇情。
然後就再說一下大家最關注的修正問題吧。
其實我已經寫了的。
人力可逆,但艱難重重。
神級道具亦可逆。
萬般言語,難以盡述,只能說感謝兄弟們的支持。
訂閱打賞投票都萬分感謝。
我會盡量越寫越好,更改自己的問題,新的一卷見。
更新時間我會找個機會穩定下來的,最近狀態緊繃更新不穩,實在萬分抱歉。
..
寫到這忽然想起了卷名。
人生之中第一本看完的小說就是東哥的神墓,也屬於是老東粉了。
本想著卷名叫【在破敗中崛起,在寂滅中復甦】的。
但想起了東哥寫這個時候身感不祥,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活出第二世。
索性就叫做【亂世逐鹿,星火燎原】。
第一卷的名字忘記想了,兄弟們可以幫著想想,八個字最好,有點微微強迫症。
然後再說一次,問題我會改,會盡力寫一個完美的結局出來。
多謝諸君的支持。
魚頷首再三。
最後,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