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豪商》 雪中红

沈文君帶著瀟湘書院眾人走出臨江閣,並來到背光處。

此間已臨近午時,太陽當空而照,將臨江閣的影子打在廣場上。

廣場上的地磚長為三尺,影子恰恰覆蓋了六十三塊地磚,因此算得影長莫約二十丈。

而後,她又拿了一根丈許長的竹竿作為參照物,對標矗立在臨江閣樓下,算得竹竿影長為一丈。

根據太陽規律,同一時間,物體越高影子便越長,這兩種量便是相關的量,且一種量變大,另一重量也隨之變大,形成等量正比;

用竹竿的高度比上竹影的高度,便等於臨江閣高度比上臨江閣影子的高度,換算下來得出來影子是實物的一倍半,那麼臨江閣影長二十丈,高度便為十三丈一尺。

“柳大人,我通過換算得到臨江閣樓高十三丈一尺,可能會有個小半尺的偏差,你說可對啊?”沈文君問道。

柳伯庸驚呼道:“這臨江閣乃我親自監督修繕,確實總高為十三丈,加上閣樓的金鼎,恰恰多出一尺,宋夫人果真厲害啊。”

沈文君傲視著臉色陰沉的曹國金,“曹院長,這第二輪我瀟湘書院又先下一程了。”

曹國金只低聲一句:“還請出題。”

“既然貴書院出了一道測量高度的難題,那我也還給你們一道。”沈文君玉手一指插在廣場上的錦旗杆,並衝身旁的寧葉紅使了個顏色。

寧葉紅走到旗杆跟前,跳起來一記手刀,將旗杆切成斷,並用尺子測量了一番豎著的旗杆長度:“這一截,有一丈三。”

“曹院長,已知插在地上這截有一丈三高,那麼請問旗杆總共有多高?你可以找參照物,但不允許對斷杆子進行測量,請解題吧。”沈文君請示著,又招了招手,點燃半柱香開始計時。

曹國金當即便帶著幾個學生來到旗杆前,圍著斷杆看了又看,轉了又轉,香一點一點燃燒,他們卻毫無頭緒。

眼見時間快到,曾厚又著急了,“你們平日裡的算經與章數都學到哪兒去了?快解題啊!”

他的催促,無疑增加了曹國金等人的心理負擔,頭上開始冒出虛汗。

“老師,這根本就是道無解之題,斷杆如此隨意,誰能知道它的長度?”曹國金瞪向沈文君:“你們渴望獲勝,也無需出一道無解之題來刁難我們!”

沈文君也懶得嘲諷他們,只偏頭從一旁的琴若說道:“他啊,一定沒勾過他妻子的屁股。”

琴若捂嘴偷笑,“就是,就是……”

“半柱香燃盡,時間已到,這第二場比試……呃,瀟湘書院獲勝。”柳伯庸指著已燃燒殆盡的香爐大聲宣佈。

“且慢!”曹國金呵止,“判斷獲勝的前提,是此題能夠解出,若他故意出無解之題,我們輸得也不服氣!”

“好,那便讓你們輸得心服口服!”

琴若走到旗杆前,拾起斷了的那半截,搭在端口處,擺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她道:“已知豎杆高度為一丈三,再目測豎杆的影子為一丈八,以勾三股四玄五換算下來,斷杆長度莫約為二丈二,將斷杆加上豎杆,那麼原來這旗杆高度為三丈一,可能會多個小半尺,若不信的話,柳大人可親自去測量。”

柳伯庸便拿著尺子,當著眾人的面一尺一尺比對驗證,測量到最後旗杆長度果然為三丈一又半尺。

靈隱書院眾儒再次啞口無言。

“哼,你們莫要得意,騎射,算數,在我們書院看來,不過陶冶情操的附課,書院真正教授的東西乃是文學,第三場詩詞比試,由老夫親自來與你們較量,比叫你們心服口服!”

眾人再次返回臨江閣落座。

“柳生,快快出題吧,老夫此刻正詩興大發著呢!”曾厚出言催促。

柳伯庸指著閣前碑文笑道:“先前一篇《臨江閣序》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名句,使得杭州臨江閣名揚天下,今日諸位儒士才子再次齊聚,何不再以登高為題,寫一首名詩垂於堂上,好叫臨江閣之名再上一層樓呢?”

“好!”曾厚走出席位,“好在《臨江閣序》是散文,否則老夫還真不敢在此名篇前弄墨,那麼老夫便作詩一首,贈予此閣!”

此話一出,眾儒正襟危坐,洗耳恭聽。

見曾厚來到圍欄片,目眺滄海片刻,開口吟誦:

“滄海樓明照碧霞,錢江塘白落晴沙。濤聲徐徐泊客船,柳色青青眷紅花。搔首結髮問蒼天,提壺沽酒遇客家。貫日長虹千里路,青雲垂下半壺紗。”

“好!”

“不愧是曾老,出口便是千古名詩啊!”

“快!快將老師著作記錄在案,我要將它刻在樑柱之上,供天下文人墨客欣賞!”

莫說是他們,連南宮月與劉心楠都忍不住讚歎好詩。

“別不出聲啊,你們不是才女麼,該輪到你們作詩了。”靈隱書院眾儒逮住這一雪前恥的機會,不停催促嘲諷南宮月與劉心楠。

劉心楠咬著牙,看向南宮月:“你可有好詩?”

南宮月極其不自信,“有是有,可……可……唉……”她只得偏頭求助身旁的宋澈。

宋澈緊著眉頭,心裡暗道:這老東西還真有幾分本事,即便他能找出唐詩與之對壘,也最多與之打平,想要在造詣上勝過他,必須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名篇才行。

“這樣吧……”宋澈湊近南宮月耳邊低語了兩聲。

南宮月輕嘆點點頭,起身衝柳伯庸道:“柳大人,曾老先生這首《春望》佔據了先機,將白日裡臨江閣的美景都賞完了,我就算再有寫景好詩也難以超越,因此我想入夜後再作詩,如此,一個白天,一個夜晚,一個曜日,一個皓月,才更能形成對比。”

“比不過便是比不過,還分什麼晝與夜啊?我看啊,她們分明是先拖延時間,好想出好詩來應對!我們曾老可是即興而發!”

“曾老的詩,放眼整個江南,誰又能與之比擬?依我看你們還是早早認輸算了!”

“不!”

曾厚抬手發話了,“她說得沒錯,曜日當空與明月當夜,乃是絕佳對比,老夫作白日只詩,她理應作夜晚之詩,等一等,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