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110章真·風水學:季風與洋流“驟降的溫度和極大的晝夜溫度差,讓蒙古人活不下去,所以蒙古人只有南下,也只能南下!”朱高熾喃喃說道。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夏原吉的目光有些複雜,原本,他只是以為姜師懂廟堂懂經國濟民,還會弄化肥仙丹,可他怎麼也沒想到,姜師竟然是全才!

真正意義上的全才,天文地理歷史廟堂經國濟民無所不通。

如果姜星火告訴他這只是後世人人都會普及的基礎教育,所有普通人的孩子學個十幾年就都會學習,也不知道夏原吉會不會無語凝噎。

而到了這個時候,張宇初張天師的心情也很複雜就是了。

如果說一開始的時候,張天師是覺得姜星火提出的“小冰河期會導致大明滅亡”是危言聳聽,是故意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舉動。

那麼隨着姜星火講課進度的深入,從頭帶着他們進入華夏的歷史,回顧了氣溫導致的降水線移動,以及降水線移動對南北朝、隋唐、吐蕃、西域諸國的影響。

張宇初不得不承認,氣溫確實對一個國家的形式是有影響的。

畢竟,氣溫是實實在在地影響糧食產量,而糧食產量又影響了人口、稅收和國家穩定。

但哪怕講到樓蘭滅亡的時候,張宇初都沒有什麼動容的神色。

可是,可是。

等到了姜星火提出了“比熱容”概念,把跟他認知完全不同的情況,給解釋清楚以後,張宇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風水術!

這跟風水術太像了!

或者說,所謂尋龍定脈,聞風望水,其實不就是這個道理嗎?可風水術傳承了上千年,無論是誰寫的書,都是晦澀無比,讓人難以看懂。

雖然經過師徒傳承,風水師和道士們,可以根據前人積累的經驗進行風水判斷,甚至能改變風水。

給人看宅邸,給人選墓地。

可這算什麼能耐?這門風水術,頂天了,也就是給皇帝老兒找龍脈選陵墓。

除此以外,真的能改變什麼嗎?

什麼都不能!

然而,張宇初卻曾經在龍虎山的典籍里,看到過一段不知真假的記錄。

這世間,是真的存在一門學問,可以看清天下的風水,不局限於一城一地,甚至不局限於一國一朝!而這門學問,才是真正的“風水學”。

至於世間流傳的東西,不過是其皮毛而已,充其量,只能稱作“風水術”。

這便是“術”與“道”的關係。

“術”學的再透,練的再明白,用的再熟練,也不過是凡夫俗子罷了。

而真正的“道”,才是能讓人質變的東西!

在那本典籍里,記錄了這門真正的“風水學”,只掌握在仙人的手裡!因為只有高高在上的仙人,才可以俯瞰天下。

而這個天下,絕不僅僅局限於大明!

甚至不局限於什麼朝鮮、日本、占城、安南,而是包括了更遠、更廣闊的區域。

曾經,張宇初認為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為什麼呢?

因為以現在對世界認知的程度,以及移動的速度,根本不可能有人真正地能看透整個天下的風水,光是在大明仔細地走一圈,就要花費不知道多少年的時間和何等恐怖的精力。

更遑論,在所有已知的、未知的天下里,周遊一圈呢?

再進一步講,即便是周遊了真正的天下,可又真的能掌握嗎?所以,唯有仙人!

也只有仙人!仙人高高在上,於天上垂釣人間氣運,自然對人間的所有山川河流,風向流向了如指掌。

一個在天上看,一個在地上看,如何能比?

所以,張宇初認為,這門所謂真正的“風水學”,根本就不是凡人所能夠掌握的。

可是今天,張宇初的心中,卻忽然有了一個大膽到有些可怕的想法。

難道,姜星火正在講述的,便是這門傳說中只有仙人能掌握的學問?事實上,張宇初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

畢竟,在這個沒有出現地理大發現,沒有前赴後繼的航海家用生命探索出全球的洋流走向和季風情況,確實不可能有“凡人”掌握全世界的風與水。

而在後世則完全不同,不僅有已經總結好的資料,詳實而簡單易懂的圖畫,更是有掛在天上的衛星作為“天眼”,時時刻刻地監視着風雲變幻與洋流動態。

姜星火能在這個時代,說出這些話語,被張宇初認為有可能是真正掌握着“風水學”,也就不足為奇了。

話說回來,這也是張宇初張天師在心裡偶然升起的猜測罷了,並沒有確鑿的證據,畢竟,姜星火講的東西雖然沾邊,但他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姜星火所講的東西,就是傳說中的“風水學”。

隔壁,新歪脖子樹下。

姜星火的話語還在繼續。

“之前你們都玩過模擬元朝的遊戲,在這裡我就不贅述了,你們應該很清楚,連續的自然災害會給國家的財政和國運帶來多大的影響。”

李景隆和朱高煦點了點頭,露出了不忍回憶的表情。

痛,實在是太痛了!

而這些曾經在真實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又曾經由他們身臨其境經歷過的抉擇,其實無不說明了,元朝的短命,跟氣溫的持續下降,一定是有關係的。

蒙古人在草原上的時候,缺乏比熱容大的水體,所以被迫南下西出征服世界,可即便是他們獲得了靠近比熱容大的水體的田地,沒有了氣溫差的折磨,還是要面對氣溫這個巨大的難題。

“所以姜先生的意思是說,大明現在面對的氣溫下降,其實從南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李景隆有些沮喪地問道。

“對。”

姜星火認同了他的話語,但又補充道:“當然了,氣溫也不是一直下降的,中間會有一段時期,譬如元朝建立和南宋滅亡的那段時間,氣溫其實是轉頭上升了一陣子,只不過隨後又掉頭繼續下降了而已。”

“你們不用太過擔心的,大明未來也不是一直氣溫下降,不出意外的話,中間還會有一段時間的抬升,最後才會如同元朝那樣掉頭猛降。”

這話聽得兩人一副司馬臉。

什麼叫不用太擔心?怎麼聽起來就跟醫生對伱說:“別擔心,雖然是絕症,但是還會有幾個月迴光返照的,迴光返照完了,才會急速惡化。”

“大明的未來,真的會這樣嗎?”

密室里朱高熾的神情,同樣變得極為凝重,甚至感覺渾身冰冷——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已不能回頭。

而此刻,姜星火給出的結果,令人難以接受。

換誰,誰都接受不了。

別說病人家屬情緒不穩定了,病人馬上都要情緒崩潰了。

之前朱高熾之所以那麼樂觀,便是一開始覺得,所謂的“小冰河期”可能只是持續個數年、最多了不起十幾年嘛,朝廷只需要像是隋朝那樣廣建倉儲積蓄糧食,遇到了連續的災年,勒緊褲腰帶還能撐過去。

而後來,朱高熾雖然聽姜星火說小冰河期會持續數百年,可由於他當時沒轉過彎來,認為化肥和姜星火要講的能讓供養人口上限增加三成的辦法,加在一起是可以抵禦小冰河期的。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朱高熾馬上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之處。

一旦糧食產量增加,以及可供養的人口上限增加,就必然會導致人口猛增!若是大明未來面對的,是一個持續的溫暖期,這種情況倒還好說,反而會極大地增強大明的國力,畢竟如今大明初年,面對的實際情況其實是人多地少。

百姓的數量跟藩王不一樣,百姓是越多越好!可現在姜星火已經真真切切地說明了蒙古人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