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緊鑼密鼓(下)
“爸,這邊的技術團隊,什麼時候可以成行?”
按下肚子裡,被那個勞什子王主任勾起的邪火,李勝利平靜了好一會兒,才緩緩的開口。
北邊才多少人,如今他們的計劃已經走不通了。
市場是必須存在的,不然難以應對人口的壓力。
如今的人口,也無需增長,壓力很快就會傳遞到計劃上。
沒有市場豐富物資品類,沒有市場提供工作崗位,路的盡頭,不難看到。
對此,李勝利就不好建議什麼了,那是大佬們的博弈場。
如今的杜老爹,也沒資格單獨說話的。
“你確定要派遣這麼龐大的技術團隊過去?
你要求的人員太多,一旦在接下來的變局之中,損失掉這批人員,對我們的科技領域而言,也是重創。”
吃北邊的絕戶,對杜嬌陽跟鈕璧堅而言也是個技術活。
因為吃的是北邊的絕戶,所以老美的一些技術人員,能用的也就不多了。
吃技術絕戶,除了屬於尖端技術領域的活計之外。
如剛剛陳工在飛機上說的,一架大飛機,需要三四百各單位協作。
盡整些高精尖回來,忽視了基礎的技術,從頭捋一遍,只怕也需要以十年為計時單位。
“爸,合著我們不能用老美的科學家,來幫我們搜刮技術吧?
您要是不怕洩密,我們倒是沒什麼問題。
這樣一來,我們能用的人手可就多了,老美的、西歐的、島上的,這個沒多大問題。”
聽到賢婿的回答,杜老爹也被氣的冷笑出聲。
讓老美的科學家幫著這邊搜刮技術,這買賣做的就貽笑大方了。
“你儘快處理手頭的事務,我們也儘快組織技術團隊。
一個禮拜的時間夠不夠?”
聽到杜老爹的時間限制,李勝利臉上就只餘苦笑了。
“爸,我儘量!
但剛剛那種貨色不要出現在技術團隊之中,我怕他們能出去,回不來!
爸,我這邊沒有問題了。
這一禮拜的時間,我儘量不露面……”
聽到賢婿的答覆,杜老爹這邊才內心稍安。
“你運回來的東西,都在那邊的機庫放著。
山上的基地,呂老帶人也進不去,真有你的!
你這是在防著誰?”
無奈腹誹了一句,杜老爹現在也不想跟賢婿李勝利深談,誰知道他嘴裡會蹦出什麼虎狼之詞呢?
如今各方的神經都有些緊繃,就怕李勝利這樣的攪局者裹亂,一旦亂了局勢,這邊就不好收拾了。
防著誰,李勝利自然不會說,杜老爹、呂老、老鄧都在他的防備之列。
他不在國內,山上返本歸源的成果,即便是老鄧,也接觸不到全部。
就怕似剛剛機場上王主任那樣的,兩個字,他就敢抹煞你所有的付出。
如果李勝利說句讓他換下皮鞋穿上草鞋,不要吃肉去吃糠麩、草根,將省下的錢上繳,他怕是又要言辭激烈了。
老話說的好,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如果是在奧恰基,李勝利會毫不猶豫的將他丟進黑海,做海底發臭的黑色淤泥。
“爸,做事還是要遵守客觀規律的……”
賢婿李勝利的回答,雖說客觀,但杜老爹自然不滿意,許多時候,發揚風格,並不是一句空話。
如今看來,想要白得女兒的獲益,怕也是不可能了。
說句難聽點的,如今女兒杜鵑的錢,正經屬於老美那邊的資本,處理起來,還是相當麻煩的。
如之前所說,賢婿李勝利在借勢上,是很有一手的。
翁婿兩人結束會面,機場外呂老帶著老鄧,也等在了那裡。
“勝利,針灸銅人,嶽老已經給我說過了。
我有些心癢難耐,不如打開一個看看?”
跟匆匆離開的杜主任打了招呼,呂老就攔住了李勝利這個忘年交。
天聖銅人,也是中醫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器。
自宋之後,再也沒有如此精巧的針灸銅人出現,如果天聖銅人能流傳有序,在呂老看來,中醫的針灸技法,還能在上一層樓。
“呂老,東西已經到了,回家再看不遲。
有句話我要說在前頭,針灸銅人,共兩萬零兩百具。
一具也不許外流。
想要對外贈送,不是不成。
一具銅人一億美刀,這是設計成本。
製造成本也是一億美刀,有人想要贈送,兩具拿出四億美刀,我才沒有意見的。
至於下面人故意損毀銅人,後果,就不用我說了……”
針灸銅人的造價,李勝利不清楚,製造銅人的工廠也不清楚。
因為許多材料跟金屬,都是在北邊的計劃之中調配的。
不要小看一人高的針灸銅人,也是由幾十個單位協作鑄造而成的。
李勝利張口說設計成本一億美刀,那也不是在說空話。
與之前的針灸銅人一樣,為了保證銅人的使用年限,李勝利並未採取電子針灸系統。
毛子的電子系統過於粗糙了,扎針之後,讓電子系統產生反應,這技術怎麼也要等三十年以後,才可以付諸於銅人身上的。
“唉……
那就趕緊起運吧……
這兩萬兩百具針灸銅人,是不是沒處中醫院都有啊?”
提及銅人的數量,就要提及分配。
兩萬兩百具銅人,價值幾何,呂老並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下面的中醫師,能否因此獲益。
“呂老,咱這可不是過家家,還要一碗水端平。
飛機上的兩百具銅人,函授學校一百具,嶽老兩具,剩下九十八具,各處的學校平均分配,沒有中醫院的份兒。
所有的針灸銅人,只會是學校的教具,不會成為中醫院的擺設。
另外,我還讓那邊的廠子設計了中小兩種形式的針灸銅人。
中型銅人如大型的一般,小型的只能用以認穴、認脈絡。
這次嶽老這邊沒有中型的銅人,以後,中型的銅人,會作為給中醫師的獎勵,但想要獲取很難。
這些只是後話,您老在中醫學校跟赤腳醫生這事兒上,沒遇到什麼問題吧?”
北邊的便宜,李勝利當然會佔,除了成人體量的針灸銅人之外。
他還額外定製了一批縮小版,只是能鑄造多少就很難說了。
雖說毛子的製造能力強大,但兩萬具針灸銅人,也需要年餘時間鑄就,剩下的時間,能鑄造多少中型銅人,就很難說了。
李勝利提及中醫院的麻煩,呂老這邊也是欲言又止。
部裡在中醫局這塊,吃了李勝利的大虧。
如今風頭有變,有些人就想報當初的一箭仇。
可他們太小看李勝利的手段了,如今下面的中醫院跟中醫診所,輻射到的中醫師連同赤腳醫生,一百多萬人。
部裡想要,呂老直接就給了一個月的工資單,一億!
加上中醫院跟中醫診所的補貼資金,一年幾十億的樣子,一下就讓部裡望而卻步了。
至於部裡要養活這些人的產業,李勝利這邊也有後手,上面簽發的一份合同拿出來。
不說下面數不盡的產業,如今山上的中醫基地,按照複利計算,已經價值五億美刀了。
這些產業都是需要現金交割的,真要拿走這些不難,難的是從哪搞來幾百億的資金。
李勝利的實際投資,可能也就十幾億,但隨著市場的發展,現在這些產業加在一起的市價,就是幾百億。
收回去,嘴上說著簡單,但做起來,卻沒有一絲可能,除非強收。
見呂老不說話,李勝利自然知道其中的難處,便接著說道:
“呂老,部裡那些狗屁倒灶的事,跟咱沒關係。
最近港城那邊有筆款子,足夠花用。
這一兩年之內,我還要為切爾諾的事兒收尾,您這邊多受累。
將所有的赤腳醫生都要兼顧到,地方上的苗醫、壯醫、蒙醫、藏醫也可以適當的扶持一下。
總之一句話,市場上怎麼樣,咱們不管,只管咱們之前的計劃。
赤腳醫生是做出過貢獻的,無論他們以後是否從醫,我們都要給他們保障。
有一點咱們的態度也是明確的,資金只在農村拓展,跟城裡沒關係。
涉及城裡,我們的資金只投中醫院……”
許多事,身在奧恰基的李勝利看的比呂老要清楚的多。
市場上的寒冬只是一時的,將來的市場還是市場。
百業不興的當口,也是最後的一次機遇了。
這時候的投資,十幾萬丟下去,只要經營得力,兩三年之後,就是幾百萬。
這類植根於鄉鎮、農村的小廠子、小作坊,雖說很難在規模上做出突破,但勝在長久。
加上鄉鎮縣級的統籌,以及對外部市場的掌控,只要這些小廠、小作坊發展起來了,就會變成一處處長久的財源。
這幾年,市場的發展也是長足的,就跟如今歐盟那邊的反壟斷一樣。
這邊出口的彩電,已經從幾萬臺,上升到了百萬臺的數字。
歐美的一些電視機製造廠家,不得不降價三成維護自家的市場。
這種維護,在李勝利看來也是徒勞的,只要國內上手並大量生產的東西,成本只會越來越低。
電視機市場,歐美那邊是不佔任何優勢的。
隨著杜嬌陽在島上的收割動作,全套更先進的彩電生產技術,也在緊鑼密鼓的引進之中。
有了島上白得的技術,在電子製造領域,這邊的市場只會步步緊逼,讓歐美廠家繳械。
島上的專利制度,跟國際上也是大不相同的,就跟諾獎得主中村,發明藍色LED燈的那個,從企業得到的獎勵不過區區兩萬日元而已。
在島上,社畜可真的是社畜,規矩森嚴的很。
說白了,那就是專利是屬於島上的,但盈利要歸於資本。
杜嬌陽在國內投放技術,也不是濫好人一般的兼濟,該收的專利分,一分也不會少的。
只不過這筆專利費不會流回島上,而是直接到了鄒錦在關口附近的研究院。
之前提到的藍光LED,就是李勝利這邊醫療設備技術的末端了。
LED顯示屏、液晶顯示屏的專利節點,鄒錦那邊已經開始在國際上申報了。
這倆只是截斷歐美島上科技樹的小節點,如今鄒錦那邊,一年要申請幾千個專利項目的。
其中許多成果,都是歐美跟島上正在研究,卻沒有得出結論的實驗。
直接以結果、實物申請專利,別的不說,僅是兩種顯示屏,鄒錦這邊就可以在下一次封鎖之中,摧毀歐美的專利系統。
你不尊重我的專利,那玫娜魏我幌鈄利都不會被遵守。
正當國外的大廠、機構,還在深耕背投的時候,鄒錦這邊已經在顯示領域走了捷徑,提前實現彎道超車了。
市場太大,就跟國內如今出口歐美的小屏幕彩電一樣。
隨著市場的發展,杜嬌陽資本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弱,不借著寒冬趕緊佈局,將之前的一些謀劃,緊鑼密鼓的實現,就要失去先機了。
開市場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外匯從幾十億,到如今的小千億,這才十年的功夫而已。
而國內的總值也在成倍數的暴增,那些維護計劃的,終將被市場的需求打敗,這是基於人口數量之上的需求,是不可逆的潮流。
如今國內的人口,也是市場渡過這次寒冬的依憑,外貿不彰就漲工資拉動內需。
如今已經不是十億人的大市場了,而是十一億人的大市場。
稍微提一點內需,就足夠國內企業過關了,如今市場上差的不是需求,僅是調控而已。
“唉……
勝利,咱們去山上好好談談吧……”
李勝利的說法,呂老一直在做著的,只是最近這段時間,老頭遭了一些攻訐。
許多人不僅是想要中醫院,還想要山上的研究成果。
當初在函授學校,李勝利開出的診斷,如今也在圈子裡廣泛流傳。
不看廣告看療效,也是適用於很多的人的。
中醫的延壽辦法,也不算是在小圈子裡流傳。
下面傳的也是沸沸揚揚,原因何在,呂老這邊大概清楚,無非是譁眾的江湖手段而已,多半出自李勝利之手。
這種譁眾的江湖手段,對下面的中醫院而言,也是最好的廣告手段。
治病、手術,中醫或許沒法跟西醫比,但能讓人在短時間之內,就能感受自己身體大好的補益手段,中醫這邊卻是不計其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