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2小渔村》 米饭的米

林光明忙不迭的就想去打電話,順便也跟他娘講一下,看到他大哥了。

他這也算運氣好了,才剛到這裡沒多久,林光遠就請假出來了。

林光文跟著他身旁問道:“這就把你哥出賣了好嗎?萬一到時候娶不到,你娘不得失望?”

“啊?那我先不說?”

“你就說你哥自己有想法唄,再說了,現在不提倡晚婚晚育?而且法定年齡男的都得22歲才能領證,他不也還沒到歲數,你就替你哥打掩護唄,省得你娘還得在你跟前囉嗦。”

“也對。”

葉耀東送完林光遠回來,就也開始琢磨著漁船的事了,畢竟他未到手的漁船上還真能接收幾個退伍兵。

一條船至少得需要15個人,千噸漁船至少得20個,這裡他就需要80個人了。

這兩年都是在村子附近招的人,現在一下子需要的人手也更多了,安排一些退伍兵的也挺好的,不需要多培訓,直接就能上崗。

而且除了兩條漁船是今年底,明年初能到手,其他三條都得明年底,甚至後年初,確實可以安排不少人。

再加上他的加工廠下半年開搞,明年一年要是能搞得像模像樣,自然也能接收不少人。

他都幫部隊分憂了,領導隨便幫忙說幾句話,地方上肯定得給他扶持,肯定得盼著他越做越大,以後能接受更多的人。

到時候,他這個就是官方指定點接收退伍兵的良心企業。

他越想越覺得美滋滋,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來。

話講出去還不是他主動要求的,是侄子要求幫忙,他起因純粹就是為了幫侄子給交好的戰友安排工作。

等他爹下了班回來,葉耀東也順便跟他爹提一下這事,還給重點分析了一下。

葉父猛一拍大腿,“那這還是大好事了?咱們幫他們解決退伍兵的安置問題,他們肯定也得幫咱們搞點指標。”

“是啊。”

“那你要不要再去訂漁船啊,到時候承諾多接收點人,也能更穩妥。”

“一條千噸漁船百萬哦。”

“呃……算了算了,現在這樣就可以了,你那工廠不是在搞嗎?到時候加工廠整起來也一樣。”

“明天就去工地再跟工頭聊聊,多蓋一點宿舍,以備不時之需。”

反正蓋了,早晚都能派得上用場。

最近出去轉,看著城裡老多地方都在動工,一些店鋪跟地攤就跟雨後春筍一樣,城裡各個街道到處都是。

以前只是特定的兩三條街道有,基本是小攤販居多,最近一段時間,商店更多了,覆蓋面更廣。

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人的地方就能發展。

“阿遠這個兵倒是當的還挺好的,是不是明年該回來了?感覺也當了有好幾年了。”

葉耀東給他爹解釋了一下林光遠想爭取再多留一年,然後申請轉志願兵。

雖然家裡現在不缺吃不缺穿,但是能留在部隊以後當士官也挺好的,當一些年限出來還能分配。

要是有門路,花點錢,往上升一升當然更好,不過這有點難,得阿遠自己去琢磨,他又不懂部隊裡面的這些東西。

唯一能作為後盾的就是幫他儘量多接收一點退伍兵,這大概也能給林光遠加分,還能在領導面前多刷刷印象分。

再次接到林光遠電話已經是半個月後,他說他跟領導提了,領導說這個是好事,不過等明年退伍前再說。

現在也不確定能安排多少人,如果小打小鬧就幾個人,意義也不大,私下安排交好的就行。

葉耀東覺得也對,不過他現在也給不了具體的人數,怎么也得等作坊蓋起來,見到成效,那起碼得過年了。

不過,到過年能見到成效,來年就能擴張,工廠效益好,外加明年底還有三條漁船等著交貨,到時候他當然就敢承諾了。

至少怎么也得百人打底才好說,不然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說自個工廠能安置退伍兵。

兩人電話通了一會兒,葉耀東也給他說好,等年後看情況,到時候能確定多少人數,再寫信跟他講,那時候也能來得及。

接下去一段時間,葉耀東對工地的事格外上心,基本隔天都得騎摩托車去轉一下,看看進度。

其他時間,一有空閒他就會去相熟的工廠,看看人家的車間生產,學習一下,順便拓寬人脈。

畢竟等他加工廠辦起來,他的貨也得需要銷售,需要人脈介紹,搭橋牽線。

他打算到時候從最簡單的魷魚絲開幹,本來他也是訂的兩臺大型烘乾機,到時候自捕自產自銷,一條龍。

魷魚絲算是他賣的最好的了,只不過漁船都被他開走了,轉移了重心,家裡那邊只能讓碼頭供貨。

到時候他加工廠搞起來,自己的幾條船貨蒐羅一下,隨隨便便就能供貨了。

要是產能好的話,還能按魚貨的季節性,多一點品種,也能讓人有更多的選擇。

葉耀東學習一段時間,感覺自己的理論都快拉滿了,已經有點迫不及待的想大展拳腳了。

工地都在有條不紊的加快進度,他抽了個空也又跑了一趟魔都,打算多催促一下機器的進程。

並且他還有好幾件事要辦,一個是看一下漁船的進度,漁船這個他現在倒是不急,雖然急也沒有用。

還有一個,就是順便去收一下店鋪的租金,他去年跟洋房一塊還買了兩個商鋪。

原主人的老太太邊等後人邊等死,沒心思管店鋪,也不差錢,店鋪長年都是關著的。

他接手後就直接貼了出租,沒管房屋破破爛爛,反正自然有租戶租出收拾,只要位置好,哪裡需要他費心。

所以他去年底剛貼出去沒幾天,就租走了,定好一次性租5年,租金第一年先半年一拿,後面每年一拿。

所以他這次過來,順便也收一下租金,也到期快一個月了。

最後還有一個目的是,要去看一下他去年買的土地,他準備收拾規劃一下,蓋一排房子,拿去出租。

浦東大開發始於1990年,自由大廈就是1990年下半年開始規劃建設的。

至於黃浦江上面的跨江大橋,現在只有一座松浦大橋,聽說一開始是鐵路公路兩用橋。

他還聽說南浦大橋正在蓋,據本地人說,要不了兩年應該也能通,到時候浦東浦西來去不是更方便了嗎?

他提前把屋子蓋好,到時候浦東大開發,外來人口務工的人口湧入,肯定需要租房子,他的屋子立馬就能派上用場。

當時買的時候,他特意看了是屬於浦東的腹地,浦東的中間地帶。

浦東大開發也是先靠近黃浦江的地段開始,逐步往中間腹地,再往邊緣,慢慢的推行過去。

他把地利用起來,蓋上屋子,也能先收個幾年租,然後到時候自然就把土地變成了住宅。

等拆遷有屋子的地,跟荒地價格可不一樣。

而現在已經1989年7月了,離1990年也就半年時間,他也得著手先把土地利用蓋起來。

到時候一建設浦東,他的出租屋就能派上用場了,畢竟本地人自己的住宿空間都有限,哪能把屋子拿去租,他蓋好了都不用擔心租不出去。

葉耀東早在心裡面把一件件事都規劃的好好的,到預期的時間就順便去一起辦了。

不過這個蓋出租屋的事比較繁瑣,他留在最後,而且他也得找人幫忙,他可沒空一直在這待著看著。

把租金收了,又看了機器廠,他還逛了造船廠,看一下兩條40多米漁船的進度,最後才往江南造船廠去。

因為他想把建設出租屋的事拜託給張主任,讓他幫忙介紹人,人家是地頭蛇,比他熟。

還得讓張主任幫忙跟他一起去給當地的村幹部先打好招呼,送好禮,才能開幹,自然他也沒有少了張主任的好處。

等泥工開好首批需要的建材數量,他就先買一批放在那裡,把近幾個月新上任的陳寶國留下來當監工監督就行,剩下的有什么需要,就讓陳寶國去建材店運,他等什么時候空了再過來結賬。

有人看著就不需要他盯著了,請人就是這么用的。

他本身也在出發魔都前,跟陳寶國溝通好了,人家願意,他才把人帶上,然後留下監工。

順便還能讓陳寶國給他看一下洋房,打理收拾一下,而他也把自行車帶過來,準備留下來給陳寶國代步用。

反正他現在也都用不上自行車,在舟市進出都是騎摩托車,自行車一直都是閒置在大本營,誰出門有需要就給誰騎,成公用的了。

葉耀東奔走了幾天,等事情安排妥當後,也沒有馬上就走,他要多待幾天等開工。

並且還要跟張主任聯絡感情,順便去他搞的小工作室做坐坐,瞧一瞧,看看能不能撿個漏。

嘗過了甜頭,之前又聽說人家又介紹成了好幾筆,前幾個月在他的建議下,也搞了一個辦事處,當前也成交了好多單。

他不來轉一轉,不看看能不能撿漏,那不是白忙活嗎?

之前人不在沒得說,現在人來了,怎么也得讓張主任給他介紹一點好地段的房屋店鋪啥的。

他還特意挑的人家主職業休息的時間過來,正好主業休息,可以幹副業了。

這些天張主任也沒少幫他忙,他上門時也給拎了不少菸酒罐頭。

張主任知道他今天過來,早就等在那裡了,笑容滿面的就迎了上來。

“怎么還這么客氣?來都來了,還帶什么?還拿這么多。”

“應該的,之前都是你的上班時間,或者是不方便拎著東西去這去那,現在事情辦完了怎么也得感謝一下,中午再順便一起去吃個飯。”

“見外了,也是順手的事,只是帶你去村委會講兩句,順便給你介紹我們當地蓋房子的泥瓦工電工,也不是什么麻煩事。”

“那今天就有了,也想問問你手頭有沒有什么房屋店鋪出售啥的?搞了一個工作室,應該更好接單吧?”

“對,弄一個專門搞中介的店鋪,掛個招牌,再讓親朋好友宣傳一下,這幾個月倒成交了挺多單的,也是你建議的好,不然我都沒想著搞這個,只是順手幫人。”

“那應該沒少賺了,肯定比你工資高。”

張主任紅光滿面地給他倒茶,“對,這個還不費事,只要招兩個人看店,有人上門來想要看房看地看鋪,或者是出售,就記錄下來,然後帶人或者是跟人去看。我等下了班也會過來瞧一下。”

“我建議你也可以設置一個銷售提成,只要有成交就給業務員抽一點提成,底薪可以低一點,這樣也可以增加店員幹活接單的積極性。”

“妙啊,還是你們年輕人的腦子好使,我怎么沒想到呢。”

“現在也不晚,主要成交的單子越多,她們能拿到手的錢自然就更多,肯定積極,總比懶懶散散的愛幹不幹,反正就拿那么點錢好吧?”

“可以,我這兩天就琢磨一下,馬上安排。”

“先給我安排看看,有什么房子店鋪可以挑的。”

“馬上,我翻一下本子,最近忙,也沒過來看還有沒有剩。你知道了這年頭賣房賣鋪賣地的極少,除非日子不過了,要么就是打算出國的。”

葉耀東點點頭,他自然知道。

張主任手頭的本子上寫寫畫畫,看著亂七八糟的字符,一堆的地址跟房屋特徵。

“有了,有一個工廠的住房指標,有人拿出來賣,這還是親戚……”

“這個不要,換一個。”

“幹嘛不要。”

“工廠的指標是直接給工人發福利,房子登記肯定只能寫工人的名字。有需要轉賣,一般都是親戚朋友之間直接說好就轉了,名字都不能更改的,除非是工人之間私下協調,讓一下名額,才能讓工廠換個名登記。”

這裡頭麻煩的很,他一個外來人,還能讓工廠換他的名?

工廠的指標只可以工人之間協商,讓來讓去,私下補差價解決。

真賣的話,也只能偷偷摸摸的說是給親戚借住,哪能還把名字給改了,給工廠都不好交代。

說到底房屋產權照樣是工廠的,只是工廠分配給你借住而已。

張主任聽他解釋,覺得也對,買一個房子最後還是隻能登記的別人名字也膈應。

“再說了,我買了我沒住進去,房子登記也不是寫我的名字,到時候這房子是誰的都不好說。”

“行了,我再給你翻翻看,這房子店鋪來去進出太快了,今天有人要賣,明天可能就有人買走,我仔細翻翻看。”

“這說明你這生意好啊。”

“都還沒人幹這個,也就現在幹了幾個月有點名聲了,所以才有人也跟著做。我都是因為在造船廠上班,住在公家大院,認識的人多,都是大院裡拐著彎的親戚找上來……”

張主任東扯西扯的聊著天,終於又翻到一個登記的沒有成交。

“有了,有一個獨門獨戶的小院,不過是浦東的,一家子在單位裡分了房子,要搬到浦西去住,家裡老人也沒了,就準備賣掉。”

葉耀東一拍桌子,“可以,就這個。”

正好合適啊,他浦東的地要開始建設,陳寶國住在浦西來去也太遠了,浦東要是這院子買下來,那來去監工就方便多了。

? ?太困了,明天再多寫一點,最近老跑醫院,太累了。現在也要開始養生,不熬夜

? (本章完)