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在阿\拉\伯半島上,不光有一種動物被阿\拉\伯人鍾愛,除了駱駝之外,真主還送給阿\拉\伯人第二件大禮,那就是阿\拉\伯馬。這些馬以健美、忠實、堅韌、聰明聞名於世,貝都因人非常愛馬,如果只有一桶水,人和馬都渴着呢,最先喝到水的不是人而是馬。

這裡還盛產檉柳,可以燒制極好的木炭;阿\拉\伯膠樹,出產的阿\拉\伯樹膠是一種天然的食品添加劑和乳化劑;麥蕈,一種很好吃的蘑菇;番瀉葉,一種瀉藥;葡萄,一般這種半沙漠地區都盛產葡萄,比如我們新疆地區;還有石榴、杏、蘋果、油橄欖等等。

還有一樣阿\拉\伯人離不開的作物,就是椰棗!

!

除了駱駝肉之外,貝都因人只吃一種固體食物,那就是椰棗。不光人吃,把椰棗的核磨成粉,弄成餅狀,還是駱駝很喜歡的細糧。如果把椰棗泡到水裡,等它們發酵,又變成了貝都因人的特色飲料,棗醴。假如說古代漢人靠小米生活、古代歐洲人靠小麥填飽肚子,那椰棗就是古代貝都因人的小米和小麥。

另外阿\拉\伯半島的腹地還有一種玩意,是貝都因人的鐘愛,這個玩意聽着有點噁心,那就是蝗蟲。據說每隔幾年,沙漠里就要鬧蝗災,然後貝都因人全體出動,拿着大布袋子抓蝗蟲,帶回帳篷之後,根本不洗,揪着蝗蟲腦袋這麼一擰,就連腦袋帶腸子肚子都揪出來了,剩下的身子全是肉。沾點鹽就扔嘴裡了,他們說這是一種美味!!!

在阿\拉\伯半島上,由於地區自然環境的不同,大體上分成了三種人。一種是只佔據了沿海綠洲,過着農耕生活的定居者,第二種是類似貝都因人這樣騎着駱駝和馬。趕着羊群追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者,還有一種是半定居半游牧的人。這三種人雖然都是阿\拉\伯人,長得也差不多,但性格完全不同。

定居者生活最安穩,所以在科技、文化方面發展得比較快,大部分阿\拉\伯學者什麼的,就出自於定居者。半定居半游牧的人群生活一會兒安穩一會兒流浪,沒法專心琢磨知識,但他們有固定的居所。於是就熱衷於做生意。利用遊盪的時間各處跑,買回來合適的貨物,然後再各處去賣,包括跑海商的那些阿\拉\伯人,大多數都是這種人。

貝都因人是純粹的游牧民族,他們住在哪兒,全完取決於哪兒有牧草和水源,既沒有鑽研的時間。也沒有做買賣的功夫。但是他們也沒閑着,長期的惡劣環境造就了貝都因人兇悍的性格。所以要說誰能打仗,那他們是阿\拉\伯人里最能打的。貝都因騎兵和駱駝兵在沙漠里來去如風,根本不用特意訓練,因為搶劫和仇殺就是伴隨他們一生的遊戲。

而且貝都因人極端仇視外族,他們在沙漠自給自足,一般不出沙漠活動。也不樂意看到別人進入沙漠活動。整個阿\拉\伯沙漠地區都是貝都因人的家,這片大沙漠雖然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但反過來想一想,也不是沒有好處。沙漠就是他們的天然屏障,別人要想進攻他們。沒有足夠大的勇氣和優勢,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貝都因人祈禱的時候,他們總會這樣說:真主啊!求你憐憫我、憐憫默罕默德,但不要憐憫其他任何人!

不過貝都因人的性格又很矛盾,一旦你成為他們認可的客人,那他們就會把你視為家人,會像保護家人一樣保護你。除非他戰死,要是讓客人在自己的地盤裡受到傷害,貝都因人認為這是對真主的玷污。

在這個時代,阿\拉\伯人的生活都比較簡單,社會結構也相對簡單。一頂帳篷就代表着一家人,好幾頂帳篷湊到一起,就是一個牧群;好幾個牧群湊到一起,就是一個氏族;幾個有親戚關係的氏族湊到一起,就是一個部落。部落就是阿拉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元,部落的族長叫做謝赫,是由大家選出來的德高望重、公正、慷慨的長者擔任。

在部落里,所有人都是自家人,表現形式就是在自己名字前面加一個前綴。比如這個部落的族長叫賽義德,那這個部落所有人的名字前面都要加上貝努賽義德這個詞兒。貝努的意思就是子孫,說明自己是賽義德的子孫。出去打架、搶地盤的時候,也能讓對方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個部落的人。

假如你殺死了一個部落的人,尤其是貝都因人,那你可就麻煩了。整個部落都會將你、你的家人、族人視為死敵,然後兩個部落就開始仇殺,不死不休。有些部落之間的紛爭可以持續上百年,直到有一方被殺光或者支付了讓對方滿意的賠款才能結束。

賽義德講到這裡時,洪濤突然明白了一個事情。後世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地區為啥很難培植代理人,主要原因應該就是這個。在這些主要由部落組成的國家裡,外人來了根本搞不清楚誰和誰是世仇、誰和誰是死敵。如果你安排不好,讓兩個或多個世仇部落在一起執政,用大腳趾頭想,也能想出他們會不會互相配合,能不當面打起來已經是很給美軍面子了,只要美軍一離開,立馬就是部落戰爭。什麼國家、民族、宗教,對這些部落來講都是扯淡,先把仇報了再說吧。因為對方殺了我爹、我兄弟,我也殺了對方的母親和二叔,一殺就是幾年、十幾年、幾十年,這玩意還能說得清楚嗎?

千萬不要以為阿\拉\伯人都是宗教狂,在部落和宗教之間,絕大多數阿\拉\伯人會選擇部落,這是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相比起這些東西,宗教來的比較晚,而且很多游牧部落是不太虔誠的,宗教對他們來講,並不是生活必需品。但部落是,一個沒有部落的人,在這片土地上就活不下去,因為任何人都可以殺死你,你受不到任何保護,包括法律和宗教。

說起阿\拉\伯人,就必須說說宗教,誰讓他們是的傳統呢。對十三世紀的來講,《古蘭經》不僅是經書,還是法律,又是人生哲學。

的基本綱領有五個,也就是說你遵守了這五個信條,基本上你就可以是一個了。

第一個綱領是向真主表白,每一位從出生到死亡,說得最多的就是兩句話:“除真主外,別無神靈”、“默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如果你去麥加或者耶路撒冷,每天你都會看到一個人登上高高的塔頂,然後向下面禮拜的人宣講,這個人叫做穆艾津,翻譯過來就是宣禮員。他宣講的頭兩句話,也是這兩句。按照教的規則,只要一個人當眾宣讀這兩句話,那這個人就已經是一位了。

第二個綱領是禮拜,每一個每天都要向著克爾白禮拜五次,不管你在世界何處,都要面對麥加聖城的方向做禮拜。每個周五中午的禮拜,是公眾禮拜,凡是成年的,都要去禮拜寺集中。

第三個綱領是宰卡,意思就是法定的施捨。雖然說是施捨,但加上法定就不一樣了,每個必須繳納,大概比例是個人收入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和基督教的什一稅差不多意思。

第四個綱領是齋戒,在這一天里從日出到日落,不能飲食和啪啪啪,這個月則叫做齋月。

第五個綱領是哈只,也叫朝覲。它要求每一個不分性別,只要身體能扛得住、道路通暢、自己出得起路費、家裡也不會因為路費而揭不開鍋。那你就得在一生之中、在指定的時間最少去麥加一次,穿着不用縫製的衣服受戒,這叫做大朝。

如果你樂意,也可以隨時隨地去麥加聖地朝覲,不用非等指定時間,這就叫做歐木賴,也叫小朝。大朝的最後一天會在米那宰一隻駱駝,這一天就是全世界的節日,中國叫做古爾班節。

那教的是如何體現的呢?首先就稅收,在阿拉伯國家裡一共有三種稅,土地稅、人丁稅和法定施捨。這些錢進入國庫,用於政府開支和軍費,每年剩餘的國庫會再分給國家的每位。這三種稅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交納,婦女、兒童、乞丐、僧侶、老人、病人全免。強健的男人還分成三個檔次,富裕、中等、貧窮,然後按照你的等級交不同數量的稅,越富交的越多,越窮交的越少。

當對外戰爭獲得勝利之後,佔領的土地歸國家所有,其它戰利品則歸全體國民分配。在史書上確實有記載,很多阿拉伯國家都向所有國民發放過國庫內剩餘的錢和戰利品分成,只要每年國庫有結餘,都會按照檔次不同,分給全體國民。按照賽義德的叫法,這種社會叫做軍事共產!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