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趙煦等到韓絳坐下來後,看了看其他幾位在坐的大臣,然後才開始慢慢的說道:“相公有所不知,河東一路,此番出戰,雖未得斬獲,卻也並非沒有功勞。”

“至少,河東經略司上報,言已收復窟野河以下至禿尾河一帶百里之地!”

這一片區域,就是司馬光當年擅自興兵,卻被西夏打的大敗,然後丟失的土地。

此戰之後,司馬光終生不言戰事,成為了一個反戰的綏靖和平主義者。

其實,司馬光敗的不冤。

因為這一戰,他的對手,是西夏國相、權臣沒藏訛龐。

因為,沒藏家想將這塊土地,納為己用,當成沒藏家的根基來經營。

所以,沒藏訛龐甚至調來了西夏壓箱底的鐵鷂子助陣。

韓絳一聽,頓時變色,連忙起身奏道:“陛下,不可!”

“自窟野河至禿尾河一帶,乃是甌脫地。”

“依約無論是大宋還是西賊,皆不得開墾、耕種、設立寨堡。”

“數十年來,兩國皆恪守此約,若我朝擅毀,臣恐從此難以取信四夷!”

趙煦微笑着道:“相公放心,朕早已手詔河東經略司,不可因戰而毀約,故以令河東撤兵!”

宋夏兩國在河東、鄜延路方向的邊境線,在過去數十年,發生了多次變化。

在真廟咸平年間,兩國還以寧西峰(今陝西神木縣境內麻黃梁)為界。

寧西峰以東為宋境,以西為夏境。

但等到大中祥符二年,西夏通過不斷侵蝕、襲擾和攻擊,就將國境線推到了禿尾河流域。

等到了天聖年間,西夏人就已經侵蝕到了窟野河流域。

史載:天聖初,州官相與訴河西職田,久不決,轉運司乃奏窟野河西並為禁地,官私不得耕種,自是民有竊耕者,虜輒奪其牛,曰:汝州官不敢耕,汝何為至此?

換而言之,這些土地,其實是大宋方面主動放棄的。

為什麼放棄的原因也說的很明白。

熟悉的官司訴訟(很可能是投降/綏靖派和主戰派之間在河東內鬥),上面一看就煩了,索性一刀切,下了禁令——誰都不許去種窟野河的地。

大宋這邊主動放棄,西夏自然笑納。

甚至對着那些冒着危險,去當地耕地的百姓,騎臉輸出——汝州官不敢耕,汝何為至此?

你們當官的都放棄了,你為什麼來?

光明正大的搶牛霸田!

而河東方面,掩耳盜鈴,將腦袋埋在沙子里,假裝不知道有這個事情。

這樣的事態,延續了二十多年,直到元昊叛亂、立國。

汴京方面愕然發現,元昊的軍隊,居然可以直接打到府州、麟州來了!

這才如夢初醒,趕快加強邊境防禦,但也就僅此而已。

一直等到慶曆議和達成,朝廷於是從環慶路調來一位宿將張繼勛出任麟州知州,這一情況才得到改變。

張繼勛對西夏人的手段,無比熟悉,所以一上任就開始排查問題,查來查去,就查出來了大宋已莫名其妙丟掉了窟野河這樣的戰略要地的事情。

於是立刻上報朝廷,朝廷得報,人都麻了,但想要追責是顯然不可能了。

甚至連查都沒有人敢查!

只好派人去和西夏方面談判,當時西夏因為遼國的軍事壓力,不得不與大宋妥協。

所以在取得了大宋方面,承諾開放寧星榷市的條件後,就與大宋方面定約,西夏放棄了侵蝕的窟野河土地,兩國邊境重新恢復到了大中祥符二年的邊境,也就是以禿尾河為界。

只是党項人嘛……素來沒有什麼信義。

兩國條約,墨跡未乾,他們就又偷偷的回來了。

更要命的是——張繼勛因為捅開了這個窟窿,而被河東方面的文武排擠、攻擊,同時在朝中也有人埋怨他無事生非,沒事找事,所以很快他就被調離麟州,丟去了內郡,相當於投置閑散。

而這無疑開了一個極為惡劣的頭。

國史記載:後知州事者懲其多事取敗,各務自守,以矯前失……

張繼勛多事被貶,那我們何必多事?

於是,西夏人再次將這塊土地據為己有。

這一地區,再次出現變化,就是龐籍帶上他的好學生司馬光,一起來到河東的時候了。

那一年是嘉佑二年。

司馬光當時年輕氣盛,是典型的憤青,一看這個情況就按捺不住,於是提出在窟野河以西築壘以控制這塊沃土。

而恰好,彼時西夏主政沒藏家也看上了這裡。

司馬光在沒藏訛龐面前,敗的一塌塗地。

但是,大宋雖然在軍事上輸了,但在外交和政治上卻贏了。

因為,沒藏訛龐企圖在宋夏邊境上,獲得自己家族私人領地的圖謀,引發了西夏國內的內鬥。

在內鬥中,沒藏家被迫讓步。

於是,大宋通過談判,與西夏訂立了新的和約。

根據和約規定,窟野河以西直至禿尾河的土地,無論宋、夏都不得耕種,亦不得築壘,只能作為樵採、放牧的土地。

同時,兩國在當地派出的巡查士兵,不可以超過三十人。

和約同時規定,大宋的官民違反,西夏方面可以捉拿,並送大宋方面治罪,而西夏的部、民違反,則大宋可以停止寧星榷市。

寧星榷市是宋夏兩國最大的邊境榷市。

一旦停止,西夏的經濟就可能停擺。

所以,這份和約自訂立以來,宋夏雙方在和平時期都未再有人違反。

窟野河以西的土地,也就成為了所謂的甌脫地——緩衝區的意思。

這也是西夏立國之後,最守信用的一次。

可能也正是因此,司馬光才會覺得,可以靠外交、土地換和平。

他才會堅信,西夏人是可以被餵飽的。

就如同遼人一樣。

這些事情,趙煦在現代,跟着他的老師,翻閱了無數宋、夏、遼三方的記載,算是對其來歷、經過、發展、原委清清楚楚。

“陛下聖明!”韓絳心中一塊大石落地。

窟野河流域,對宋夏雙方,都有着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

宋得之,就可以將國境線推進到窟野河流域,進而窺伺寧西峰。

西夏得之,則可以將戰線推進到府州、麟州所在黃河流域。

所以,任何一方,據有此地,都必然爆發激烈的大戰。

更要命的是——這裡其實不是理想的戰場。

因為還有一個第三方,在大同那邊居高臨下,旁觀戰事。

他們隨時可以介入。

所以,窟野河流域維持現狀,是當前國際局勢的現實所致。

除非大宋方面能夠確認遼人至少保持中立,不然擅自在這裡與西夏大戰,大宋勝,遼人就會介入,大宋敗就更危險了,遼國騎兵可能和西夏軍隊聯手,夾擊大宋河東。

西夏方面,其實也有同樣的擔心。

他們可不會忘記,當年元昊暴斃,遼國從賀蘭山那邊長驅直入,直取興慶府的往事。

一旦,其左廂主力,被牽制在窟野河一帶。

萬一遼人繞後偷襲其黑山威福監軍司,捅他菊花怎麼辦?

這也是熙寧以來,河東方向,戰事一直比其他地方少的原因。

宋夏雙方都在投鼠忌器。

比較起來,去年呂惠卿率部越過寧西峰,一直打到了明堂川前,已是這二十年來,河東方面規模最大、深入夏境最遠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